广西省南宁市2024-2024学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 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并不是营养级越低个体数量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会少于松毛虫的数量,A错误;丙的能量来自于乙的一少部分,乙的能量来自于甲的一少部分,二者的能量之和少于甲的能量,因此与甲的能量不相等。B错误;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率为10%-20%,因此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多,C错误;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200×100%=15%,D正确。 为30,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绿色是地球上的植物颜色,代表岩石圈,蓝色是海水的颜色,代表水圈,白色是大气在阳光下的白茫茫,代表大气圈。故选A。 【点睛】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的范围。掌握生物圈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四幅图线表示人体内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含量,横坐标表示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如何汇集成肺静脉;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当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时,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体动脉<组织细胞<体静脉,故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4.以下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缩手反射 B.眨眼反射 C.望梅止渴 D.膝跳反射 【答案】C 【解析】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都属于简单反射;
“望梅止渴”,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都属于复杂反射。 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草→兔→鹰→细菌可构成一条食物链
C.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基本维持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几种生物的捕食关系中,植物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答案】C
【解析】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A错误;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只能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没有分解者,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达到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植物→蝉→螳螂→黄雀”这样一条食物链,黄雀的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最多,D错误。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此种动物是( ) A.鱼类动物 B.软件动物 C.甲壳动物 D.腔肠动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
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A错误;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B错误;甲壳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具有明显的头胸甲,C错误;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因此有口无肛门、有消化腔的动物是腔肠动物,D正确。 【点睛】
重点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的特征也要了解。 7.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是( ) A.胃 【答案】B 【解析】
B.小肠
C.大肠
D.消化道
小肠的长度长、内表面积大,同时含有多种消化酶,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选B。 8.2015年发生的尼泊尔8.1级地震中,一名男子在没有食物和饮用水的情况下坚持下来,被困大约80小 时后获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该名男子在这种状况下,身体的下列结构中,重量减轻最明显的应是( )A.皮下脂肪 【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由上可知,被困矿工在长期饥饿的状况下,不能从食物中获得糖类来提高能量,只能启用皮下储存的脂肪来提供能量,因此重量减轻最明显的应是皮下的脂肪,A正确。 【点睛】
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
9.鲍鱼是营养丰富的海鲜,它的贝壳可以做中药。你推测它应该属于( ) A.扁形动物 B.鱼类 C.软体动物 D.腔肠动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鲍鱼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和坚硬的贝壳,因此属于软体动物。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10.下图为植物细胞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骨骼肌
C.脑
D.肾脏
A.遗传物质存在于①中
B.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③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④ D.⑤内的液体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①细胞质、②细胞核、③细胞壁、④细胞膜、⑤液泡,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图中②是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故A错误;图中③是细胞壁,其功能是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故B正确;图中④是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故C正确;图中⑤是液泡,溶解着多种物质,故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1.如图是小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关于其组成成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红细胞,能运输氧气 B.成熟的①有细胞核,③无细胞核 C.③代表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
D.②代表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正常人体内的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白细胞的体积最大,血小板的体积最小,没有规则,没有细胞核,因此图中①表示红细胞,②表示血小板,③表示白细胞,白细胞具有细胞核,故说法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细胞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广东沿海地区为了保护红树林、海龟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这种措施属于( ) A.易地保护 C.法制教育和管理 【答案】B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
B.就地保护 D.开发和利用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可见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13.鱼类大多生活在水中, 具有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下列不是鱼类适应水生生活形态结构特征是( )A.用鳍游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据此答题。 【详解】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而鱼的背部有脊柱与水中生活不相适应。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14.随着柳树的生长发育,分生组织会逐渐消失的结构是 A.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详解】
A、芽中的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不符合题意;B、茎中的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不符合题意;C、根中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不符合题意;D、叶中没有分生组织,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15.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太暗,则应使用( ) A.大光圈平面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详解】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B.茎
C.根
D.叶
B.身体呈流线型
C.用鳃呼吸
D.身体背部有脊柱
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太暗,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故选B。 【点睛】
