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建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故选B。
3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校长B、学校负责人C、有关直接负责人
D、学校负责任和有关直接负责人【答案】D
【解析】法律规定,学校负责任和相关直接负责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选D。
35、具体规定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的是()。A、学制B、培养目标C、教育方针D、课程计划【答案】A
【解析】学制是狭义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目的、入学条件、修学年限以她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故选A。3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制约性B、永恒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相对独立性【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根本特征,也被称为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有目的是目的性的
反映,培养人是将人从生物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性的体现。因此选择C。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以及相对独立性。故选C。
37、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A、基础教育B、素质教育C、课堂教育D、分科教育【答案】A
【解析】《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由教育部颁发,旨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
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故选A。
3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答案】B
【解析】题干意指听说的不如自己亲自看到的,因此是直观性原则。故选B。
39、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复式教学D、现场教学【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故选B。
40、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成于()阶段。A、依从B、服从C、认同D、内化【答案】D
【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