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地质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5 篇
2020 地质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篇一
一、实习位置、交通、地貌概况
实习位置:实习地点位于北碚嘉陵江观音峡左岸水北公 路朝阳桥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峡谷右岸通过。
交通:东南距牛角沱车站约 35 公里,西北距北碚车站 2 公里。而从学校乘校车出发,经由收费站上重庆主城区外环 高速,最终抵达北碚实习地点, 其中乘车大约需要 1 个小时。 因而交通还是比较便利快捷。
地貌概况:实习地区属低山峡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时 间是中生代末四川运动。地貌受岩性及构造控制,观音峡的 低山位于背斜轴部,高处海拔 800~850 米,顶部较为平坦, 是一古老的夷平面, 两翼山坡由于岩性影响, 硬质岩石凸起, 软质岩石凹下,灰岩处溶沟、石芽、溶洞、溶槽等发育。在 山顶与山顶之间常形成背斜张裂带垭口。
嘉陵江由北西 320 度向南东 140 度方向深切横穿背斜, 两岸岩石高耸,气势磅礴,相对高度差达 600米(海拔 850~165
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宽仅 100 米,有一级较窄的高出枯 水面约
30 米的基岩阶地 (公路所在处 ) 。
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
( 一 ) 地层岩性
实习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而在公路上 可见到地层是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 雷口坡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 分布( 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
1. 二叠系长统长兴组 (cP2)
灰色厚层一块状含燧石团块灰岩,锤击后有臭鸡蛋味, 含腕足类、瓣鳃类化石。仅在白庙子大桥公路下江边可见。
2. 三叠系 (T)
(1)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fT1) 紫红色——暗紫红色泥 灰岩、泥
岩、页岩,夹有青灰色、紫红色灰岩,自下部向上 页岩厚度增加。
(2)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 (jT
1) 以石灰岩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层 状砂
岩,中上部灰岩中夹有米黄色白云质灰岩
及灰色角砾状灰岩及泥灰色。厚度 500~600 米。
(3) 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lT
2) 以泥灰岩为主,夹泥岩,地表因风化作用多呈泥状。 厚度小
于 10 米。
(4)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xjT
3) 灰白——棕黄色、厚色一块状,中一组粒长石石英砂 岩夹页
岩和煤。
3. 第四系 (Q) 残积、坡积、冲积物。
( 二 ) 构造特征 观音峡背斜属川东南弧型构造带华蓥山复式帚状褶皱
带中南延最长之长轴背斜。自三江坝南延横穿
嘉陵江,经中梁山,终于长江猫儿峡,延长约 150 余公 里,实习区是在横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该
背斜由于风华侵蚀等外力作用严重,背斜枢纽并未形成 山顶,而是变成了垭口。
实习区的背斜 ( 观音峡背斜一部分 )轴线 10~15 度,西北 翼陡( 倾向 300~305 度,倾角 60~80 度) ,东南翼缓 ( 倾向
100~105 度,倾角 30~35 度) 。通过实际测量,屋基村段的石 英
砂岩倾向大致为 140 度,倾角是 40 度。
2. 断层
实习区内有断层分布,主要分布在背斜轴部和翼部,其 中轴部由于地层产状乱,垮塌严重加之修建了挡墙,所以出 露不好。但在两翼可以见到一些小断层,如在甘硐子一带小 断层还是比较发育的。由于沿着断层面可以看见上盘的下端 岩石大致是倾向下的,所以上盘上升,此断层为逆断层。但 这
个断层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大型的地质运动所引起的,原 因是这个断层面两端并不是无限延伸,切断山体的。
( 三 ) 地下水
区内可见到上层滞水、 潜水、承压水、 孔隙水、裂隙水、 岩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 四 ) 不良地质现象
在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实梁可见到滑坡,在长生桥可 见到垮塌现象。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 不到的知识,比如岩石的岩性、产状、结构构造,以及层理 层面等等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课本理论学习中,老师讲岩层的产状时,拿出 一个地质罗盘,告诉我们怎么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虽然听的时候知道怎么测,但到了实际的情况,看到实习地 点里的很多岩石,拿着手里的罗盘,就变得手忙脚乱了。最
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慢慢地理解,终于成功测出了岩 层的产状,并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认识了石灰岩、泥岩、泥灰岩、 石英砂岩、页岩等等许多的岩石,以及造岩矿物。虽然无论 是在课堂中,老师的讲解,还是实验中,我们观察了岩石的 手标本,但是毕竟现实与实验还是有所差距,面对由各种岩 石组成的山坡,突然感觉所学知识变得不适用了,分辨不出 这是什么岩石,这是什么构造,还有出露地层的情况。但在 老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下, 逐渐有了认识,并且得到了掌握, 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中,嘉陵江江面上横跨了几座大桥,无论是以前 的,还是新修、在造的,可能对外行人来说只有看热闹,但 对于学过工程地质的我们来说,就不能光是看热闹这么简 单,还得看出里面的门道。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学到由于 实习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质条件,河床的岩石是质地坚硬,强 度和稳定性高的石英砂岩,所以这些桥的桥基几本上是直接 在上面浇筑混凝土。为了降低成本,减小自重,位于甘硐子 的钢架铁路桥把桥墩做成了中空的形状,在渝碚公路上就可 以看见钢架铁路桥的桥墩中有明显的孔洞。并且这些桥基本 上都选择在了河道顺直,河谷较窄,桥梁的轴线与河流方向 垂直,岸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同时,公路、铁路的隧道、涵洞选址也是选在了实习地点褶
皱构造的两翼,以及岩性均一,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的石灰岩 中。
在甘硐子,我们看到了由于山洪激流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巨大冲沟。 还有公路山坡上的崩塌, 地下暗河从山体中流出, 岩溶现象在岩石上形成的孔洞,巨大的滑坡体等等不良的地 质现象。因而,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在修建这条公路的时候, 如何预防和治理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实梁处的巨大滑坡。 原本这条公路是处于这个滑坡体的影响范围之内,但修建渝 碚公路的时候,从中间切断了这个滑坡体,并把公路一下的 滑坡体进行彻底的清除,而山坡以上的就修建了挡土墙,但 由于滑坡体巨大,滑坡体滑动的方向不一定,就加建了圆柱 形的抗滑桩。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滑坡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形 成,避免了不良地质现象对公路沿线的影响。
最后,通过本次亲身经历过的地质实习,我对知识有了 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社会实践及动手 能力,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深深体验到身为地质 工作者的不容易, 以及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危险性、 不确定性、 艰苦性,以及对社会建设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所拥有的神圣 性、责任感。因此,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能力,培养自己强烈的责任心,为建设祖国贡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
2020 地质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篇二
、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 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有一个比较全面的、
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 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 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 基础。主要目的有三:
(1) 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 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 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 描述罗
盘仪的使用。
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 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 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时间: 20xx 年 5 月 16 日到 20xx 年 5 月 20 日 三、实习地点: xx 地质实习基地 四、人员组成:
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门寨—上 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
六、实习简介:
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 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 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 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
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
120K川。秦皇岛市石门寨北 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
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 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 (北) 京——沈 (阳)铁路贯穿实习 区南部, 并有地方铁路秦 (皇岛 )——青 (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 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 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 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 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地形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 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 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 区和低山区,点为石湖山,海拔 926 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 区,海拔仅 0.8-5 米。
3、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0。1C,
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 C,七月份平均气温为 24。5C,年平 均降水量
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 70%左 右。全年无霜期 179 天。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 较湿润温和,海滨地带夏
