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劳动工资和就业状况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劳动工资和就业状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6.01.08 来源:市统计局

近年来,伊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就业人员和职工平均工资稳步提高,单位从业人员伴着林业资源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呈现不同的态势。本文根据2006年至2015年数据,就我市单位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职工工资)发展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实现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从业人员和工资的演变 (一) 从业人员发展特征

1.就业人员总量发展情况。“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伊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关注民生,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解决民生之本、构建和谐伊春的基础工程来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全国经济下行和全面停伐阵痛加剧、钢铁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等对我市就业形势的不利影响,城乡就业人员总量稳步增加。十年间,全社会从业人数由2005年末的38.5万人增加到2014 年末的42.9万人,新增就业人数4.4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由21.5万人减少到2014 年末的17.4万人,减少4.1万人(由于现行国家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单位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

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不在本单位工作但保留劳动关系等人员。平均工资是指城镇单位的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劳动报酬,与全社会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存在一定差异。我们以下分析只对国家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范围进行分析阐述)。

2.单位从业人员发展情况。伊春是一座林业城市,多年来,林业从业人员一直占全市单位从业人员的半壁江山,致使全市单位从业人员的发展变化和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息息相关。从2006年到2014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木材采伐量的变化呈现出先抑后扬再抑的三个阶段性发展特征。一是“惯性下跌阶段”(十一五时期)。从上世纪80年代末,伊春林区逐渐陷入“两危”困境,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全市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开始逐年减少。到2006年全市从业人员减少到21.6万人,并延续递减直到2009年达到历史最低点17.7万人。二是“政策回升阶段”(2010—2012年即“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初期)。国家一系列事关伊春林区发展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如,伊春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型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单位,得到了国家财政性转移支付政策支持;天然林保护工程进一步扩大延伸的政策;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和延边

沿江地区开发开放为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环境;同时,伴随着政策利好,伊春顺势而为加大了经济转型的力度。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森林食品、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木材精深加工等五大接续替代产业快速增长,有力地牵动了林区从业人员和工资的提升。从2010年起伊春的从业人员连续三年增长,到2012年增加至19.9万人。三是“采伐下降阶段”(2013—2014年即“十二五”中后期)。2013年,我市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从业人员人数随即在2013年、2014年逐年递减,到2014年人数下降至18.4万人。截止2015年三季度我市从业人员人数为17.7万人。可见,随着影响的进一步显现我市单位从业人员人数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二) 工资收入的总体趋势和特点

十年间,伊春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积极对上争取,一方面立足伊春实际,确立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在保护中加快

劳动工资和就业状况分析

劳动工资和就业状况分析发布日期:2016.01.08来源:市统计局近年来,伊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就业人员和职工平均工资稳步提高,单位从业人员伴着林业资源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呈现不同的态势。本文根据2006年至2015年数据,就我市单位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职工工资)发展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7hc24191e05ej31u7t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