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诸学皆绝过于绝对,与材料中〝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不符,故A项错误;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并非〝皆成为〞,故B项错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与材料中〝经汉武之表彰罢黜〞相符,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中〝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不符,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独尊儒术〞反应加强思想大一统的要求,但无法对君主进行约束,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一方面主张君权神授,同时也说明了君权在神权面前是受到制约的,即〝儒家所自任之道义对王权的规约〞,故B项正确;〝兴办太学〞主要是为了强化儒学在民间的地位,故C项错误;〝三纲五常〞是为了从思想上强化君主专制的思想,故D项错误。
10.【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4分)
(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原因: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原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6分)
(3)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写出任意2点即可得4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得出孔子主张以德治民;根据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得出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2)第一小问效果,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而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第二小问原因,孔子的主张不被采纳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在当时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而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3)根据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结合所学得出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根据材料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得出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根据材料三〝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并结合所学得出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