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数学职业模块(工科类)教学设计
【课题】 5.1 算法(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算法的概念,会写出简单问题的算法.
(2)理解命题、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概念,会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能力目标:
通过算法的概念、算法的几种基本逻辑结构.培养学生有条理思维的习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算法的概念,会写出简单问题的算法;理解命题、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会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学设计】
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已经很熟悉了,而这些步骤就构成了算法.因此,讲授时不要把算法讲成一个抽象的概念,数学中的算法就是进行计算的程序或步骤.要结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介绍算法中各步骤的确定性与算法步骤的有限性.教材中所给出的算法是: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相乘.要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算法是经过九个步骤完成的,并且各个步骤的结果是明确有效的.教材弱化了命题、联结词等逻辑学中的概念介绍与解析,将问题简单化.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教学要求不高,只要会判断真假就可以.对于复合命题,要特别强调命题的条件、结论及其逻辑关系.判断命题真假的知识,主要是为算法中的条件判断做准备的.例2是这类问题的知识巩固性题目.教学中要强调分清条件与结论,并判定由条件正确是否能够确定结论正确.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揭示课题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高教版中职数学职业模块(工科类)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5.1算法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我们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3x-3=5的基本步骤是: (1)移项.方程两边同时加3,得 3x=3+5; (2)合并同类项.得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介绍 播放 课件 质疑 了解 观看 课件 思考 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 0 5 15 3x?8; 1(3)去系数.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得 38x?. 3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去系数这三个步骤就可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三个步骤就构成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数学中,进行计算的程序或步骤叫做算法. 【小资料】 算法的概念出现于12世纪,原意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这里定义的是现代意义的算法. 构成算法的程序和步骤,必须是明确有效的,而且能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程序和步骤的明确有效是指算法是可行的.一方面,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必须是能够确定的,是能够实现的;另一方面,算法执行的结果要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如果算法中出现 详细分析讲解 总结 归纳 思考 理解 记忆 理解 记忆 观察 带领 学生 总结 分母为零的情况,这个算法就是不可行的.算法只有在有限步 之内完成,才具有使用价值. 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3x?3?5的算法,包含三个步骤:详细移项、合并同类项、去系数.每一个步骤,都是明确有效的.利分析用这个算法,可以解任意的一元一次方程ax?b?c(a?0). 讲解 按照这种理解,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实际数学问题的算法.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写出求 1?2?3? 引领 分析 实数的乘法满足结合律,可以将数字从左至右依次 相乘. ?9?10的值的一个算法. 高教版中职数学职业模块(工科类)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解 算法为: 第一步:求1×2,得到结果2; 第二步:求2×3,得到结果6; 第三步:求6×4,得到结果24; 第四步:求24×5,得到结果120; …… 第九步: 将362880再乘以10,得到3628800. 故 1?2?3?【试一试】 请写出计算1?2?3?*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1. 写出计算1+2+3+…+100的值的一个算法. 2. ?ABC的底边BC的长为4,高AD为2,求?ABC的面积S,试设计该问题的算法.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在设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经常需要对表示步骤或程序的语句进行判断. 我们把可以判定对错的语句叫做命题,并把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n?1)?n的值的一个算法.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讲解 说明 思考 主动 求解 通过 例题 进一 步领 会 26 35 45 ?9?10=3628800. 提问 详细分析讲解 动手 求解 思考 理解 记忆 了解 学生 掌握 情况 带领 学生 总结 只用一句简单的陈述句表达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例如, 命题“5是自然数”是简单命题,并且是真命题. 用“如果,那么”将两个简单命题联结起来所所组成的新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其中前半部分是命题的条件,后半部分是命题的结论. 例如,命题“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总结 归纳 讲解 引领 两条直线平行”是复合命题,其中命题的条件是“两条直线都分析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命题的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由条件的正确可以推出结论的正确,所以这个复合命题是真命题.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2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其真假.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观察 高教版中职数学职业模块(工科类)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2)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相差720°,那么这两个角的正弦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思考 主动 求解 通过 例题 进一 步领 会 55 65 72 函数值相等. 解 (1)命题的条件是“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 命题的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由于在空间,垂直于同一 讲解 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不一定平行,即由条件正确不能推出结论正说明 确,故这个命题是假命题. (2)命题的条件是“两个角的度数相差720°”,命题的结 论是“这两个角的正弦函数值相等”.由条件的正确可以推出结论的正确,故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由不同的条件得到不同结论的问题. 详细 思考 理解 记忆 例如,儿童乘坐火车时,若身高不超过1.1 m,则儿童可以分析讲解 免费乘车,无需购票;若身高高于1.1 m但不超过1.4 m,可以购 买半价票乘车;若身高超过1.4 m,应该购买全价票乘车.这个 问题的特点是:满足不同的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需 要进行条件判断. 其算法为: 第一步 测量儿童身高.得到数据h; 第二步 条件判断:如果h≤1.1,那么儿童可以免费乘车;否则,如果1.1<h≤1.4,那么儿童可以购买半价票乘车;如果h>1.4,应该购买全价票乘车. 第三步 选择购票方式.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3 写出求实数a的绝对值的算法.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需要进行条件判断,将数a与 引领 总结 归纳 带领 学生 总结 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通过 例题 进一 步领 会 及时 零进行比较. 解 求实数a的绝对值的算法为: 第一步:比较.将这个数a与零相比较; 第二步:条件判断.若a=0,则|a|=0;若a>0,则|a|=a; 若a<0,则|a|=-a. 第三步:给出问题的答案.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讲解 说明 高教版中职数学职业模块(工科类)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1, x?0,?写出求分段函数F(x)??0, x?0,的一个算法,并分析??1, x?0.?如何求x=6时的函数值.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算法的步骤? 2. 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结论: 1. 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相乘. 2. 由条件正确推出结论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1)读书部分:教材 (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5.1(必做);学习与训练训练题5.1(选做) (3)实践调查:说出一个真命题和一个假命题,并指出其条件与结论 【教师教学后记】
项目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提问 巡视 指导 质疑 强调 动手 求解 回答 强化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情况 师生共同归纳强调重点 77 82 85 88 90 引导 提问 说明 回忆 反思 记录 检验 学习 效果 分层次要求 反思点 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关知识; 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是否能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是否参与有关活动; 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认真、积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