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两则
《学奕》
学习目标:
1. 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难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准备: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PPT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杨氏之子》、《伯牙绝弦》这两篇文言文吗?课文短小精悍,却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深刻的启发。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曾经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两则新的文言文,看看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基础达标
1. 课文我已读( )遍, 我知道课文选自《 》,还知道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和( ),我理解了课题的意思是 ★ 2.我能给课文划上间奏符号/,并把课文读流利★★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3.我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4、“之”字在文中出现了( )次,每次的意思各不相同,“之”字在文中依次指:( )、
( )、( )、( )( )。★★★ 能力展示
合作探究一:两个人都跟弈秋学下棋,学习结果如何呢?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句子: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1)“弗若之矣”的意思是 。★ 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1)这是一个 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 (2) 我能读好这两个句子。★★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学得好呢?读课文,用横线划出两个人学下棋态度的句子。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
(1) 这句话的意思是
★★ (2)我从词语 中,体会到 ★★ (3)我能读好这两个句子。★★
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1)“鸿鹄(hú)”是指 。★
(2)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中我体会到 ★★★
(3)我能读好这个句子。★★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我从这则文言文中明白了 的道理。★★ 二、拓展阅读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lǚ,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的原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句子吗?画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你对郑人买履这件事有哪些想法?
三、板书设计
学奕
一人为奕秋之为听(专心致志)
弗若之矣
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
四、相关链接
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教学反思:老师们都知道,这个“之乎者也”在文言文中是常用字,而本篇课文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这个“之”字。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说一说句子中的“之”指的是什么。比如“一人虽听之”当中的那个“之”,学生只要结合课文,就知道这里的“之”是指“弈秋的教导”。我设计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并且让他们觉得,学习文言文并不难。
《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难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准备:
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PPT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学情适当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杨氏之子》、《伯牙绝弦》这两篇文言文吗?课文短小精悍,却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深刻的启发。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曾经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两则新的文言文,看看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基础达标
1. 课文我已读( )遍, 我知道课文是讲( )与( )之间的事情。★
2.我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有: ★ 3.我能给课文划上间奏符号/,并把课文读流利(在书本上划)。★★ 4.我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5.课题中 “辩”的意思是 ,课题的意思是 。★ 6.围绕课题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能力展示
合作探究一:两个孩子为什么争辩?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句子: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两小儿争辩的是: 。★★
(1)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 (3) 我能读好这两个句子。★★
合作探究二: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1、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车盖”的意思是 ,“盘盂”的意思是 ★★ (2)这句话中的小儿是根据太阳的 来判断远近的。★★ (3)我能读好这个句子。★★
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沧沧凉凉”的意思是 ,“探汤”的意思是 。★ (2)这句话中的小儿是根据太阳的 来判断远近的★★★ (3)我能读好这个句子。★★
合作探究三:争辩的结果是什么呢?画出相关的句子。 句子: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文言文两则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