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加强问题意识 促进学生成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加强问题意识 促进学生成长

摘要 一方面是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一方面是课堂上的沉寂,怎样让青春无限的中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思维活力?针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现状、问题,探讨如何引导中学生在数学课上大胆质疑,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问题意识 问题情景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探究的起点往往源于教师的设计,而真正基于学生的需求,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展开的探究为数不多。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强化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景

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数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由于中学生有较强好胜心和表现欲,所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机。根据不同教学的目的、任务、时间,需要创设不同问题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1 激疑引趣法

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数学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创设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问题情景,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类应用题》时,针对学生厌恶学习应用题的现状,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

一天,马戏团要举行动物运动会,可乐坏了小动物们。比赛开始,大象裁判宣布:首先举行的小狗和小猴参加的100米预赛。不料,当小狗跑到终点时,小猴才跑到90米处,它气得嘴巴噘上了天!决赛时,自作聪明的小猴突然提出:小狗天生跑得快,如果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不公平。我提议它的起跑线向后挪10米。小狗握住小猴的手表示同意。小猴乐滋滋地想,这样我会和小狗同时到达终点了。你说小猴会如愿以偿吗?把枯燥的速度、时间、路程等数学术语融入有趣的故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1.2 旧中引新法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的延伸。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引新,设问引疑。 1.3 揭示矛盾法

学生在学习中的矛盾包括: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与教学内容的矛盾;学生们对同一问题不同认识的矛盾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揭示和呈现矛盾,把这些矛盾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产生一个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新知。比如通过争论,进一步巩固了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1.4 制造悬念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情境,激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和其他知识、手段来解决“存疑”,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得延续。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棒拿出来,三个一组,自由组合,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学生得到多种答案,让他们产生疑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应满足什么条件?从而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

另外,教师要及时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进行情感激励,哪怕他提的问题仅有一点创新之处,也要鼓励和肯定,给学生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使他们敢于探索,乐于提问,不要一味严厉制止学生在课堂上“乱插嘴”、“接下茬”;教学中,经常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办法,通过每节课开展“最佳问题”和

“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由“想问”逐步转向“敢问”,并养成习惯。

2.巧妙点拨引导

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通常,学生的提问内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把任务由“教”转为“引”,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于探讨问题的环境,使学生逐步掌握提问技巧,真正做到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2.1 从课题处着眼

数学课题是一节课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合并同类项》,出示课题后,学生对本节内容还一无所知,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课题,你认为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一下子对这个看起来超前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并最终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带着这两个关键的问题,开始了深入的探究。 2.2 从矛盾处入手

在数学新旧知识衔接处,学习过程困惑处,法则、性质、规律等结论处,教学内容重、难点处,常有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揭示和呈现矛盾,把这些矛盾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产生一个个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新知。 2.3 从生活中质疑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问题。所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在学习圆形之后就能提出“为什么自行车轮胎是圆的?能做成方的吗?”“房子的屋顶为什么要建成三角形的?”等。 3.指导求解策略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解决问题也是强化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应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替。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解题策略,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但是,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也是很有价值的。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学生通过合作,集中小组或某个群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能体会到合作的价值,从而自觉形成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学生通过数学交流,能够把内隐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这对于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提升理解的深度、发现存在的问题等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明白他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采用的方法,取长补短,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学生连自己的解题思路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有效地进行合作探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只要一门学科能够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可见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同等重要,在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也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瑞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1,(1):56-56.

【2】韦志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考试周刊,2011,(25):83-83.

加强问题意识 促进学生成长

加强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成长摘要一方面是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一方面是课堂上的沉寂,怎样让青春无限的中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思维活力?针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现状、问题,探讨如何引导中学生在数学课上大胆质疑,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问题情景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探究的起点往往源于教师的设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6nt99mwa42xc786b4a94zk8m0hvru00rv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