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考中国近代史超级笔记第四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识记: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了编辑部工作并成为主要撰稿人,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识记: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清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逮捕了千余名中国学生,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至上海,运动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后运动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迫于压力,北洋军阀政府于6月10日释放了被捕学生,并没有出席巴黎合约的签字仪式。 →领会: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现实的道路,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到东方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革命路线,从此,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3月,共产国际诞生,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建立了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

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二、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

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三、 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果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

的方法开展革命。

→领会: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一、 新的时代条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的新时代。

二、 新的社会力量的增长。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

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三、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

力量。

→简单运用: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

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

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

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注定难以实现。

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

偏向。

→简单运用: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1919年1月18日,一战战胜国英、美、法、意、日、中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对

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反而决定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利转让日本,中国外交失败。

→综合运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来研究社会,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孔学。此外,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代表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新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二、它大力宣扬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民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

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综合运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识记: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1919年9月11日,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识记: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由于法租界巡捕的干扰,最后一次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会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会议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识记: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9个议案。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大会提出了“民主主义的联合路线”。

大会规定了中共最高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大会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的任务。

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领会: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界限。 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领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

1921年8月,中共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

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在苏兆征、林伟民的领导下,罢工坚持了56天,英国当局被迫答应加薪,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

1922年9月,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的领导下,安源路矿1.7万工人举行罢工胜利。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为成立总工会举行罢工,2月7日,北京政府调动军警镇压,造成“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后,全国的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共持续了13个月,罢工187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 →简单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交换了建党的意见,相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筹建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并着重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三次论战。1是同胡适围绕“问

题与主义”的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2是同张东苏、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强调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3是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指出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二、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公会。1921年1月,由李启汉、俞秀松负责的职工运动委员会成立。

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制定了《中

国共产党宣言》。

→简单运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中共二大规定了中共最高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近代以来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长期没有明确革命的对象和动力,解决分清敌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共成立仅一年,就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共二大后,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并为人们所接受。 →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自考中国近代史超级笔记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识记: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了编辑部工作并成为主要撰稿人,北京大学和《新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6ltq6vrxl3x5if1kn1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