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在xx打工,听说xx煤矿的工人一个班可以挣五块钱,我就坐车来到了下峪口矿,那时第一个月我上满班挣了
x元,一个月还
攒下x元钱,因为那时每周发一次班中餐卷,一天一张班中餐卷就是x元,足够我吃。”这是下峪口矿采煤二队书记李俊峰边回忆边告诉笔者。
那您就给我讲讲吧!
李俊峰书记回忆:85年我来到矿上,被分配到采煤五队,
87年五月
又被调往下峪口矿上峪口采区,从事采煤工作,刚上去没地方住,我看很多工友都住窑洞,咨询后,我也在锅炉房旁边的山上自己挖了个5米深的窑洞,并在外边盖上个小房子当厨房。每天自己从锅炉房挑水把屋里的水缸装满,下班自己做饭吃。那时单身的我并没觉得日子很苦,因为当时每个工能挣五块钱,就选择了长期留下。
上峪口采区有两个采煤队,四个掘进队,下料、机电等六个辅助区队有近x名职工,只有两个洗澡池,洗澡水一天换一次。当时能在池子里泡个澡我觉得很自豪呢。下井时脏衣服放在用砖垒砌来的方格子里,干净衣服用蛇皮袋子装,我们那一代人都是吃着苦长大的,那都不算啥。
记得那时,我被分到了采煤五队,清楚的记得焦福民是队长,李喜娃是书记,现在我们的刘矿那时是我们队的技术员。工作面都是炮采,一个班60到70个人,120米工作面靠溜子运输,全靠人工攉煤。工作面是金属交接梁,所采的一水平
6米高的3号煤采取分三层开采,
上层开采完铺一层铁丝网进行浇水,等顶板落下铁丝网生锈形成再生
顶板,两年以后再开采第二层。一个面需要好几年才能彻底的采完,费时间啊!
在那个年月,人们追求的高产,只要是那个队夺得了高产,矿工会就会敲锣打鼓来祝贺。笔者忍不住插嘴,是给你们奖励钱吗?现在每年年底矿上对安全工作者、先进个人、“四员两长”都给奖金。他笑着说:是送日用品,还有吃的,比如麻花、饼干、橘子等,还有铁盖的罐头。年底了对先进个人进行奖励,每人一个奖状,大家像得了宝贝似的拿回家贴在墙上。
89年那一年,我当上放炮员,我们这个工种必须提前下井打眼装药,留两人跟班放炮。比如说,我上白班,前一天的凌晨干活。还有这个班的三个放炮员每人身上都要扛十包共从火药库到平巷再行走膀都磨出了茧子。
那时井下工作面除了所谓的“现代化”的80T溜子运煤,还有800-2.3M的摩擦柱。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把柱子的芯拔出来顶在交接梁上,用螺旋升柱器升紧支护顶板,有时用木楔子将柱子与顶部固定好等待来压压实,实现固定顶板。95年,采煤八队有了液压单体支柱,也一时成为高档采煤队,从纯粹的炮采转变为半机械化。采取“对梁五柱”迈步式推进采煤,“对梁”分为正梁和副梁交替推进,工人工作量减少,每班x多人。
现在工会在区队班组开展劳动竞赛,只要完成产量,没有工伤,奖励单位或班组x元呢,当时我们班组为了没拿到的
x块钱而懊恼了很久,
3点我就要入井80斤的火药,
25度的上山路步行走x米后到达工作面,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