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4、实习区水文情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 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 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 均水深 0.5 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 2-3 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 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 是一个人工湖,于 1994 年建成,蓄水量为 7000 万立方米。
5、实习区的经济情况。
实习区工业非常发达, 以秦皇岛为中心, 有造船、 机械、 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 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 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 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实习
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 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6、实习去地形简介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 ( 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
界) 。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 白垩系、 第三系外, 就华北型地层而言, 该区地层出露较全, 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 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 下古生界的寒武系, 下奥陶统, 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 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七、实习内容:
1、地层 :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 ( 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 界) 。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 白垩系、第三系外, 就华北型地层而言, 该区地层出露较全, 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 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 下古生界的寒武系, 下奥陶统, 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 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 一 ) 元古界青白口群
(1) 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 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 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 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 触关系。厚 91 米。
(2) 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剖面在李庄北沟,在 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 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 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 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 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 至浅海相沉积。厚 38m。
( 二 ) 寒武纪
(1) 府君山组
(2) 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 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 明显,与毛庄组的
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 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 页岩为主, 页岩中含石盐假晶, 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 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 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 71m。
(3) 毛庄组
(4) 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 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 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 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 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
101m。
(5) 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 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 高地以东 的山脊上出露,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 黄绿色页岩 ; 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 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 130m。
(6) 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 288 高地 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 紫色粉砂岩为主 ; 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 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 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 厚 102m。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 288 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 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 灰岩。 三叶虫化石主要有: 蒿里山虫未定种、 长山虫未定种、 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 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
18m左右。
(8) 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 长山组相同, 出露较好的揣庄北 288 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 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 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 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 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 厚 92m。
( 三 ) 奥陶系
(1) 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
较好
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 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 ; 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 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 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 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 0.5m ,其上是纯灰岩。厚 125m。
(2) 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 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 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 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 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
118m。
(3) 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 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 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 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 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 101m。
( 三 ) 石炭系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 露的是半壁店 191 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 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 2— 3 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 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 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 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 上; 上部为细砂岩、 粉砂岩及页岩, 夹
3— 5 层泥灰岩透镜体。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 70.7m。
(2) 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 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 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 羊齿、鳞木,动物化石 : 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 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 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
48m。
( 四 ) 二叠系
(1) 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 两个韵律, 第一个韵律含煤层, 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 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 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 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 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 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 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 砂岩。含植物化石 : 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 厚 115m。
(3) 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 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 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 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 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 72m。
