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高,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振反应。分布于地下~米,厚米,层间夹④1
1层有机质粘土透镜体。
④ 1al+l1有机质粘土(Q):深灰、灰黑色,湿,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光滑,稍具光泽。分布于地下~米处④1层中,厚米。
④2粉质粘土(Qal+l):褐黄夹灰、红黄夹灰等色,稍湿,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稍滑,稍具光泽,无摇振反应,分布于地下~米,厚米。
④3粘土(Qal+l):浅灰夹黄色、红褐夹黄,稍湿,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干强度、韧性高,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分布于地下~米,厚米。⑤粘土(Qel):白灰夹黄色,很湿,硬塑状态,中压缩性,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分布于地下~米,厚米。
⑥中风化灰岩(P1y):灰色、深灰色,细晶结构,致密块状,厚层状构造。夹方解石条纹,钻进困难。分布于地下米以下。 4. 市政基础条件 1)供电条件
在教育园区附近有35KV高压配电变电站 (2)电讯条件
根据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规划方案, (3)供气条件
本工程从市政天然气管道引来城市中压天
然气,经调压后供应给本工程使用。
五、设计规模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属中型体育馆,是以体育赛事和训练教学为主的校园体育建筑,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建筑地上1层,局部2层,总建筑面
积9816平方米;建筑高度
米,容纳观众4285人,最多可容纳5812人。
六、设计范围
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工程的总图、建筑、室外环境、结构、给排水、强、弱电及通风空调等专业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室内装修提出方案性的规定,其它外电源、通讯线路、城市道路、煤气、供热、市政工程设施等均由相应的专业部门承担。
七、技术经济指标
内容 指标 用地面积 26266 m2 总建筑面9816 m2 积
(底层占地5670 m2 面积 容积率 绿化率 建筑层数 42% 主体1层,局部2层 建筑高度 米 顶标高米 停车数量 机动车121辆 自行车560辆 总座席数 4285 最多5812席 固定一般3279 席 总用电量 630kVA 席 贵宾50 席 记者、114 运动员席 残疾16 人席 活动座席 826 举行演出和典礼时最多2346 能源总消 耗量 总用水量 d 总排水量 d 第二章 总平
面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83-99】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GJJ75-97】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0289-98】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16-87】2001年版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 31-2003】
8.国家及云南省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
二、建筑红线退界控制
建筑距北侧环路米,距西侧环路米,距东侧环路米,退南侧校园道路米。
三、地块环境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基地内现
状为农田。地形较为平坦,北侧校园环路标高为米,南侧校园道路标高为 米。平整后场地标高为米,整体呈北高南低态势。
四、总体布局
基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西南侧,东南西三面临校园道路,北接校园环路。整个基地的观众主出入口、健身入口和赛时贵宾入口设在北侧校园环路,管理入口设在西侧,赛时运动员入口设在东侧,热身训练房入口设在南侧,平时可对外开放。建筑西侧为配套体育健身场地。
体育馆建筑可分成三个功能单元:
比赛大厅; 观众厅;
健身、热身、运动员休息和后勤
办公等附属用房。
三个单元东西统一于圆形体育馆内,以比赛大厅为中心,观众厅环绕比赛厅布置,各附属用房设置于疏散平台和看台之下。
五、竖向设计
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场地及道路控制标高,基地北侧道路中心线绝对标高,南侧道路中心线标高,步行道和人行道纵向坡度为%。车行道横向坡度2%,人行道横向坡度%。
由于地形起伏,本场地室外地坪绝对标高确定为,室内±标高绝对标高确定为,室内外高差米。南部道路坡度为5%。
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地表水排除方式为暗管系统,由建筑外墙向四周道路排放到市政管网。
室外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通讯电缆、热力管道等均采用地下敷设。
六、交通组织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遵循安全性、易达性、舒适性的原则进行区内道路系统规划,环绕主体建筑设半径为米,宽6米的环形车道,与周边道路相接的转弯半径为6m。
本方案赛时主要观众人流和平时主要健身人流都来自北侧,因此北侧设主入口广场和主要大台阶,并设有升旗台,使之具有礼仪性质。少量人流亦可通过东西两侧的台阶进入体育场观众厅。
车辆入口设在西侧、南侧和东侧,与北侧主要人流分开,实现人车分流。北侧设4个无障碍停车位,同时也方便大型典礼和赛事时领导使用;西侧79车位停车场主要停放贵宾、办公和媒体记者车辆,与后勤管理中心车队合用;南侧42车位停车场主要停放外来车辆;东侧6车位停车场为大型运输车停放场地,主要停放运动员乘用车和媒体转播车。
结合东、西入口分别设置入口广场,布置景观绿化,形成良好的建筑环境,北侧广场以硬地为主,南侧热身训练房设置出入口,满足消防要求,方便对外开放。
七、绿化景观设计
设计的基本方向:
1.通过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多层次绿化环境设计,达到建设生态化、园林式园区的目标。
2.重点处理好入口广场等空间节点的景观绿化,利用大片的草坪形成开放的绿化空间。
3.协调的布置根据地域特性和地形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树种丰富而又统一。与建筑物的环境和形态象协调。绿地率42%。
植树规划及铺地设计:
1.用地周边:沿校园道路种植乔木,在体育馆四周种植灌木,形成绿化隔离带,既形成优美的景观环境又能减少体育赛事和教学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对周边校园的影响。
2.用地内绿地空间:自然风景式种法,形成自然的天际线。
3.停车场采用超级植草砖。 4.各主要入口广场采用斧剁花岗岩结合草地花卉,形成视觉导向。
第三章 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距离为准。
疏散宽度:底层疏散宽度18米,平台
层疏散宽度24米。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观众厅交通:设出口10个,每个宽
【GB 50352-2005】
2400mm,内有台阶5级,可容纳4股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人流。阶梯地面宽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度指标为米/百人,体育馆看台层最多能疏
【GBJ 16-87】(2001版)
4.《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6. 国家及云南省有关建筑设计的规
范与规定
二、内部交通组织
1. 设计流线
健身流线:北侧健身门厅→各健身场地;
赛时贵宾流线:北侧贵宾门厅→贵宾休息室→主席台;
赛时运动员流线:东侧运动员门厅→运动员休息室→热身训练房→比赛场;
赛时观众流线:北侧大台阶、东西侧台阶→层观众休息厅→观众席;
办公管理人员流线:西侧管理门厅→各后勤办公用房;
垂直交通:室内设疏散楼梯一部。观众大平台北侧两部,东西侧各两部 2. 疏散设计
标准:与进场反方向,以底层和平台层全方位退场,退场距离按退场最长直线
散4400人。
观众疏散:按照公式 T=单个出口疏散人数单个出口人流股数?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人数
看台层总人数3938,出口均为阶梯地面,每个出口净宽米,可容纳四股人流,平均疏散400人,则
T=4004?37=分 三、平面功能布局
1. 基本方向
满足专业运动员及大学生体育课的要求,学生活动场所的功能满足,确保其空间的可变性,不仅是体育运动,同时可以进行多样性的文化活动,提供与其对应的设施,增大设施的活动性,同时树立多功能性内部空间布置。 2.场地平面形状选择
体育馆平面形状采用圆形,既符合了基地形状,对应校园设计中的景观主轴,实现花朵的寓意,又在观众厅布置上可采用不对称设计,有利于多功能使用。 3.观赛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