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编码:91410103 学时/学分:64/4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升本) 课程类型:专业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对于一个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社会,信息及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信息管理与应用的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系统分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熟悉开发环境和工具,成为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开发者,为参加社会工作和进一步学习信息系统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工程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本课程介绍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强调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不仅依靠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融合了现代管理的思想和理念、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影响到了企业和组织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各个方面。因此,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开发与应用技术等已经成为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相近专业的人们所必须具备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知识,并且理解掌握按照系统生命周期法进行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涉及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学习目标: 1. 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基础;
3. 掌握按照系统生命周期法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 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 了解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6. 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于发展。理解UML基础知识,包括UML的术语、规则和语言特点。 教学要求
1. 学生应熟悉一门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技术;
2. 学生应掌握一门开发语言,并能从事基本的软件开发; 3. 学生应具备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 4. 教学中应结合实例进行应用演练。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信息系统概论(4学时)
知识点:信息的概念和特性;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及建设。
本部分讨论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分类,概要论述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方法,通过常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对信息系统有总体认识。
重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常用模型,信息系统开发原则,信息系统开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难点:信息资源管理,常用术语,如DPS、MIS、DSS、EIS、MRP、ERP等;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
第二章 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4学时)
知识点:信息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作用和原则;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本部分要求掌握信息系统规划,熟悉业务流程改革,信息系统作为促进组织变革、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的战略手段,在系统规划与业务流程改革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并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会编制系统规划书。
重点:信息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难点: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 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4学时)
知识点:生命周期法;原型法;结构化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打好基础。
重点: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结构化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难点: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第四章 系统分析(6学时)
知识点:系统分析概述;系统分析的任务;系统调查的原则、内容及方法;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字典、处理逻辑的描述、建立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和系统分析说明书
重点:系统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字典。 难点:建立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和系统分析说明书。 第五章 系统设计(6学时)
知识点:系统设计概述、结构化设计方法、系统结构图、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系统软硬件配置和系统设计说明书。
本章要求熟练掌握系统设计的步骤和结构化方法,充分理解程序设计说明书的作用和地位,熟练掌握各种设计工具的应用。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的程序设计方法,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工具;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从系统整体上实现系统分析所期望的设计目标。
重点: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系统流程图,模块划分原则,控制结构图,从数据流图中导出模块结构图、代码设计原则,代码设计,概念模型,系统设计说明书
难点:系统流程图;模块的耦合度和内聚度;处理过程设计、系统软硬件配置和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六章 面向对象概述(4学时)
知识点:面向对象方法概述、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基本概念;面向对象基本特征及软件工程方法;UML简介。
重点: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与方法、UML。 难点: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及UML。 第七章 面向对象分析(6学时)
知识点:面向对象分析概述;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原则;面向对象分析建模;面向对象需求获取建立用例模型;系统分析模型。
通过本章学习,能掌握通过UML建立用例模型的有关概念和方法,并且会应用UML建立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重点: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分析建模;应用UML分析和建立系统用例模型;应用UML建立系统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难点:用UML分析和建立系统用例模型;应用UML建立系统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第八章 面向对象设计(6学时)
知识点:架构设计及设计原则;常用的架构模式;详细设计;设计模式及分类。
通过本章学习,能掌握架构设计的概念和原则;掌握常用的架构摸式;掌握详细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了解各种设计模式。
重点:架构设计的概念和原则;常用的架构摸式;详细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设计模式。 难点:架构设计的概念;常用的架构摸式;详细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 第九章 系统实施(2学时)
知识点: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系统切换与运行。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信息系统实施的内容与方法,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的程序设计方法,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工具,掌握信息系统的测试方法,理解系统的转换,并且初始运行系统,能够编写初步的系统实施阶段文档。
重点:程序设计、系统测试。
难点: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系统测试。 第十章 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2学时)
知识点:企业资源计划;计算机基础制造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
重点: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难点: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 四、结合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1.实验(或上机) 序号 项目 内容和要求 1、 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2、 根据项目文档模板,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1、 进行系统结构设计,模块功能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2、 进行业务处理流程和程序算法设计。 3、 根据项目文档模板,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1、 根据系统详细设计,使用熟悉的编程语言,进行程序编码。 2、 对程序模块进行单元测试。 3、 对项目进行集成集成测试,并试运行,编写用户手册。 实验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2 需求分析 6 计算机 4 详细设计 6 计算机 5 系统实现 4 计算机
2.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践) 无 五、先修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详细对象程序设计》。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1、教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黄孝章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2、参考书: (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邝孔武,王晓敏,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 (2)《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Jeffrey L.Whitte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3)《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王众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3月。 (4)《信息系统原理》,美 ]Ralph M. Stair & George W. Reynolds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5年4月。 (5)《面向对象技术导论-系统分析与设计》, 刁成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 (6)《面向对象技术UML教程》,王少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2月。 七、考核方式和要求 1、考核方式:开卷。
2、内容比例:信息系统概述和开发方法20%;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软件测试50%;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30%。
3、题型比例:填空题20%,选择20%,判断题10%,简答题20%,综合题30%。 八、其他说明
1、本课程特点
本课程是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强调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与之配合,同时要跟踪最新的方法、工具与技术,以及相应的文档标准。
2、教学法建议
(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既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侧重信息系统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学习时,要注意“点”和“面”的结合。
(2)教师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项目实例,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等。
(3)该课程首先按照班级的人数进行分组,然后布置一些小型的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让学生联系书中的理论做分析与设计,并开发相应的系统。
(4)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5)本课程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讲授、学生课后阅读及平时的作业训练等环节进行的,各环节应紧密配合,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原则。
执笔人: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