(4) 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 25km 的石千
峰。本
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 一带,可
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 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 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 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 厚 150m 以上。
2、岩石 : (1) 岩浆岩
① 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鸡冠山下,沉积不 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 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西部花厂峪至温泉堡一 带的花岗岩,根据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属于中生代晚期 侵入的花岗岩。岩体很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 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所以称中 细粒斑状花岗岩。
② 花岗斑岩
出露于石岭东南等地,呈细粒基质的斑状结构,岩墙状 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 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宽达 5m 以上的花 岗斑岩墙。
③ 灰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 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④ 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 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 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⑤ 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相当丰 富, 有玄武安山岩、 辉石安山岩、 角闪安山岩、 闪辉安山岩、 斜长安山岩、粗安山岩和英安山岩等。绝大多数都具隐基斑 状结构。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一般都呈块 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① 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崖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含有表面被风化成黄褐 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 石和少量云母。
② 纯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 . 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 小刀能划动。本次在石门寨观察到的亮甲山组纯灰岩含有砾 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
③ 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 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 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岩石风化面上, 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④ 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 好。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 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 浅海深水环境。
(3) 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又称压碎角砾岩、构造角砾岩。是岩石因构 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 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 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
3、地质构造:
( 一 ) 工作区的构造位置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 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 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 比较发育。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 造发育,其中以 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
NW向断裂、
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 环状
断裂。
( 二 ) 构造概况
本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 ( 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 ), 而侏罗系属太平洋火山活动带 , 除普遍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 炭统, 三叠系 , 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 , 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良好 出露较全 , 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 , 化石丰富 , 很具有代表 性 ,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
, 下古生界
寒武系 , 下奥陶统 , 上古生界中石炭统 , 二叠系 , 中生界侏罗 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绥中花 岗岩上,标志着华北地台经历了剧烈的吕梁运动,结束了早 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发展阶段。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 末因气候较热,有红色土形成,其后继续上升 . 但南部的海 岸区则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形成,并 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至第四纪末,海水有一定撤 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 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 三 ) 主要断裂构造描述
(1) 潮水峪断层
在潮水峪一带, 断层走向 N20° E, 倾向东南 ( 实际上倾向 为东西向摆动 ) 。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 ; 下盘为冶里 组厚
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 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 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此断崖为一个平移断层的一 盘,其另一盘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 ( 脚下所踩的 ),此断 层是冶里组灰岩,存在明显的横竖擦痕和镜面,此断层先平 移后产生正断层,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致。在潮水 峪村断崖东是断层的另一盘的一部分,含明显的断层角砾岩 与粉沙岩还有明显的横竖擦痕,但产状和亮甲山的产状不一 致,所以说可能是另一盘。在亮甲山的马家沟组也有一个小 断层有明显的擦痕。
(2) 鸡冠山
① 沿途见肉红色绥中花岗岩 , 见一大型出露岩石剖面为 典型的沉积交错层理 , 属震旦纪原古界顶部 , 主要成分为石 英砂岩 ,上下呈水平层理 , 中间呈交错层理 ,存在黑色纹理的 磁铁矿。
见含有泥质的夹层 , 反映了滨海地区沉积环境的变化 , 影响生物生长环境 ,不反映气候变化 ,地质条件 ,也不能作为 时代划分的依据
② 典型底砾岩 :下部为底砾岩 (石英 ), 抗风化能力强 , 为 陆相沉积 , 中间为含有砾石英砂岩 , 上部为石英粗砂岩 , 再往 上为石英细砂岩 ( 沉积规律 : 由上至下逐渐变细 ), 中上部是 海相沉积 , 没有形成完整的泥质韵律。
成因: 由于风化和河流搬运作用 , 最终沉积 . 由下至上岩 石由粗到细 , 底砾岩体原本胶结在一起 , 胶结物为二氧化硅 和少量的铁 , 后来整个底砾岩体出现正断层 , 导致与上部底 砾岩体出现高度差。
③ 正断层 : 发生断层时 , 相对上升的下盘经过风化侵蚀 , 使得出露地表的岩石被风化磨圆 , 造成断层两盘高差不大 , 断层成层性好 . 由于形成时间短 , 故成层理 , 若形成时间长 , 则为不整合面。倾向 :243 度倾角 :48 度。
④ 波痕 : 为铁质石英砂岩 , 内含海绿石 , 对称性好 , 波痕 比较宽大 , 波长相等 , 反映了滨海沉积环境 . 推断当时海底波 动较大 , 水深较浅 , 波痕延伸方向与海岸线平行。
⑤ 地堑谷在鸡冠山与大平台问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 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 石英砂岩下降。断层面近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 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 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
4、地质作用:
( 一 ) 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 度变
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 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 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和生物风
化作用。
(1) 物理风化作用: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 不均,
产生膨胀与收缩, 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 化学风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 以及水
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 在原地。
(3) 生物风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 植物
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 岩石的状态与成分。
( 二 ) 河流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和沉
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 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
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 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1) 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 蚀两种。
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 称为下蚀作用 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 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 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
那么普遍。
(2) 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 蚀的和谷
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 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 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 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3) 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 而引起
