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三:猜猜、看看剪纸。 环节四:猜猜、看看红灯笼。 环节五:猜猜、看看中国国旗。 环节六:欣赏其他“中国红”。 课件设计分析:
当今孩子们的脑海中渐渐地被各种“洋节”所充斥着,而对中国传统节日慢慢淡然。中国元旦、春节、结婚等节日一般都以“红色”表现喜庆、吉祥,红色给人以强烈色彩感。在“迎新年”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已对一些中国传统活动及文化有所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孩子们发现中国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红色的物品随处可以收集。而此次美术欣赏活动就想引导幼儿在欣赏中国民间传统盛行以红色为寓意的“喜庆、吉祥”事物过程中,感受“中国红”明快艳丽的色调,增加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活动前,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红色物品,活动中利用美术课件将这些物品图片整合起来,并通过部分联想整体的方式动感地呈现出来。整个课件通过强烈的色彩感,大气的画面,巧妙的呈现方式,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高幼儿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意识。 2.有效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各类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水平 1)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这一本质特点出发的。美术欣赏活动使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和容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欣赏活动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美术教学形式,但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幼儿感知静态的、呆板的美术作品挂图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幼儿认识的主体性,幼儿对乏味的欣赏活动兴趣不高,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打开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发挥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的涵、意义、画家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更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欣赏教学目标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 (1)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高品质的美术欣赏作品
以往幼儿教师不愿意或无法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地理条件、资金、园场地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幼儿欣赏到实际的图画,只能是采用通过印刷出来的仿制品。如果质量不好,图像、色彩等方面就容易失真,欣赏的美感就会大打折扣。第二,即使幼儿园有资金购买作品,要花时间精挑细选。万一某些作品不适合幼儿欣赏,就会产生“这些作品放着没用,扔了可惜”的情况,浪费了教育资源。有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可以通过上网、下载、扫描图片等方式找到需要的图片,通过投影,解决了教具的问题。我们通过网络,下载了大量的世界上著名画家的经典作品。通过实践,凡是适合幼儿欣赏的,我们就保存下来,如果不适合就删除。经过筛选保留下来的资料,储存在电脑中,不占空间,而且可以在园重复使用,形成资源共享。 (2)帮助幼儿打开听觉通道,进一步理解所欣赏作品
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语言)融入到美术课件中来,使有单纯的美术作品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声、形、意交融的艺术氛围,既再现美术作品容,又能抽象作品的涵,幼儿在视觉与听觉的交替作用下,与美术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3)灵活地对美术作品作一定的技术处理,满足欣赏活动的需要
当一个艺术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不论是音乐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其精彩的、能激动人心的部分,我们总是会反复地倾听、观赏和品味,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是如此。每一幅美术作品,因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自己主观意识的不同,他采用的绘画语言和所表现的意义也不同。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包括:造型、色彩、构图、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要素,有时需要局部画面观察与整体欣赏相结合;有的画,需要关注它的表现手法;有的画,需关注画家对色彩的运用;有的画,这要引导幼儿欣赏它的布局、结构。以往,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可能得自己动手绘制放大的局部图案、无数统一形象、不同色彩搭配方式的图画。但由于教师受到知识经验、绘画技能等自身素质的限制,不可能对原图进行再现,而且工作量大,又不能达到需要的效果。有了多媒体,教师只要利用PhotoShop、等软件,直接对画面全部或局部进行放大、复制、修改色彩、物体移动,就可以轻
松的获得所需要的教学用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活动:
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
近期,我们大班的主题活动是《大中国》。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后,孩子们知道了我们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的国家。特别是在“了不起的中国人”这一小主题中,孩子们更加对:中国功夫、中国画、中国运动员的了不起发出来自心的感叹。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我国一些特有的民间活动和艺术,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因此,我预设了本次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通过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活动目标: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养成大胆想象,细致观察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观看京剧导入主题。
请幼儿观看一段京剧唱段,看完之后,请幼儿说说京剧。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京剧演员的脸谱。( 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京剧唱段录像,让幼儿在视觉与听觉的交替作用下欣赏京剧,激起幼儿的参与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 二、认识生旦净末丑。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京剧脸谱中,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脸谱表现人物的不同含义,如“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我通过网络,下载了京剧脸谱中生旦净末丑不同角色的脸谱,清晰明静的画面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他们在欣赏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京剧脸谱的不同含义。) 三、观察京剧脸谱的对称装饰。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京剧脸谱的共同特点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画上对称的颜色和图案。(通过对下载的脸谱适当的技术处理,将脸谱分成左右两半,在课件动感的播放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京剧脸谱的对称这一装饰要素。) 四、欣赏京剧脸谱。
(提供大量的网络下载的各种京剧脸谱,使幼儿获得真正欣赏的满足感,为下一次的美术创作活动“制作京剧脸谱”提供经验,鼓励和再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以更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新的学习活动。) 活动反思: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在现有的幼儿美术欣赏资料中涉及到的相关图片资料少之甚少,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教育资源则不可忽视。所以我在活动前,通过互联网收集了大量的京剧脸谱的相关文本、图片资料,经过整理、筛选、技术处理,制成了“京剧脸谱”这个美术课件。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美术课件作为媒介,代替了传统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的讲解和呆板的美术作品挂图,并结合了京剧录像,帮助幼儿打开眼、耳、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发挥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更有效地激起了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在认识京剧脸谱独特的对称装饰环节中,我灵活地对脸谱作一定的技术处理,将脸谱以中心对分成左右两半,在课件动感的播放过程中,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到京剧脸谱的对称这一装饰要素。
在整个欣赏活动中让我感受到,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老师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绘画活动中的运用
多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它并不是仅供教师演示和幼儿欣赏之用,而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以达到启迪思维为目的。在美术绘画活动中,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手段,构建“欣赏——认知——创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做合一”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提供、建设具有审美意义的美术课件,使幼儿充分感知丰富的审美形象,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与主动。其优势是“一块黑白、几只粉笔、几挂图”的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 研究教学实例:
课题:橙子变变变 课型:创意绘画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从不同侧面观察橙子,根据橙子的基本形状展开想象。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橙子变变变
盒子一个,装苹果、梨、香蕉、橙 教师用橙的一些元素绘制的图画。 活动过程: ● 想象导入:
——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在请出它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图片。 —— 播放多媒体:出示单线条的一个圆,看到这个圆你会想到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幼:像篮球、像圆圆的车轮、像人的脸、像太阳、像苹果……) —— 在圆中添加一点,引导幼儿想象,引出主体“橙”。 设计意图: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通过电脑技术处理将橙的图形进行点、线、面的逐一分割,再运用逆向推理的方式通过美术课件趣味性地展现主体。引导幼儿了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幼儿感知一个最基本的橙的外形。而在激发幼儿想象的过程中,单线条的圆的想象是最简单、最自由的。
● 橙子变变变:
—— 今天我们请来的小客人就是“橙”,它藏在哪里呢?
—— 出示装有各种水果的盒子,橙宝宝就藏在盒子里,不过盒子里还有其他水果宝宝。小朋友能不能用手来找出橙呢? 橙皮:
——你是怎么找到它的?橙的皮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幼:摸上去有皮是凉凉的,上面还有一点一点的小洞,有点粗糙的感觉。)
—— 我们把橙放大看看它的皮是怎样的?看上去像什么?利用投影仪将橙尽可能地放大。(幼:橙皮上有一点一点的小洞、看上去像人的皮肤、像沙滩一样的……)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