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PDCA代表英文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几个词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意思是说做一切工作,干任何事都必须经过四个阶段: (1)P阶段—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其内容又可包括四个步骤:
①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通过对顾客的访问、顾客的来信来访、反馈的质量信息等渠道来了解质量问题,可通过原始记录的分析、现场收集数据、应用统计的计算与分析来了解质量问题,也可用标准对照、与国内外先进产品对比来寻找自己的差距等等。在寻找存在质量问题时,常手排列图、直方图和控制图来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现状切忌“没有问题”、“质量很好”等自满情绪。要针对产品、过程和管理中的问题,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要确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②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要加以分析,常用因果分析图。要逐个问题、逐个因素加以分析,尽可能将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都罗列出来。 分析时切忌主观、笼统和粗枝大叶。
③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必须要抓住主要的,可用排列图、散布图进行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看,可以有操作者(人)、机器设备(机)、原材料(料)、加工方法(法)、环境条件(环)以及检测工具和检测方法(检)等。即使是管理问题,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方法、使用工具、人际关系等。每项大的影响因素中又包含许多小的影响因素。例如从操作者来说,既有不同操作者的区别,又有同一操作者因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变化引起的不同原因,还有诸如质量意识、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要全力抓出主要的直接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便从主要原因入手解决存在的问题。
寻找问题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切忌什么原因都去管,结果管不了而导致质量改进的失败。
④针对找出的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这一步骤很重要,所制定的措施计划要具体,切实可行并预计其效果。计划和措施的拟定过程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Why(为什么),说明为什么要制定各项计划或措施。 Where(哪里干),说明由哪个部门负责在什么地点进行。 What(干到什么程度),说明要达到的目标。 Who(谁来干),说明措施的主要负责人。 When(何时完成),说明完成措施的进度。
How(怎样干),说明如何完成此项任务,即措施的内容。 以上这六点,分别取第一个字母,简称5W1H。 (2)D阶段—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实施计划。即按照制定的计划和措施,严格地去执行。 实施中如发现新的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例如人员变动),应及时修改措施计划。 (3)C阶段—检查阶段
这个阶段也只有一个步骤:检查效果。根据所制定的措施计划,检查进度和实际执行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可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等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和验证。 检查效果要对照措施计划中规定的目标来进行,要实事求是、不得夸大,也不得缩小,未完全达到目标也没有关系,那可以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机会。 (4)A阶段—处理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两个步骤:
①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的标准、规定和制度,防止再发生。
这一步非常重要,需要下决心,否则质量改进就失去了意义。在涉及更改标准、程序、制度、文件时应慎重,必要时还应进行多次PDCA循环加以验证,而且要按ISO9000族标准规定进行控制。
②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根据检查未解决的问题,找出原因,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作为下一个循环计划制定的资料和依据。
对遗留问题应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充分看到成绩,不要因为遗留问题打击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影响了士气;另一方面又不能盲目乐观,对遗留问题视而不见。不能设想一次改进就能解决所有的质量问题。质量改进之所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就在于任何质量改进都可能有遗留问题。而且质量改进成功后,在新的情况下又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因此,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这也是持续改进的原因或理论基础之一。
要看到,质量改进也可能失败,不仅没有解决原来的质量问题,而且可能产生新的质量问题,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改进,就会获得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是不能跨越的,而八个步骤则可增可减,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八个步骤中,又要把重点文放在处理阶段(A阶段),特别是巩固成绩上,如果成绩不能巩固,质量改进也就是失败的。组织在质量改进中对此往往重视不够,未能将其经验纳入标准中,结果没多久就“复旧”了,质量问题继续摆在那里,还打击了员工进行质量改进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