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YGC-2-6007-2018 棉花生产农药化肥减施技术规程
编 制 人:简桂良 张文蔚
所在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棉花生产中主要病虫害
苗期各种根腐复合病,枯萎病、黄萎病,各种棉铃病害;蚜虫、盲椿象、棉铃虫、蓟马、红蜘蛛、烟粉虱等。
各种病虫害是棉花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全面控制这些病虫害,生产上采用大量喷施各种化学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不仅造成环境污染,时不时还造成人畜中毒,以及病虫害产生抗性,使其更加以控制的恶性循环之中。化肥是保障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但由于过量使用化肥,使化肥的吸收率低,造成面源污染,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负面影响。
2.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虫品种,以抗黄萎病和枯萎病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主,如种植棉2、6号,鲁28,中棉所49、61等;可以有效地控制黄萎病和枯萎病、棉铃虫、红铃虫、棉大卷叶螟,基本上不用农药,大大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土壤的污染。
(2)采用种衣剂包衣棉种
采用含杀菌剂和内吸杀虫药剂,如含吡虫啉的种衣剂包衣的种子,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的棉花苗期根腐病,同时,还可以高效地防治蚜虫等害虫,苗期基本上不用再喷施化学农药治理蚜虫。
(3)减肥技术
每6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培肥地力,减少单一依赖化学肥料;蕾期每666.7平方米一次性使用缓释肥30千克,进一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采用缓释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保护农业土壤环境,控制化学肥料向水体的转移污染。
(4)化控
现蕾期,盛花期,铃期各化控1次,可以控制棉花的营养生长,促使棉花向生殖生长转化,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控制黄萎病、棉铃病害。
(5)棉株塑型
加强整枝,现蕾期去除1~2个果枝,控制下部3果枝2~3铃,及时去营养枝,赘芽,抑制铃病发生。
(6)性诱剂应用
采用诱杀棉铃虫、盲椿象性诱剂,控制盲椿象,棉铃虫,进一步减少棉花生产中后期的盲椿象,棉铃虫为害,更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SDNYGC-2-6008-2018
苗期棉花抗黄萎病鉴定技术规程
编 制 人:张文蔚 简桂良
所在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病原菌培养
(1)鉴定所用黄萎病菌
选用中等致病力类型的黄萎病菌如安阳菌系,各地亦可根据当地的优势菌株,选择所用菌株。
(2)黄萎病病原菌培养
将保存在平板或斜面中的黄萎病菌株接入察氏液体培养基中,25℃,180rpm/min,培养5~7天,用4层纱布过滤掉菌丝,获得孢子悬浮液。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统计孢子数目,孢子悬浮液终浓度为1X107个孢子每毫升。
2.鉴定材料种植管理 (1)制作纸钵
用牛皮纸或报纸卷成直径6厘米、高8厘米的无底纸钵,用订书机将纸钵两头订紧,防止纸钵松开。将混均匀的灭菌土(生土或营养土:蛭石比例为2:1,160℃灭菌2小时)装入钵中,至2/3高度,随后将其装入30厘米×20厘米×9厘米的塑料盘中待用。
(2)种子处理及播种
种植前鉴定材料种子用硫酸脱绒,55℃~60℃温汤浸种30分钟,再在室内常温下浸泡10小时后沥干,将种子均匀撒在纸钵中,每钵4~5粒种子,覆盖1.5厘米厚的灭菌土。每一鉴定材料,3次重复,每一重复12钵,共计36钵。
(3)棉苗管理
鉴定材料种植于温室,温度控制在22℃~30℃,浇水要均匀一致,土壤湿度保持在60%~80%为宜,光照良好。
3.标准对照
鉴定选用一个抗病对照和一个感病对照,抗病对照选择“中植棉2号”或“冀棉958”,感病对照选择“86-1”或“冀棉11”或本地区的常规感病品种。抗病对照选择标准为在常规接菌量下病情指数小于20的品种,感病对照选择标准为在常规接菌量下病情指数大于50.0的品种。
4.接种方法
待棉苗一片真叶平展时接种。接菌前一天不浇水,将纸钵从塑料盘内小心取出,用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接种,在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孢子悬浮液,将纸钵放入培养皿,注意将毛细根全部浸入菌液,待菌液完全被吸收,放回塑料盘中,1小时后适量浇水。
5.发病调查
温室苗期棉花黄萎病的主要症状为枯斑型和黄斑型,病叶边缘褪绿发软,呈失水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淡黄色病斑,后拓展为枯斑或掌状黄条斑。接种后7天棉苗开始发病,15天后普遍发病,当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到50左右,即可全面调查各品种发病率,计算病情指数,进行校正后,评判各品种的抗病水平。
6.调查分级标准
调查采用5级分级法,各病级分级标准如下: 0级:棉株健康,无病叶,生长正常; 1级:棉株1~2片子叶表现病症,变黄萎蔫; 2级:棉株2片子叶和1片真叶表现病症,变黄萎蔫;
3级:棉株2片子叶和2片或2片以上真叶表现病症,变黄萎蔫; 4级:棉株全部叶片表现病症,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或顶心枯死。 7.调查结果统计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DI)=100×Σ(各级病株数×相应病级)/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 注: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8.调查结果的校正
由于外界条件可能有差异,不同批次间鉴定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为此,应对鉴定结果进行校正,即采用相对病情指数进行校正。方法为:在鉴定中设立感病对照,当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到50左右进行发病调查,采用校正系数K进行校正,计算公式为:
K=50/本次鉴定中感病对照病情指数。
用K值计算被鉴定品种的相对病情指数,计算公式为: 相对病情指数(RDI)=鉴定品种病情指数×K
以K值在0.75~1.25范围之间(相当于感病对照的病情指数在40.00~66.67之间)的鉴定结果为准确可靠数据。
9.鉴定结果的评价
以相对病情指数来划分鉴定品种的抗病级别,各级别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病类型划分标准
抗性级别
1 2 3 4 5
抗性类型
免疫(I, Immune) 抗病(R, Resistant) 耐病(T, Tolerance ) 感病(S, Susceptible)
附录A 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lium dahliae Kleb.) 1.学名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lium dahliae Kleb.),属菌物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轮枝菌属(Verticilllium)大丽轮枝(Verticilllium dahliae Kleb.)。
2.培育特性和孢子形态
初生丝体无色,后变淡褐色,有分隔,直径2~4微米;菌丝体常呈膨胀状,可单根或数根芽殖为微菌核。分生孢子呈椭圆形.单细胞,大小为(4.0~11.0微米)×(1.7~4.2微米),由分生孢子梗上的瓶梗末端逐个割裂。分生孢子梗常由2~4个轮生瓶梗及上部顶枝构成。基部膨大、透明。每层有瓶梗1~7根。
附录B 察氏培养基配方
NaNO3:2g/L K2HPO4:1g/L MgSO4?7H2O:0.5g/L KCl:0.5g/L FeSO4:7H2O:0.01g/L 蔗糖:30g/L
相对病情指数(RDI)标准 RDI=0
10.0
高抗(HR, Highly Resista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