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注意品质 答: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取静”的本领
③ 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 要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二、 怎样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答: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 ②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③ 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 &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形式、内容符合学生 需要,
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2 、唤起学生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 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易集中; ② 合理组织教学,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③ 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④ 采取各种方法防止注意力分散。 3、 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2. 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变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地学习动机,并依靠动机 调整注
意,使之经常处于最佳状态;
3.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4、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1. 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 2. 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
3. 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要改变教学方式,使 学生由有
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
4. 课要结束时,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 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③ 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 ④ 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 ⑤ 开展讨论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⑥ 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⑦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四、 简述记忆的分类
答:①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 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② 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逻辑、情绪和动作记忆。 ③ 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④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五、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答: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记忆上的优缺点;
② 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记忆规律学习知识;
③ 在实践中运用存储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与更新 六、 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来促进直观教学
答:①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②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③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④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七、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做到:既要把握原文本意,又要得出独到见解。
具体来说:①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型;
② 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 ③ 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④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八、简述思维的类型
答:思维的类型:①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 &抽象逻辑…。
② 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③ 据思维的指向性,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④ 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⑤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九、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 答:概念形成的过程:抽象化、类化、辨别。
① 影响学生概念掌握的因素 主观:①.学生过去的经验; ②学生的认知能力;
客观:③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④变式。
② 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应注意(科学概念的掌握):
①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②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③ 充分利用“变式”; ④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⑤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十、如何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特点是什么? 答: 1. 特点: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2. 培养: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②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④ 发挥定式的积极作用;
⑤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品质。
十一、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及其原因
答:客观: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识记材料的数量;③时间因素;④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主观:①识记
的方法(意义识记要比机械识记效果好的多) &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 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 50%,记忆效果最好);
② 情绪和动机。学习者的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 遗忘的原因:①消退说:得
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
② 干扰说。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反之) ③ 压抑(动机)说。由于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属于这种类型。 ④ 提取失败说。“舌尖效应”。 十二、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答: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③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
④ 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 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十三、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答:意志的品质包括:①意志的自觉性 ②意志的果断性
③意志的自制性
④意志的坚韧性
可从以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①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③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⑤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十四、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培养 答:①加强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③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⑤重视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⑦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④发展健康的情绪、情感,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⑥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②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④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⑥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⑧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⑨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十五、试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①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
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② 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情绪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知过程 ③ 认知过程是一直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
④ 人的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情感 十六、如何灵活应用各种直观教学方式 答:言语与实物、模象直观三种结合方式
① 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
② 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 ③ 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 十七、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情感 答:①培养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③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良情绪情感的调适 ④提高情商水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⑤ 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十八、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答:①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 重需要、求职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马斯洛对其中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其中前四种需要成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 的,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虽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③马斯洛认为,人类各种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 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① 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比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 ②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 比如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
③ 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 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十九、简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 人格发展 的现实性。
① 生物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方向及改变 ②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
③ 家庭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个体的人格特征 ④ 儿童早期经验:童年幸福与不幸的经验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⑤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具有决定作用,但对人的某些特定性为具有一定解释作用 ⑥ 学校教育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⑦ 个人主观因素:环境作用通过个人的主观解释影响人的行为 二十、试分析“高分低能”的现象
答:“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具有比较多的知识,但在生活实践中不能把知识灵活应用。这主要是因为 在发展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 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向能力迁移,同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 实践,在实践中使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答: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 个体用于解决问题和产生创造所需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对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 的。他们是 ① 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言语智力高的体现。 ② 逻辑一数学智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 ③ 视觉一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④ 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的表达能力。此智力多系天赋。 ⑤ 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⑥ 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此智力高者善处理人际关系。 ⑦ 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也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评
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所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对当前教学 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