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
【导学号:05812119】
A.农业集体化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B.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特定环境下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2.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
【导学号:05812120】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B.新经济政策 D.农业全盘集体化
A [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战争的非常时期,实行非常政策。]
3.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 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 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
C [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故C项正确;“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
4.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导学号:05812121】
A.苏俄的社会性质 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苏俄生产力水平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使苏俄的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引起了一些政治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调整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
5.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 )
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 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 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 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
C [从材料中的时间“1921年”和列宁对资本主义的评价可知,1921年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奠定基础,故选C项;A项与列宁肯定“资本主义”无关;B、D两项都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与1921年时间不符。 ]
6.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
C [苏联实施居民管理制度主要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 7.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 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C [材料所述时间为1934年,这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濒于崩溃,而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可知,罗曼·罗兰希望通过借鉴苏联的经验拯救危机中的西方,从而实现美好未来,故C项正确。]
8.有学者认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苏联用强制手段确立了国家对农民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该机制( )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C.实现了稳定的社会过渡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D [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的农业政策中粮食的义务交售制,此机制不利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