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钟声教案
【篇一:三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13】
—《钟声》 (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
歌曲《钟声》表现3/4拍的节拍特点和异国暮色的迷人美景,歌词反复以象声词出现,模仿钟声惟妙惟肖,唱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在此课的设计中进行两声部轮唱的歌曲处理,能更好地表现出音乐所描绘的意境,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本课时根据音乐情绪设计了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创编伴奏音型并演奏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活动与创造中能根据乐曲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并在拓展活动中运用人声、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编排具有异国情调的情景表演《夜景》,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接受人文教育。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钟声》 2、为歌曲《钟声》伴奏 3、设计情景表演《夜景》 【教学目标】
1、复习演唱歌曲《钟声》,进一步体会音乐宁静的情绪。
2、在演唱歌曲《钟声》的过程中,运用象声词模仿钟声体验异国民歌的风情,并运用轮唱的方法感受歌曲表现的 “他乡暮色钟声远”美好夜景。
3、能根据音乐情绪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并创作情景表演《夜景》。 【教学重点】
歌曲处理,表现音乐宁静的情绪 【教学难点】 创编情景《夜景》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学生边唱《钟声》边用动作表现音乐静静地进入教室) 二、齐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一)看似平稳的旋律用象声词反复吟唱,犹如夕阳下金色的麦浪,如同月夜中翻山越岭的钟声,久久回荡。引导学生能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表现出旋律的起伏以及歌曲的意境。
(二)在演唱中可以运用轮唱的形式造成合唱的效果,要注意强调3/4拍的节拍特点,稳住强拍,使歌声更具流动感。 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用人声、自制乐器) 五、歌表演
1、选择伙伴进行歌曲表演 2、小组合作摆造型表演 六、比较歌曲《夜晚多美好》与《钟声》 七、拓展活动
创编情景《夜景》
(一)将歌曲《夜晚多美好》、乐曲《阿细跳月》、《彩云追月》编排成中国民族的夜色情景表演
(二)创编异国情调的情景表演《夜景》 (三)游戏:各国儿童心连心 八、小结:
全世界的各国风情各不相同,你在感受了我国各民族的美妙夜晚和澳大利亚的《钟声》后,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找更多的内容我们下一节课一起来共
享,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很多的民族风情,拓展我们的知识面。 【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贯穿始终,在课后的作业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解更多的各国风土人情,让学生对音乐知识外的相关知识有过多的了解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知识程度。
在音乐课中,我们不仅是音乐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在学生学习歌曲,表演歌曲,为歌曲进行伴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了音乐素养,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获得了异国情调的不同风情的体验,所以在游戏《各国儿童心连心》中,可以用开联欢会的形式将学生的体验表现出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将音乐知识,音乐能力都运用在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究,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提升。
【篇二:钟声教案】
《钟声》教学设计 目标分解依据: 1、课程标准依据
新《音乐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其用意就在于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性学习。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
尚情操。音乐是实践性很强地一门艺术,对音乐美地感知、感动以及音乐表现和创造地乐趣,都必须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尽管学生们在学习实践中存在着客观差异,但只要重视教学过程于方法地科学性,改变学习方式,善于主动学习,不仅音乐学科,而且其他学科也会有所受益的。 2、教 材 分 析?:
①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四次(每次旋律重复一遍),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有新的材料),属于回旋曲式结构。
②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这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对音乐课比较感兴趣,上课也较认真。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比上学期要好,喊唱的现象减少了。他们爱表现的心理还是比较强烈,但是创编动作的时候往往是女生比男生积极。他们不能很长时间安静地欣赏一首乐曲,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是不够好;但是欣赏简短的歌曲(乐曲)时他们还是饶有兴趣的,基本上能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三、教学内容:
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灵隐钟声》。 四、教学目标:
1、课堂围绕“钟声”这一主题,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让学生能在听、唱、奏、演、创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
3、能初步了解此乐曲的结构,感受中外的不同音乐风格。 2、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感受维也纳的“钟声”,初步了解回旋式曲式。 2、了解灵隐寺并能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意境。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
1、教材配套课件。
2、收集关于欧洲教堂图片及音像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设想:
《维也纳的音乐钟》主要是通过欣赏让同学们能够区分主题和插部,了解什么是回旋式曲式。我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加进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欣赏过程中加进了“木头人”的游戏,让同学们通过游戏来区分主题并能静静的感受插部和主体的不同之处;还有就是利用故事中出现的人物边欣赏边出示好看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来区分主题和插部及每个插部之间不同的旋律,并能很容易的掌握此曲的曲式。
《灵隐钟声》则是让学生感受幽静、悠远的情绪,同时也让孩子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因而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让孩子们感受音乐幽静、阴森后让孩子们自己学会身体的器官,即用弹舌的方式对于主旋律进行伴奏,除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音乐外,还让孩子们在“器乐”的衬托
下更能深入的去了解音乐。这样对于歌曲的主旋律及音乐的整体效果孩子们有了深刻的印象。 九、教学法分析:
1、通过聆听与模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欣赏图片对维也纳进行了解。
3、通过描述创设情境,再结合暗示法使学生感受音乐主题。 4、在木头人游戏中让学生听辨主旋律。
5、用“弹舌”学做木鱼的声音,让孩子们体会身体器官的奥秘。 十、教学过程:
一、学习维也纳的音乐钟。 1、 导入,出示课件图片钟。
师:这是什么? 谁能给大家来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啊?(请同学们模仿钟声)
师:同学们模仿的都不错。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段钟声,听。 (钟声课件)
师:这呀是来自维也纳教堂的音乐钟。同学们听这钟声是不是很空洞、很空旷,整个维也纳的人们呀都能听到。 (一)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音乐之都维也纳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维也纳的向往并对本乐曲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今天老师来当一回导游,带大家去参观一下这座古老的城市吧。(课件演示)
1、观看维也纳风景图片
师:我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个地方,这呀就是漂亮、美丽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课件演示)。
2、 简单介绍维也纳金色大厅。
师: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来自世界各地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欣赏音乐。如果谁能在这开演唱会或演奏会那将是件很了不起与自豪的事。
师:今天啊,在这大厅里也在举行一场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生:想。
(教学设计意图:学生这时候情绪高涨,趁机向他们说说做为一个音乐欣赏者该有的素质。)
师:可是进这音乐厅必须有个条件,在国外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如果你交头接耳、大声喧哗等等,人们都会用鄙视的眼光看你。所以老师希望你们等会都保持安静的听,做一个有素质的小朋友。现
在在演奏的正是《维也纳的音乐钟》(出示课题),小朋友们请听。 (二)、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初听)
师:音乐结束了,我们大家乘中场休息的时候来讨论讨论吧。 a、 你听到钟声了吗?
b、 不同的音乐给人不同的感受,听了刚才的音乐用你的表情告诉我你的感受。
【篇三:人音版音乐三上《钟声叮叮当》教案】
《钟声叮叮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表演歌曲《钟声叮叮当》 二、教学目标:
1、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能用准确的节奏、正确的换气和自然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钟声叮叮当》,表现美妙的“钟声”音乐;并能运用图形谱认唱唱名识谱,唱准fa、si、do(4、 7、i)的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