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 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 形成层状的冲积物, 称为沉积作用
( 三 ) 岩浆作用: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 地壳
总体积的 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 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 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 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 方式:
(1) 岩浆侵入活动T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
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 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2) 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 (火山岩)在岩浆从上 地幔或
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 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 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 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 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 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
八、实习总结:
短短五天的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 东西。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 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很多课 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 练习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 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 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 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习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 路辛苦的教导。
2020 地质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篇三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 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 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 石、矿产,地质构造 ( 褶
皱和断裂 )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 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 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 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 然而光 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 , 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 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 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 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同时, 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 锻炼自己的才干, 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 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 , 同时 ,这也是 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 一 )5 月 9 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 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 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 了实习地的概况 (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 )大概了解到:约在距 今 19 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 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
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 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 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 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 到距今大约 8 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 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 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 。由于地壳断层,大 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 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 6500 万年的时候, 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 叫“喜马拉雅” 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 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
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 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 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 量的变质岩。
( 二 )5 月 10 号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 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 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 由石英颗粒
(沙子 )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 主要含硅、钙、
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 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
50%。决大部分砂
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 ( 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 ) 改造而成的新型岩 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 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 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 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
明显相 对位移者 ( 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 )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 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 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 侧没有发生明显的 ( 眼睛能看清楚的 ) 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 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 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 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 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 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 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 但上盘向上移动, 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
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 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 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 型。
逆断层: 在平移断层中, 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 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 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 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 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 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 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 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 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 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 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 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 是地壳上
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 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 三 )5 月 11 号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 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 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 波谷, 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 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 ( 陆源砂、碳酸盐砂 ) 在波浪、水流或风
