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皋地方习俗》研究性学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搬经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皋地方习俗》研究性学习

实 施 方 案

学科: 历史 方案制定: 卢红斌、陆战军、许军

研究性学习课题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皋地方习俗 一、课题背景(选题依据)、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2、课题的意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皋地方风俗人情的调查、研究、学习和思考,体会我国的悠久地方历史风俗文化,增强地方自豪感与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为地方建设作出贡献。 3、课题介绍:如皋是长寿之乡,其风俗文化对健康长寿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实现中国梦,铸造搬中魂,在搬中四星迎验关键深刻,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如皋地方习俗调查来熏陶我们的思想,启发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俗思想的精华和糟粕进行区分,培养社会批判意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地方文化----如皋习俗的具体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交流与展示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如皋的悠久传统历史风俗文化精髓,增强如皋长寿之乡的自豪感与热爱家乡的感情,正确对待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把个人梦想和地方命运相连。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研究如皋地方民俗,学会用眼睛观察纷繁世事,用心体会百味人生。 2、透过如皋地方饮食、娱乐、婚丧、禁忌、节日等风俗调查,了解家乡。 3、分析研究家乡的习俗,辨析糟粕与精华。 四、研究小组及其分工 1、饮食、娱乐组指导老师:陆战军 2、婚丧、禁忌组指导老师:许军 3、节日、礼仪组指导老师:卢红斌 4、学生分组:按学习小组第一大组饮食、娱乐组;第二大组婚丧、禁忌组;第三大组节日、礼仪组

1

五、研究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1.动员与培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方法。 2.把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按饮食、娱乐组、婚丧、禁忌组、节日、礼仪组三个子课题研究,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子课题,教师适当调配成员。 3.各组选举组长并制定活动方案。 (2)、课题实施: 1.多渠道搜集有关资料。 2.对资料分析加工,形成成果。 (3)、汇报交流: 1.各组制作各种风俗的视频或图片、文字介绍。 2.自选角度,就本组研究成果发表一个两分钟演讲。 3.组间相互质疑提问。 4.以图片、视频、戏剧表演的汇报交流。 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主要采用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图示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采访调查研究法、专题分类法、资料收集法、质疑交流法、媒体交流法。 学习途径:访问老人、上网查询、图书馆、如皋新华书店、走访社区了解社区文化元素 七、资源准备 1、指导教师准备的资源: 2、学生准备的资源: 八、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1.活动准备阶段 (2013年9月) 2.实践体验阶段 (2013年10月) 3.展示交流阶段 (2013年11月) 九、研究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多媒体汇报演示、小论文、总结、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江苏如皋风俗:过年不忘蒸馒头

如皋商务信息网讯 蒸馒头蒸糕是如皋人过年的老习俗了。“村村都向磨坊跑,米麦车推或肩挑。磨屑归来忙整夜,麦蒸馒头米蒸糕”。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早年如皋人家家户户、半夜三更蒸馒头、蒸糕的情景。如今大部分人家过年的时候直接去超市买成品馒头或者把蒸馒头蒸糕的工作委托给了点心店。

做馒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所以庄户人家通常一年只做一次,因此,也就特别重视。记得每年过了腊八,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做馒头了,这是一年中的都当大事,因为一个组里只有几副蒸笼,每家至少也要蒸上几十斤面的馒头,二十几户轮下来也就到腊月二十四送灶了。所以那时候,做馒头可以说是春节前一项巨

2

大的准备工作,各家各户为这得投入至少两个人力,甚至全家都要参加。按照邻里间私下商定的时间顺序,到时候主人把蒸笼挑回家,架在门前,这就算是蒸馒头的广告,也就有了蒸馒头的特有氛围。

在做馒头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那就是馒头馅的制作。乡下人家的馒头馅没什么多的花样。一般只有萝卜丝的、豆沙的、青菜的。这里所说的萝卜丝一般是农村人家里种的白萝卜。年底的时候,把家里的萝卜拿出来洗净,去皮然后刨成丝,加盐包在布袋里放在桌子或者椅子上用擀面杖杀出水分,压干的萝卜丝用油炒熟,加上自己家里备好的肉渣,味道特别的香。青菜陷的制备也差不多。

做馒头的前一天晚上,就得用一个缸和面,在面粉上放上适量的水,然后加上平时做好了的引子(引子一般是去年做馒头留下来的发面晒干后保存下来的,一进腊月就开始泡开,让它发酵,然后加水加面再发酵,味真香。)这个面调好了还得很费劲地用两个拳头踹老长时间,这可是个费力气的活,很累。到第二天的时候,随着缸里小麦面发酵的完成,蒸馒头的准备工作基本上就结束了。 在如皋乡下,这馒头做得好坏很重要,如果做出来的馒头又白又挺,主人肯定是面带笑容。如果馒头做得不好,就好象预示着有什么不吉利。所以嘴上大家不说什么,其实心里很是在乎的。所以做馒头的时候要关上门,小孩子不能乱讲话,防止弄得不好讨不到个吉利。一人负责拉风箱烧锅,一人负责抽笼,一人负责和酵,一人负责拾馒头,七姑八姨负责做馒头,小孩子当然是负责在馒头上打上红点儿。做老酵馒头中,和酵的好坏对馒头的影响很大,和酵是一件融力量与技术于一体的活计,这一角色通常由青壮年充当,这时,他们大多只穿单衣,两袖卷得老高,面粉和酵水。通过双手不停地和、拌、揉、搓、揽、扒、翻、揣??等一系列动作,变成发面酵团。和酵的时候是不能吝啬力气的。大人们用刀把大团的面切开,然后揉成一长长条条,再摘成一个个的小面团,这小面团就是用来做馒头的,就这样,把这小面团放在手上,先放在手心揉得扁扁的圆圆的,然后挑点陷放到这面中间,然后顺着角把这陷全部包严,得捏的实实的,再放在手心

3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皋地方习俗》研究性学习

搬经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皋地方习俗》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学科:历史方案制定:卢红斌、陆战军、许军研究性学习课题名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皋地方习俗一、课题背景(选题依据)、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2、课题的意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6hc9106td8xzko02xoc4ddq3430jm00y8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