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习题册,使用比较方便答题和记忆效果好。
讲到做题,其实公共课也是如此,公共课政治多看看李凡《政治新时器》里的解析,里面的解析都是根据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解析的,多体会一下出题者的出题思路,对于大家是很有帮助的。英语的阅读技巧方面,我主要还是靠做题,《木糖英语真题手译》总结很多的解题思路总结出一个阅读套路,能够轻松快速地找到定位句,选出正确答案,里面的解题方法确实对我很有帮助。所以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掌握了解题技巧对提高做题效率真的是非常有帮助的,然后我们言归正传继续回归专业课上来。
第一遍细过课本的时候,可以在笔记本上做笔记,但是用笔记本有一个前提就是正在学习某一章某一节内容的时候不需要用,等你把一章内容学完了,再系统在笔记本上做这一整章的内容知识,包括理论和概念,需要做横向笔记,横向笔记就是以框架的形式来做,最好一个章节一张笔记,你可以买一本大一点的横向速写本,直接一张速写纸就是课本一章的内容,这样在后期复习的时候可以一眼清楚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就像老师给我们做的提纲一样,便于梳理知识。
过完一遍课本之后,这个时候做的知识点框架与之前不同的是,前面是总结和整理每一章知识点的联系,而现在就是整理全书乃至所有专业课的知识点联系。相当于一个全面的框架整理,让自己脑海中能有一个立体的框架,例如构建如下框架图:
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做一些模拟题了,一些经典的模拟题有利于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理解。有的知识点是需要重点记忆和理解的,记忆时可以先找其中的关键点,然后理解记忆。老师总说,要理解的记,确实如此。帮帮想起有个朋友,曾经把我们老师给的课件从头到尾记了下来,考试的时候他都能知道这个知识点在第几张ppt,向她请教记忆方法,他也说要记关键词,如果记得慢,可多重复几次,慢慢有了感觉就快了。记忆力因人而异,但是都还可以抢救一下!
先将课本的知识全面去学好,多去看书,分部分去看,不要一口气吃成胖子,慢慢来,慢慢去一点一点看过去,然后理解消化,稳扎稳打的前进,一点点的去看,一点点的去理解,慢慢的将课本教材都过一遍,当然在每个后面都会有课后练习题,如果是边看边做课后习题那是最好的了,那个试题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以及基础都是这一类的,你这也算是在打基础,将这个基础打牢了以后,你后面就可以开始来做真题了,将历年的真题全部找出来,好好去做一做,看看自己能
够做到什么样子的程度,看看自己对整个专业课的课本理解了多少,是不是真的学进去了,这都是后面做试题能够检验出来的。
在复习古代汉语的时候, 一定要了解专业知识总共分为几个模块,每一部分是啥,一定要能像个树型图一样在心里有个框架,再在每一个框架里具体填充内容,这样到最后不用看书,知识也在脑子里能全部回想。就算这本书背起来很枯燥,但也要硬着头皮背几遍才行。这本书比较难理解,也很厚,但是你不懂的一般也不会考,只要把笔记的内容背熟就OK。但也起码得过上好些遍,到很熟。
备考专业课,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四五遍的书并做了三遍笔记,第一遍笔记很详细地写下基本的知识点,第二遍则列出书中每一章节大概的知识框架,第三遍则要编织出一个知识网,搞清楚各个章节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指定教材的课后习题是一定要做的,我做了两三遍的课后习题,并有选择性地做了些研教新版的习题,里面还有往年的原题。将题目和书上的知识点对应起来,抠字眼,把自己能想到的知识点都一一默写下来。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专业课复习方面还要求你要广泛地收集有关于专业的信息。我在网上购了必备的指定教材的课后参考答案和笔记,其中研教新版的题库,里面几乎包含了往年所有的原题型。另外当学累了,我便会到网上或图书馆去查看最近的专业最新信息。这样既可以放松紧张的学习神经,也可以增加见识,培养专业思维。
教材看完之后,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把课后的习题做一下的(没说全部哦),课后习题的答案可以从网站上下载,做完习题之后就可以染指真题了,真题的做法我是这样的:一定要在熟悉课本之后再做,其次就是按照考试的时候,找个安静的地方做测试,做完之后对照标准答案进行检查打分,看看自己的不足