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 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 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 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 波痕等 ; 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 出现于岩层的顶面 . 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 . 因 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泥裂又称干裂、 龟裂纹, 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 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 裂纹,裂隙成“ V”形断面,也可呈“ U”字型,可指示顶底 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 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 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 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 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 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 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 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 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 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
2020 地质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篇四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 造特征,
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 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 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 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 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 握地质学
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 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 质地貌特
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 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
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 xx 年 xx 月 xx 号开始到 xx 月 xx 号结束。 xx 月 x 号到 xx 月 xx 号为准备期, 包括老师在教室 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
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 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 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 ; 讲解完毕 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xx 月 xx 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 洞地区
的天乳山中实习。 xx 月 xx 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 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1) 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 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 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 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 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 70 公里, 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 “古武当山” 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的北方武当 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 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 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 1437.7 米, 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 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 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 坐,庙在云中行” 。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 60 公里,现 为
AAAA 级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 在这一带,
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 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 30 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 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 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 ; 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 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 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 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 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 81 米,长 185 米,坝顶宽 10.5 米,水库容量 3200 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 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 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 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 “峰与天关接,
舟从地窟行“之感。
3. 天乳山
美丽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沟村 之间,距离武安 25 多公里,该山雄伟壮丽,钟乳满山,森 林茂密,天下奇景,这里的钟乳大约在一亿万千万年左右, 形成了独特的钟乳奇观,这些钟乳石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陡崖 上,发现了大 - 片裸露在外的钟乳石,全国少有。它们漫山 遍野,成群成堆,形状各异,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 动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夺天工,从山脚至山顶分 成三层,一层比一层精彩。
(2) 京娘湖的实习
10月 20号早上 7点,在 xx 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武 安京
娘湖进行实习。沿途观察到京娘湖的岩性和节理裂隙, 层理等地质结构,并注意到沿途山脚下有大量的坡积物。
1. 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岩性
系震旦长城群大红峪组 : 为本次实习见到的最古老的地 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 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 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
18m。
2. 节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区的道路两边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 岩石上部拉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 些相互交错。
节理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 明显相对位移者 ( 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 ) 。节理是很常见 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 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 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
( 眼睛能看清楚的 )位移,地质学上 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
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 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 直,而是斜交。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3. 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在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由沉积岩形成的层理结构,层理分 明,大
部分有一定的倾斜度。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 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 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 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 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 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
( 如河流的堤岸带、
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 ) ,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 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 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 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 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 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 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 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 河流地质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见道路多数沿着河流方向而建,在 路上随处可见河床中的由于搬运作用形成的较为大小均匀 的鹅卵石, 不过有的已经干涸, 有的断断续续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 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 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 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 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① 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 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 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 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 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 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 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 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 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 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 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 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 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3) 古武当山地区实习
