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解析与防范技术研究
摘要
伴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病毒已成为系统以及网络安全的巨大威胁。因此要对计算机病毒常见类型以及基础常识进行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遭遇病毒不会变的束手无策。基于此,本文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传播方式以及受到感染之后的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并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的病毒传播模式、计算机常见病毒、几个经典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进一步研究了计算机病毒防御方法,包括基于主机的检测方案、基于网络的检测策略、创建一套完善的病毒防护机制、对防治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对病毒检测手段进行升级,最后对病毒防范措施进行详细分析,除了漏洞扫描以及防火墙等技术之外,还包括反病毒、计算机病毒免疫技术,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预防计算机病毒
1
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危害
1.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程序员为了破坏计算机的功能或数据而插入的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指令,这些代码或指令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可能带来影响。
计算机病毒属于最常见的可执行代码以及程序,在特征方面与生物病毒相当类似,不但能够进行大量复制,同时还可以相互感染,而且还具备再生以及活等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拥有相当强大的复制能力,传播速度相当快,彻底根除难度非常大。而且计算机病毒不许附加到很多种类的文件里面,通过传输或者复制的方式将文件在用户之间进行传递,将与该文件共享该文件。
1.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滋生性
与生物病毒非常相似,计算机病毒还能不断繁殖,即便用户进行正常操作也会不停复制。在判断计算机病毒的时候,其关键依据在于是否具备传染以及滋生的特性。
2.破坏性
一旦计算机出现病毒,往往导致文件被恶意删除或者程序不能正常运作,最终对计算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3.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感染性意味着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将其他程序修改为其他无毒文件来转移其或其变体。 这些文件可以是系统或程序。
4.潜伏性
潜伏期指的是通过其他媒体进行其中的一种综合能力,这也是计算机病毒的一大特性。入侵后如果条件未达到通常病毒不会攻击系统,但是会减慢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5.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非常隐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病毒软件检测到。计算机病毒在电脑中常常是隐蔽的、可变的,因此针对这些病毒进行处理难度非常大。
6.可触发性
2
编写病毒到时候通常会为病毒专门创建相应的触发条件,比如程序运行、指定的日期或者条件等。如果达到这些条件,计算机病毒马上会对系统发动攻击。
1.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如果计算机中毒,一般来说正常程序将不能有效运作。计算机病毒将文件删除或者破坏的程度也不一样,通常如下:删除,更改,增加和移动。
计算机病毒最出众的不是破坏性,而是病毒的滋生性,如果病毒发生突变或者被复制,其蔓延速度很难进行阻止。病毒最基础的特性为滋生性,与生物界非常相似,病毒通过感染从一个活体传播到另一个活体。
在适当的条件下,病毒可以迅速大量繁殖,受感染的生物体可以显示发病甚至死
亡。 同样,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病毒从受感染的计算机传输到未感染的计算机,从而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或瘫痪。
很多木马病毒大多是为了盗取用户信息,从中获取利益,如网上银行账户密码、网
络游戏账户密码等。例如:2017年,一名淘宝卖家在经营中,收到一买家发来的消息说,自己要买几款衣服,但找了很多家店内都没有货了,其要的风格和他店内的类似,想让店家帮他看看有没有货。说完,就把一个类似网购平台的页面链接发了过来,卖家点开,图片很多一直在加载中,最后显示加载失败,并提示卖家的账号下线了,害得卖家重新登陆。
如果信息被盗取无疑将给客户造成惨重损失,因此身处病毒大量存在的环境中,我
们必须说用户在使用软件时有很多顾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