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护保养必备条件与方法
以及标准的设定与原则
一、 实施设备维护保养的必备条件
一是必须获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对任何一个工厂企业来说,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以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为前提。如果不能获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那将是无以为继的。因为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生产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生产计划与公司或企业的决策有关。有些工厂有时为追求产量容易出现盲目赶工的现象,过剩的产品就存放在仓库里边,设备维护部门的维护计划因此受到影响。如果能及时获得高层管理者支持的话,就能让生产部门与设备维护部门协调出可行的维护保养方法。
二是要有专业的设备维护保养人员。
设备维护保养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实施。专业人员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设备的毛病所在,而且能及时作出有效的处理,使设备维护保养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必须将设备维护保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不能急功近利。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为了维持设备的正常使用性能,减少机器故障,从短期来看,并不能为生产效益的提高带来明显的推动。
而总的生产量的提高,还必须要有长期的稳定的设备维护保养,这样才能显示出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意义。所以,应该将设备维护保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
四是生产部门等工厂或企业其他部门的充分合作。 设备的维护保养涉及到工厂的多个部门,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时,必须加强与工厂其他部门的交流合作。在实际中,实际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是最了解所操作设备的性能的,因此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如若不能形成有利的配合合作机制的话,预防保养计划及工作推行起来将受到阻拦,运行不顺。当然一个已经有一整套合作机制的工厂不会有这种情形发生,但是对于刚刚开始建立预防保养制度的工厂来说,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还是非常重要的。
五是保持完整的维护保养记录。
设备的维护保养中,定期的检修保养等是必须要进行的。此时,长期的维护保养记录就是预防保养效率的证明单,同时也是分析预防保养工作得失及改进成效的凭证。通过对每次维护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设备的运行状况之变化,同时可以总结出维护保养的规律,为下次工作做好准备。
二、 设备维护保养方法
总的来说,设备维护保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预防维修。
顾名思义,预防维修是为了预防故障出现而进行的维修。有
两个基本要素,为发现造成停工或者其他故障的发生而进行的设备定期检查,在初期阶段中能否排除上述状态为调整或修复所进行的设备检修。
二是例行性保养。
即为每日或每周所进行的设备检查、清洁、调整、润滑、零部件更换等活动。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设备老化,延缓老化速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减少修理费用。
三是改善维修。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除了将设备修好以外,还应该进行设备的整体改善,如变更设计、改进材料等,借此来增强设备的运转能力,而且对以后的维修作业带来方便。设备的改进不仅是保养所必须的,也是根据生产上的要求来进行的。
四是维护预防。
设备维修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满足生产对设备的要求又能保持提高设备利用率的一种活动,基本上希望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即能提高设备性能,设计出不需要维修、需要很少维修或者是发生故障时易于维修的设备,减少设备维护保养的工作量。
三、 设备保养维护标准的设定与原则
设备维护保养方法的应用,必须以具体明确的标准为依据。设定这一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维修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时进行绩效评估。同时根据维修效果发现技术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
提高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效率。
效果测定的指标主要有:
突发性故障次数率,将突发性故障件数除以设备运转时间; 突发性故障强度率,将突发性故障停机时间除以设备运转时间;
停机时间的变化过程,是指每月份每台设备的停机时间; 工程计划率,工程计划工时数除以总工时数;
工程计划完成率,已实施的工程计划数除以工程计划工时数。 设备维护保养方法的应用原则主要介绍下降低故障原则。 设备维护保养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设备的故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维护保养必须以防止设备再次发生故障为目的。可遵循以下步骤,找出设备的操作上的弱点所在,在弱点中找出可能不利的影响或者潜在问题,针对不利因素找出原因以及可能的防止方法,预先思考如果预防行为没有起到应有作用时如何紧急应变。
制定有效的维护保养制度。
各部门首先要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运营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设备管理部门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
分管副总经理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