我们实习的第一站来到古武当山地区,我们看到的岩层 属于震旦纪的阜平群,为邯郸地区最古老地层,也是本次实 习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 造,有鳞片粒状变晶的变质岩片麻岩,它主要由长石、石英 和各种暗色矿物 ( 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组成。根据岩石的 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 (二长) 片麻 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 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 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 ( 粘土岩、粉砂岩 等) ,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
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 成。
(4) 天乳山实习
本次实习的第二站来到美丽的天乳山,在这里认识和了 解这里的岩性和相关的地质构造,在爬山的过程中,在山下 随处可见大面积的石英状砂岩和层理结构,等到山腰上的平 台上后出现了寒武纪馒头组的紫红色页岩,崮山组的竹叶状 灰岩; 沿途可以看到褶皱构造,路边岩石的溶蚀沟槽等现象。 等爬到牙口后我们下山休息时,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块砌的墙 体上可以看到毛庄组的豹皮灰岩, 等休息完毕后, 下午 1:30 我们继续向上爬,这时会看到大面积的张夏组的鲕粒灰岩, 页岩等岩石以及由于岩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见的裸 露在外的钟乳石,甚至还可有水滴不断从岩壁上滴落。
1. 天乳山的主要岩性
震旦纪长城群中大红峪组:为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最古 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 石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理。
寒武系下统馒头组:上部泥岩 ; 下部薄层泥质灰岩与微 晶白云岩互层,含燧石结核 ; 毛庄组:主要为紫、暗紫色泥
岩,顶部及中部夹有薄层鲕状灰岩及中厚层状含泥质白云
寒武系中统徐庄组:上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含砂碎屑 灰岩 ; 中下部含绢云母泥岩,夹海绿石石英砂岩、含砂泥灰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上中部厚、中厚层鲕状灰岩,豆状 灰岩夹厚层灰岩 ; 下部厚层花斑灰岩,底部薄板状泥质条带 灰岩夹泥灰岩。
寒武系上统崮山组:下、中部薄板状,中厚层灰岩夹泥 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和鲕状灰岩 ; 上部厚层泥质 条带灰岩 ; 顶部中厚层灰岩夹泥岩。
2. 看到的岩石
① 鲕状灰岩,又称鲕粒灰岩,是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 的石灰岩,它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岩 . 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 因的石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 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
其成因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质的搅动,每搅动 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内碎屑、陆源碎屑等便处于悬浮状 态,同时促使二氧化碳从水体中逸出,过饱和的碳酸钙 ( 文 石针) 围绕碎屑颗粒沉淀一圈包壳,这样周而复始的搅动, 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纹包壳的鲕粒。当鲕粒达到一定大 小,其质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不 再被搅动,并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亮晶鲕粒灰岩,若鲕 粒被带到低能环境,则形成泥晶鲕粒灰岩。
② 竹叶状灰岩,石灰岩的一种,其特点为截面有砾石呈 竹叶状。在我国华北地台上寒武统崮山组曾出现过大量的竹 叶状灰岩现象。
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 海里, 经海水长年冲击、 侵蚀, 慢慢变成类似橄榄状碎石块, 一般长
0.3cm?10cm,后又经地壳运动、沧海变迁,渐渐被 一种钙质胶接、
粘合、挤压在一起。沧海变为陆地后,这些 合成石块在地壳的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冲刷、风化等外 力作用而变成今天的模样。
其成因为在正常的浅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层石灰岩,在其 刚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处于半固结状态,被强烈的水动 力破碎,搬运和磨蚀,并在搬运不太远的地方,在水动力条 件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堆积
下来,再经成岩作用,从而形成竹 叶状灰岩。
③ 紫红色页岩,一种含铁元素的页岩,是一种沉积岩, 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 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 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 经过长时间的沉积, 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 河流三角洲地带, 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 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 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④ 豹皮灰岩,是一种具黄色、褐红色不规则斑纹的石灰 岩,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岩。通常基质部分为隐晶质方解 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纹部分含有较多的白云石。它是石灰岩 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选择石 灰岩中渗透性较好含颗粒的条带或斑块进行。此种灰岩在中 国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中常见。一般认为豹皮灰岩是经韧性 剪切作用的灰岩形成的钙质糜棱岩。
3. 天乳山的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 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 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 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 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 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在天乳的山顶上可见许多 节理裂隙
② 断层:
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
4. 天乳山的褶皱构造:
在牙口向远处看可见地层走势倾向东南,呈现明显的褶 皱结构。
褶皱结构: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 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 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 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 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 ,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 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 ,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 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5. 天乳山的岩溶作用
①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 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除溶蚀作用以外,还 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②地下岩溶形成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 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 较大的碳酸氢钙 ;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 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 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 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 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 ( 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 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 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 称,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 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 ,洞 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 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 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 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 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 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石钟乳和石笋的横剖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
③ 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条件
1. 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是岩溶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 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 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 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异的岩溶景观。
2. 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活动水下渗
的主要 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 岩石的透水性越强, 岩溶作用越明显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岩溶
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网。
(5) 书写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