掌握光圈和反光镜在调节光线强弱过程所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6.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 ) A.杀菌 B.接种疫苗
C.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 D.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是控制传染源。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接种。 17.对于一个五只猫的家庭,下列描述哪句是遗传( ) A.都是眼生于前方、脸盘大而圆,耳立着于头两侧 B.颜色有深有浅 C.个体有大有小 D.斑块图案有多有少 【答案】A
【解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都是眼生于前方、脸盘大而圆,
耳立着于头两侧,是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颜色有深有浅、个体有大有小、斑块图案有多有少,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属于变异。故选A。
18.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界的是( ) A.生产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变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无机环境,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界。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19.下列关于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A.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 B.①将来会发育成为男孩 C.该夫妇生男孩的概率更大 D.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基因,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
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
【详解】
A.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XY是男性,XX是女性,图示中的②性染色体是XY,为男性,所以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A正确。
B.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①的性染色体是XX,将来会发育成为女孩,B错误。 C.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C错误。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②是男孩,其性染色体组成是XY,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20.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图为豌豆花和果实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发育为豌豆种子 B.②发育为豌豆种皮 C.③与种子形成无关 D.④是子房的一部分 【答案】A 【解析】
①是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A正确;②是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B错误;③是雄蕊,当受精完成后,将凋谢,与种子形成无关,C错误;④是柱头,柱头是雌蕊的一部分,而不是子房的一部分,D错误。故选A。
21.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 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 C.体小且绿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B.能生长和繁殖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小且呈绿色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绿色纸片。有细胞结构、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说明这些小颗粒属于生物。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免疫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黏膜,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内的杀菌物质,这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详解】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正确。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 C. 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正确。
D、口服抗生素是依赖药物对抗病原体起效,并非由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产生的抗体杀死病原体,因此不属于人体免疫,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
23.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神经
B.大脑皮层、视网膜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
C.视网膜、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D.大脑皮层、视神经
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 考点: 眼和视觉
24.对人体消化系统中小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以分泌胰液 C.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透过;这些特点,决定了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了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长、内表面积大、消化液种类多等。
25.今天考试,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一份营养午餐:米饭、红烧肉、清蒸鱼、鸡蛋。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你认为还要添加下列哪种食物使这份食谱更合理( ) A.馒头 B.排骨汤 C.素炒油菜 D.牛奶 【答案】C
【解析】考点:注意合理营养。 分析: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据此解答。 解答: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红烧肉、清蒸鱼、鸡蛋主要提供蛋白质类,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
B.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D.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果类,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6.猪笼草是一种植物,当有小虫子误入它们的“笼子”时,它们会将这些小虫子消化吸收掉,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运动 C.生物摄入营养物质 D.生物的繁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的叶子上有一个独特的形似笼子的食虫囊,猪笼草的叶笼颜色鲜艳,笼口分布着蜜腺,散发芳香.当昆虫进入笼口后,其内壁非常光滑,昆虫就会滑跌在笼底,笼口盖子闭合,笼壁分泌物就会消化虫体。说明生物摄入营养物质。 考点:生物的特征。
27.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出墨汁,这一现象说明了生物 A.能生长和繁殖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由细胞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详解】
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乌贼遇到敌害后会喷放出墨汁,这是乌贼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故选:B。 【点睛】
此题从具有的生命现象来考查生物的特征。
2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B.用新鲜叶片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要在暗处
C.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有机物的能量直接来自于太阳,与呼吸作用无关 D.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最终来自于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为:
区别 场所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详解】
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要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必须在暗处,因为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正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B正确;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体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C错误;由以上表可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为原料和产物的关系,光合作用合成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正好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故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制造,D正确。 【点睛】
