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
选择题(前道题为单项选择,每题1分。后题为多项选择,每题2分,少选、多.10..........5.......
选或选错皆不得分。本大题共20分。) 1. 以下( )不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 A.“垂直分工型”的国际贸易趋于相对萎缩
B.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型”的国际贸易则迅速扩大 C.对外贸易以“国生产—国际销售”的方式为主 D.“产业贸易”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国际贸易领域 2.目前,中国进出口关税主要采取( )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3.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即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在( ) A.1950-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1988年 D.1988-1995年
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基石是( ) A.劳动价值论 B.绝对成本论 C.机会成本论 D.国际大循环理论
5.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 A.商品成本 B.供求关系 C.竞争机制 D.贸易政策
. . . . .
. . . .
6.同种商品的国价值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称为( )。 A.绝对差异 B.比较差异 C.国别价格差异 D.国别价值差异
7.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瓶颈”是( ) A.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B.劳动生产率较低 C.资本要素稀缺 D.生产设备落后
8.欧盟对华贸易摩擦多数起因于( ) A.技术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锁反应性贸易摩擦
9.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是( ) A.《中华人民国对外贸易法》 B.《中华人民国对外贸易法实施条例》 C.《中华人民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D.《海关法》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实现货物贸易总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的战略目标。 A.2.0 万 B.2.1 万 C.2.2 万 D.2.3 万
1. 凯恩斯的“叹收法”(absorption approach)公式:Y=C+I+G+(X-M),其中(X-M)表示的是( )
. . . . .
. . . .
A.出口贸易额 B.进口贸易额 C.净出口贸易额 D.净进口贸易额 2.国际价值由( )决定
A.生产该国际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国际市场供求关系 C.国别价值 D.贸易政策
3.按照国际惯例,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其代理费可为销售额的( )。
A. 5% B. 2% C. 10%~15% D. 10%~20%
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核是( ) A.劳动价值论 B.绝对成本论 C.机会成本论 D.比较优势论
5.目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的收购价是按照( )。 A.政府指导价格
B.市场价格,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C.国家统一定价
D.政府指导价格,并作适当浮动
6.世界贸易组织正式从组织上取代关贸总协定的日期是( )
A.1996年1月1日 B.1995年12月12日
. . . . .
. . . .
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2月12日
7.近几年来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或地区为( ) A.美国 C.加拿大
B.日本 D.欧盟
8.我国在( )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 A.1983 B.1984 C.1985 D.1986
9.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学说认为( )是提高国家福利的关键。 A.制造业 B.服务业 C.农业 D.金融业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亿美元的战略目标。 A.3500 B.3800 C.4000 D.4500
1.各国贸易商品之间国别价值差异性的货币表现称为( ) A.相对货币价值 B.绝对货币价值 C.国别价值差异 D.国别价格差异
2.对外贸易研究从宏观分析转入微观探索是由( )开始的 A.劳动价值论
. . . . .
. . . .
B.国际价值论 C.H-O理论
D.斯道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
3. ( )是所有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导因素。 A.资本要素 B.土地要素 C.组织和制度资源 D.自然资源
4. 从( )年开始,外贸实行3年一轮的承包责任制 A.1978 B.1988 C.1987 D.1979
5.中华人民国成立初期,我国外贸体制实行保护主义和( )贸易政策 A.工贸结合 B.国家统制 C.技贸结合
D.外贸进出口经营相结合
6.按照国际惯例,大宗消费品代理费为销售额的( )。 A. 5% B. 2% C. 10% D. 20%
7.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