之处在哪里,哪里需要加强,哪里可以适当放一放。真题尽量做个2遍以上吧,到后期的时候大家就针对错题进行复习吧,认真去研究错的原因,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题目是否还会再犯错误等。最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符号,比如△☆●⊕⊙等等,哪些代表重点,哪些代表模糊不清点,哪些是自己总结的,最好这些符号能跟课本上的标注所对应,并且从始至终都用这些符号,这样对考前复习非常有用。
古代汉语的模拟题和笔记两者都是互相结合配合去做的。我是先看书,遇到知识点或者自己不懂的地方都会标注,例如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注音、释义方式;汉字的结构与“六书”;古书中假借字的种类;古今词义的异同;辨析同义词的根据和方法;古代汉语判断句表达的功能:表示类属关系、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等,然后第二天早上会读一遍或者下来去查资料解决。第一遍非常重要,在过第一遍的时候建议知识点概括一定要全面,能够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因为我第一遍笔记一直想抓重点,但是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面也有借学长的笔记复习,但是效果也是一般。后续等到脑海中能有一个大体的思路之后,就把专业课的框架勾勒出来,做一个简单的框架图。
当这些做完以后,你就已经对这个专业有一个基础把握了。之后按照真题顺序,把真题答案整理出来,不要去背,要当做一个参考,了解一下答题思路、和题型的方向。真题答案整理了一本以后,当时就体会到了好处,不知不觉中已经加深了框架理解,明白一些其他版本不曾涉及的东西,简单讲就是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不过,由于局部知识有限,觉得一些题型做起来还是很吃力。后续我就找了一些研教新版的模拟试题去做,同时我也会自己做一个错题集,因为我喜欢做笔记,因为那样更容易记住知识点,所以每看完一本书都有笔记,或多或少对自己都很有帮助。看完这些书确实有很大帮助,它们能把你推往更高的知识阶层,
运气还好的,后续会碰到原题。
在复习的时候,不必记住所有知识,但求通晓重点原理与基础知识,例如像词类活用;异体字的形体类别;古书的注解、古注的类型、古书标点的要求;古代汉语中基本修辞方式和特殊的修辞方式;韵律、音韵和音韵学的基础知识;汉语的音节结构、声母方面的概念;了解古今音变等等基础理论。晚上浏览感兴趣高校、感兴趣方向的导师信息,果断的发邮件(可能回复率只有百分之十,取决于老师的时间和你的简历),经过几封石沉大海,一定会有老师回复要你去面谈的。当然这期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这个老师手下你的学长学姐。理由有二,一是只有他们才真正了解老师的方向,因为官网可能几年没更新了,不是我喷,面试的一个老师官网上的研究方向是他五年前做的,如今已经完全转型了;第二,老师多多少少会把自己最好的成果展现在网站上或者说给你听,但总有你想问的小道消息只能与学长学姐交流才能得到,这种问题没办法直接问老师,你们懂得。
其次,对知识点除了烂熟于心之外,也要形成逻辑框架,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做题不慌,做事不乱。手机也要控制,考研的时候我把我平时爱玩的APP都给卸载了,每天去学习尽量不看手机,只有每天晚上学习完了才能碰手机。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很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
时至今日,自己真的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不禁感慨: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不管别人怎么讲,只要自己相信,足够相信,疯狂相信,并付诸实践,坚持到底,梦想就会在眼前开花结果。感谢曾经努力,坚持的自己。有些时候想起考研的那段日子很想哭,是因为怀疑自己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一个人的清苦只有一个人才懂,真正走过去了,回过头才发现自己真的可以坚持,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