关于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结合着光合作用的概念对比掌握。 29.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晨鸡报晓 B.孔雀开屏 C.蚯蚓走迷宫 D.蜘蛛结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晨鸡报晓、孔雀开屏、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蚯蚓走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30.下列全是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 ) A.大鲵、青蛙 【答案】A 【解析】
大鲵、青蛙都属于两栖动物,A正确;蟾蜍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B错误;龟、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鸭子属于鸟类,D错误。
点睛: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B.蟾蜍、龟
C.龟、鳄鱼
D.青蛙、鸭子
叶绿体 所有的活细胞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条件 光 有无光皆可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联系 兼用皮肤呼吸。
31.下列进化关系,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C.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正确; 生物从结构简单→结构复杂,不是结构复杂→结构简单,B错误
生物进化是从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不是陆生生物→水生生物,C错误;
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体型小→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D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32.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进行生存斗争,导致生物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之间互相排挤或残杀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答案】C 【解析】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33.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遗传物质 ②细菌、真菌和病毒都能独立生活
③酵母菌既可以用来制面包发馒头又可用来酿酒
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结构复杂→结构简单 D.体型小→体型大
④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A.①② 【答案】C 【解析】
①细菌、真菌和病毒虽然结构不同,但是都具有遗传物质,正确;
②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独立生活,但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错误;
③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用来酿酒;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来制面包或馒头,正确;
④并不是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有些病毒可以研制成疫苗,预防某些疾病,错误。 因此这四项中完全正确的是①③。
【学科网考点定位】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名师点睛】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34.下列有关动物社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C.个体形态上没有任何差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哺乳动物的社群中的首领个体形态最强壮,最占优势。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动物通讯是群体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的前提。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如蜜蜂在发现蜜源以后,就会用特别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摆尾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远近和方向。故B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 35.植物的枝条都是由( )发育而来 A.根 【答案】D
B.茎
C.叶
D.芽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D.职能上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枝芽的结构和发育如图所示:图中乙是由甲发育而来的。其中乙中的【b】叶由甲中的【3】幼叶发育而来,乙中的【a】茎由甲中的【4】芽轴发育而来,乙中的【c】侧芽由甲中的【5】芽原基发育而来。所以枝芽是一个未发育的枝条,将来发育成枝条和叶。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近期,我国青年科学家贺建奎主持的“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项目,引发了许多争议
基因可以控制人的性状,它主
要存在于图1细胞的[ ]_____中。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各种新的血细胞 (如图2),从造血干细胞到形成各种新的血细胞,这个过程细胞经历了_____。我们将血液称之为流动的组织,血液是________组织。希希需要抽血与父母进行亲子鉴定,用图3中的[ ]_______就可以进行检测。心脏将血液泵至全身,为血液循环提供了动力,它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
【答案】B 细胞核 细胞分化 结缔 ② 白细胞 器官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在细胞中起决定性作用。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3)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4)图1中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图3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详解】
(1)细胞核内含染色体,染色体中有 DN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主要存在于图1细胞的B细胞核中。
(2)图中从造血干细胞到形成各种新的血细胞,图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还经历了细胞分化过程。
(3)血液属于组织,它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有营养、保护等功能。
(4)图3中②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因此“亲子鉴定”从血液中提取的DNA来自于白细胞,因为只有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
(5)心脏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其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或心肌构成的,此外心脏的内外布满了血管和神经,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心脏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7.漳州市盛产茶叶,荼叶中含有荼多酚类等多种对人类有益的物质,人们泡饮的茶叶是由茶树的幼叶加工而成。请回答:茶多酚类等物质主要储存在茶叶细胞结构中的_____,叶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是在叶肉细胞的_____中合成。茶树能够开花结果,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植物。茶叶储存不当会发霉,请你举出一个有效的保存方法_____。
【答案】液泡 叶绿体 被子 将茶叶包装好放入冰箱能,用低温的方法储存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水分,温度,营养物质等条件。 【详解】
(1)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所以,茶多酚类等物质主要储存在茶叶细胞结构中的液泡,叶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
(2)茶树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茶树属于被子植物。 (3)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水分,对茶叶进行干燥处理,能避免微生物在在茶叶中生长繁殖,延长茶叶保质期。也可将茶叶包装好放入冰箱能,用低温的方法储存。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种子植物的特征,食物的保存方法。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斯德将狂犬的唾液注射到兔的体内,兔患狂犬病而死。它将死兔的脑和脊髓通过处理,弱化成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体内,狗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力。后来,有一男孩被狂犬咬伤,不治必亡,在狂犬病发病潜伏期内,巴斯德多次对其接种弱化病毒,男孩果然平安无事!
