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
(3)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6、熟练运用以下内容
(1)熟练运用三角形判定条件,是解决此类题的关 键。 (2)已知“SS”,可考虑A:第三边,即“SSS”;B:夹角,即“SAS”。 (3)已知“SA”,可考虑A:另一角,即“AAS”或“ASA”;B:夹角的另一边,即“SAS”。 (4)已知“AA”,可考虑A:任意一边,即“AAS”或“ASA”。
7、三角形的稳定性: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九、作三角形
1、作图题的一般步骤:
(1)已知,即将条件具体化;
(2)求作,即具体叙述所作图形应满足的条件;
(3)分析,即寻找作图方法的途径(通常是画出草图);
(4)作法,即根据分析所得的作图方法,作出正式图形,并依次叙述作图过程; (5)证明,即验证所作图形的正确性(通常省略不写)。 2、熟练以下三种三角形的作法及依据。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作三角形。 十、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1、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实际上是利用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或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把较难测量或无法测量的距离转化成已知线段或较容易测量的线段的长度,从而得到被测距离。 2、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先明确实际问题应该用哪些几何知道解决; (2)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几何图形; (3)结合图形和题意分析已知条件; (4)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十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HL”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判定条件,对非直角三角形是不成立的; 3、书写时要规范,即在三角形前面必须加上“Rt”字样。 十二、分析-综合法
1、我们在平时解几何题时,采用的解题方法通常有两种,综合法与分析法。
2、综合法: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条件,依据所学知识,逐步探索,直到得出问题的结论。
3、分析法:从问题的结论出发,不断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直至已知条件。 4、在具体解题中,通常是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既运用综合法,又运用分析法。
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
变量的概念 因变量 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格法 关系式法 变量的表达方法 速度时间图象 图象法 路程时间图象 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2、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3、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
(1)自变量是先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后发生变化的量。
(2)自变量是主动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 (3)利用具体情境来体会两者的依存关系。 二、表格
1、表格是表达、反映数据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中获取信息、研究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首先要明确表格中所列的是哪两个量;
(2)分清哪一个量为自变量,哪一个量为因变量; (3)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绘制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1)列表时首先要确定各行、各列的栏目;
(2)一般有两行,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 (3)写出栏目名称,有时还根据问题内容写上单位;
(4)在第一行列出自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第二行对应列出因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 (5)一般情况下,自变量的取值从左到右应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便于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关系式
1、用关系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是用含有自变量(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 也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数学式子(等式)叫做关系式。 2、关系式的写法不同于方 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求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式的途径:
(1)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看作两个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并最终写成关系式的形式。
(2)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3)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根据图象写出与之对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关系式的应用:
(1)利用关系式能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2)同样也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3)根据关系式求值的实质就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自变量的值)或求代数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 四、图象
1、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法,其特点是非常直观、形象。
2、图象能清楚地反映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又称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又称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4、图象上的点:
(1)对于某个具体图象上的点,过该点作横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自变量的取值; (2)过该点作纵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相应因变量的值。
(3)由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因变量的值时,可在横轴上找到表示自变量的值的点,过这个点作横轴的垂线与图象交于某点,再过交点作纵轴的垂线,纵轴上垂足所表示的数据即为因变量的相应值。
(4)把以上作垂线的过程过来可由因变量的值求得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5、图象理解
(1)理解图象上某一个点的意义,一要看横轴、纵轴分别表示哪个变量; (2)看该点所对应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
(3)从图象上还可以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五、速度图象
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速度,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 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增加;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匀速行驶或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 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减小。 六、路程图象
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路程,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 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匀速远离起点(或已知定点);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状的线,其代表反向运动返回起点(或已知定点)。 七、三种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法与特点: 表达方法 特 点
表格法 多个变量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张表格中 关系式法 准确地反映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值关系 图象法 直观、形象地给出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分类 轴对称 角平分线 轴对称实例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 生活中的轴对称 等边三角形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的性 质 镜面对称的性质
图案设计 轴对称 的应用 镶边与剪纸 一、轴对称图形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理解轴对称图形要抓住以下几点: (1)指一个图形;
(2)存在一条直线(对称轴);
(3)图形被直线分成的两部分互相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5)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三角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
1、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可以说成: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2、理解轴对称应注意: (1)有两个图形;
(2)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3)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但两个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4)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区别 是一个图形自身的对称特性 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 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 对称轴只有一条 共同点 沿某条直线对折后都能够互相重合 如果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如果把轴对称图形分成两部分(两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关于这条对称轴成轴对称。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线段的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 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五、等腰三角形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3、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4、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除外),其底边上的高或顶角的平分线,或底 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6、等腰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不是它的对称轴,它们所在的直线才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7、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8、“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性质,一般三角形不具备这一重要性质。 9、“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性质,是指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中线,这三线,
并非其他。
1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11、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常用的两种方法: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 六、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是指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又称正三角形,是最特殊的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是底与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具备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3、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0。 图形 定义 性质 等腰三角形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1、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2、顶角=1800-2×底角。底角=(1800-顶角)/2。 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三线合一”。 4、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1、三边都相等,三内角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0。 2、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3、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七、轴对称的性质
1、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的点称为对应点(对称点),能够重合的线段称为对应线段,能够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
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4、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线段、对应角都相等。 5、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
(1)轴对称图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求作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或对应角,并由此能补全轴对称图形。 八、图案设计
1、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2、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一个简单平面图形上的几个特殊点; (2)然后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其相应的对称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分别连接其对称点,则可得其对称图形。 3、表达方式(以点M为例):
(1)过点M作对称轴 的垂线,垂足为A;
(2)延长MA到M’到,使M’A=MA,则点M’就是点M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3)在复杂的作图中,也可以叙述为:作出点M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M’. 4、在运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就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