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2024-2024年高中语文高一上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
新教材使用建议
一、高中语文总体目标:——新《课程标准》 总体要求:
课内范例迁移思路方法,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文化 分析归纳综合质疑思辨,听说读写体验鉴赏感悟 二、高一新教材内容和要求 1、阅读:
①现代文阅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现代文学作品 其他现代文化作品(第1、2、3、4单元) ②文言诗文:5、6单元 ③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人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轨迹和意义。
第二单元:〈生命〉:通过个体生命对于外界的关系的展示,阐释对人类整体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单元:〈科学〉;科学与艺术,科学的艺术美。 第四单元:〈理想〉:追忆历史伟人,树立伟大人生理想。 第五单元:〈浩然正气〉:民族浩然正气,感受崇高人格魅力 第六单元〈水文化〉:由水生发,以水为美,借水生情,感受中国文化丰富内涵2、写作:
2 / 6
内容:①寻找话题,关注生活;②注重积累,运筹作文;③注
重思考,抒发独特感受。④应用文(科技作品、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大型座谈会纪要等)
要求:①形态:从初中的记叙文写作逐渐向简单议论性文体转变 ②文体写作:随笔(简单读书笔记)、一般体裁的文章(稍带鉴赏评论的文字)、应用文(各种文体格式要求、特点) 3、口语交际:聆听、发言、对话、演讲、辩论 4、综合学习:
①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科学学家、了解上海建筑和城市文化)、 ②专题研究(围绕某一特定的专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发表议论,表达感情,有较强研究性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6、常规作业:(需三个硬笔抄,保持并使用三年,教师一定周期进行检查,并有效体现在每次考试中) ①阅读笔记(摘录、剪贴)——两周交一次; ②随笔——两周交一次(与阅读笔记交叉交);
③《当代学生》——课外文言训练[本学期完成一半120篇(以15周上课时间计算),估计每周5——8篇]
④整理本——文言词句、文化常识、名言警句等——自我管理为主(不定期检查)⑤两分钟预备铃——训练学生口头表达(高一新闻点评、诗词积累、成语故事、推荐喜欢的文章或书) 总体要求:书写端正、按时完成、自主实践、勤思勤问。
三、时间安排:
1——10周(期中考前)完成1、2、5单元;
3 / 6
12——20周(期末考前)完成3、4、6单元。
四、教学大致进度:
期中前:第一单元:三周第二单元:三周第五单元:四周 期末前:第三单元:三周第四单元:三周第六单元:四周 五、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朝花夕拾》、《呐喊》、《汤姆叔叔的小屋》、《羊脂球》、《俊友》《》《》《》《》总体要求:每月一本,要求落实,通过买、借等途径,熟读精思 评价标准:月考测验 附:
①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涉及到的文学术语、常识有: 诗眼、词眼意象象征
注意:(教师要有初浅的概念解释,不责全求备,只要有所涉及) ②关于诗歌的鉴赏题,我们重点放在对诗歌的内容鉴赏上,不要求从艺术角度、表达形式上给学生太高要求,这属于高三范畴,高一应注重打好基础。(练习题的答案仅供参考,不可作唯一标准,不可侵犯)有问题我们共同探讨。高一(上)新教材使用建议 第一单元(现代文单元) 一、阅读教学建议
1、单元主旨:个体生命的成长轨迹和意义。
在自然、历史、社会、人生的大坐标上寻找新的审美视点。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社会和人生、张扬个体的心灵和灵魂。
4 / 6
以期能让学生有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感悟、对健全人生的
追求和把握。
2、单元主旨的理解和教学启示:
相同主题切入,兼顾文体的多样性,以及主旨的各侧面。 《我很重要》——说理性随笔。群体生命中个体生命的重要性。 《笛梦》——寓言体小说。用象征手法写一个走向成熟的个体生命。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偏于论述的哲理散文。写一个健全人格所应具备的两种能力。
《沁园春?长沙》——词。一个伟人年轻时代的凌云壮志。第一流伟人年轻生命的伟岸。(偏于张扬)
《跨越百年的美丽》——人物特写,纪实散文。另一个伟人在从事的事业中的冷静、淡泊、永葆理性的美丽。(偏于内敛) 《草莓》——抒情散文。年轻的生命要珍惜青春岁月,也正视未来。对个体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 《哦,香雪》——诗化小说。一个年青生命对知识、对文化、对文明、对未知世界的不顾一切、热烈执著的追求。 3、教学篇目的选择与安排:
课外通览整个单元。请学生选出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最难理解的课文各一篇,在此基础上教师确定本单元精讲篇目。 建议精讲篇目:
(1)、《我很重要》(1教时)
建议先上此文,16岁的人开始了人生的探索。个性生命意识的萌发可以在文中寻找到契合点。建议理顺思路,朗读体会。(2)、《笛梦》(2教时)
5 / 6
引导一个16岁的少年确立正确的精神指向和价值取向。不追求
虚假的理想主义,不回避人生中严肃、沉重的一面。让我们更接近世界的本质,更看到真实、完整的人生。建议从分析理解象征手法的表象和寓意入手。 (3)、《沁园春·长沙》(1教时)
考虑到诗歌的特点,初步引入意象的选择和意象的组合的内容,朗读为主,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的介绍。 (4)、《跨越百年的美丽》(1教时)
课前学生广泛质疑。教师据此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主要环节。建议课堂上以学生问疑、学生答疑为主,教师转换角色起穿与引的作用。
4、提供以下课文的教学实例谨供参考: 《我很重要》(详案) 《笛梦》(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