材料二: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发病后死亡率100%。它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禽流感等
同属于一类传染病。该病发病后无特效药可治。
材料三:2006年1月27日,湖南省浏阳市某乡3岁幼女,被恶狗咬伤严重,当日在诊所注射狂犬疫苗,但仍于2月23日不幸死亡。专家分析:对创伤深广、严重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外,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制剂,才能有效防治。
(1)引起动物患狂犬病的病毒的结构是由 组成的。
(2)巴斯德为发病前的男孩接种弱化病毒,从免疫角度分析,弱化病毒疫苗属于 。 男孩获得免疫力的方式属于 免疫。
(3)从免疫角度分析,材料三中所讲的抗病毒血清是 (选填抗原或抗体)。
(4)狂犬病是一种传染病,引起人们得病的狂犬病病毒被称作是 。材料三中的传染源是 。对健康人提前注射疫苗进行保护,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答案】(1)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2)抗原;特异性免疫; (3)抗病毒血清是抗体;
(4)①为狗、猫等定期注射狂犬疫苗②注意不要被猫、狗等咬伤或抓伤③被狗、猫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毒血清④有患狂犬病的狗、猫等要杀死深埋⑤尽量不养宠物和与宠物接触⑥要养经过检疫的宠物并定期检查 【解析】 【分析】
(1)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等特点。 (3)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因此引起动物患狂犬病的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2)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不是抗体。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巴斯德为发病前的男孩接种弱化病毒,从免疫的角度看”,弱化病毒疫苗属于抗原,男孩获得的免疫力的方式是特异性免疫。
(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弱化病毒疫苗属于抗原,因此“从免疫角度分析,材料三中所用的抗病毒血清”,与巴斯德给男孩接种的弱化病毒的不同是抗病毒血清是抗体。
(4)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如何防治狂犬病,可从破坏传染病的任何一个环节考虑。如:①为狗、猫等定期注射狂犬疫苗;②注意不要被猫、狗等咬伤或抓伤;③被狗、猫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毒血清;④有患狂犬病的狗、猫等要杀死深埋;⑤尽量不养宠物和与宠物接触;⑥要养经过检疫的宠物并定期检查等等。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9.猕猴桃富含硒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研究硒对猕猴桃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者开展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猕猴桃果实中硒元素主要通过植物根尖的______区吸收,通过______(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至叶片和果实。
(2)研究人员分别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处理猕猴桃植株,一段时间后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结果如图1、图2。 ①该实验应控制各组的______(至少写两个)等条件保持相同。
②有人认为,叶片气孔导度与植物的光合速率密切相关。图中气孔导度的变化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以上说法。
③综合上述实验结果,0.5mg/kg组的光合速率最大可能是因为______,进而增强光合作用。
(3)研究者进一步测定各组猕猴桃果实的鲜重、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硒等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亚硒酸钠浓度越高,猕猴桃单果硒含量越高。但农业生产中常施加0.3mg/kg的亚硒酸钠,请你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
【答案】成熟 导管 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植株大小等 支持 浓度为0.5mg/kg亚硒酸钠时气孔导度最大,气孔导度的增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0.3mg/kg浓度下,单果鲜重、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或亚硒酸钠浓度过高,对单果鲜重、维生素C含量等促进作用减弱 【解析】 【分析】
(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2)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因此红墨水中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的;(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即可。 【详解】
(1)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猕猴桃果实中硒元素主要通过植物根尖的成熟区吸收,通过导管运输至叶片和果实。
(2)①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研究人员分别?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处理猕猴桃植株,变量是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段时间后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该实验应控制各组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植株大小等等条件保持相同;②有?认为,叶片气孔导度与植物的光合速率密切相关。图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持以上说法;③综合上述实验结果,0.5mg/kg组的光合速率最?可能是因为浓度为 0.5mg/kg 亚硒酸钠时气孔导度最大,气孔导度的增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进而增强光合作用。 (3)研究者进?步测定各组猕猴桃果实的鲜重、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硒等物质的含量,从图3可以看出,在?定范围内,亚硒酸钠浓度越高,猕猴桃单果硒含量越高。但农业?产中常施加0.3mg/kg的亚硒酸钠,是因为0.3mg/kg浓度下,单果鲜重、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或亚硒酸钠浓度过高,对单果鲜重、维生素C含量等促进作用减弱 【点睛】
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0.科学家们将男性、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面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