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认识型教案
【篇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作业】
? 复习要点一:
1.科学内涵应包括科学知识 、科学过程 、科学态度。
2.幼儿应掌握的技能:观察 、分类 、测量 、思考 、操作 、表达 、交流。
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包括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和空间科学 、科学技术等四个方面。
4.幼儿园科学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
5.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制作法 、展示法 、游戏法 、讨论法。
6.幼儿阶段的科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他们的学习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因此他们的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即科学经验。 ? 复习要点二:
1.“能根据指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是.中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能按自己规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是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了解常见科技产品并掌握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了解季节与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了解季节与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小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
4.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
6.“帮助幼儿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大班目标。 ? 复习要点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有:
1.对周围的食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食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 复习要点一:
1.科学活动的导入设计有以下方法:语言导入 游戏导入 情景导入 环境导入。
2.实验操作型活动的重要教学目标:科学好奇心和科学探究能力。 3.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思路有演示-操作式、自由-引导式 、猜想验证式。
4.在实验操作型活动幼儿可以使用进行图画、符号、表格 、文字、照片进行记录。 ? 复习要点二:
( )1.科学就是一种知识,所以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学到各种科学知识。
2.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的兴趣。
( )3.按照动手操作原则,科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越多越好。
4.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获得全面的认识。
( )5.幼儿的科学活动提倡幼儿的操作、探索,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主自由操作,教师不必做具体指导。
6.观察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看的过程。 ? 复习要点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有: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属于科学情感和态度目标)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属于科学方法技能目标)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属于科学方法技能)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包含有知识、情感、方法目标)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属于科学情感和态度)
从科学情感与态度、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知识三方面详细分析每一条目标从以下方面提出:
《纲要》中的五条目标主要是从科学情感态度、方法技能目标提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然而幼儿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情感的过程中不可能离开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知识目标隐藏其中。 复习要点一:
1.观察室幼儿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2.观察认识型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观察技能目标、表达技能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3.在观察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是小班的要求,比较性观察是中班的要求,有序观察是中班或以上的要求。
4.观察活动的四种活动类型:物体观察活动、展示观察活动、现象观察活动、户外观察活动。 ? 复习要点二:
1.有顺序观察事物的特征是小班掌握的技能,长期系统性观察是中班、大班幼儿掌握的技能,观察事物的变化和现象的发生时小班班或以上要掌握的技能。
2.用简单语言讲述是小班的要求,用完整语言讲述是中班班的要求,用图画、数字等方式记录是中、大班的要求。
3.认识实物的显著特征是小班幼儿的观察内容,认识观察物的多样性是小班的幼儿的观察内容,认识事物的不同点是中班幼儿的观察内容,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是大班班幼儿的观察内容。 ? 复习要点三:
阅读书本p119页案例《蜗牛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指导要点是:
1.科学观察时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
2.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3.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4.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
5.引导幼儿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摆弄,将观察和操作相结合,全面地观察事物, 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 6.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 7.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 复习要点一:
1.科学讨论型活动是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活动。
2.科学讨论型活动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3.科学讨论型活动是非探究性的学习形式,主要适用于不易通过直接的探究的 学习内容。适合用于中班、大班。
4.技术操作型活动是幼儿学习制作产品、使用科技产品或掌握工具的操作技能和方法的活动。
5.学习使用科技产品的活动的设计思路是观察-尝试操作---交流讨论---正确操作。
6.科技小制作获得的设计思路是演示-操作-交流表达-展示分享。 ? 复习要点二:
1.实验操作型活动的重要目标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好奇心 、科学讨论型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表达交流技能科学知识经验,技术操作型活动,重要目标是技术操作技能。
2.能用语言大胆表达并能用图画、表格动作等方式表达是中班的要求学会在采择和鉴别信息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科学知识是大班的要求。
? 复习要点三:
p134页活动案例《鸟的家园》的设计特点以科学讨论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1.避免把科学讨论型活动变成灌输科学知识的课堂。 2.建立“民主”课堂,充分体现平等对话的精神。
3.帮助幼儿利用多种手段特别是艺术的手段表达他们的科学知识,使科学讨论的形式丰富多彩,而不致成为知识的堆积。
4.可以利用视听媒体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
【篇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讲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讲义 1. 2.
3.幼儿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幼儿的科学学习局限于具体形象的水平(2)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3)幼儿的科学学习有赖于他人的支持
4.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原则:(1)动手操作原则(2)主动探究原则(3)支架原则(4)联系生活原则(5)个别差异原则
5.幼儿园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根据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以及幼儿教育总目标制定的、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学习时所应获得的发展,它是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概括层次最高的目标。
6.幼儿园科学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分析:(1)科学知识方面(2)科学技能方面(3) 科学态度方面
7.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指的是要在一次或一个系列科学教育活动中达到的教育效果。它是根据幼儿园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班目标,并结合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特点提出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8.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特征:(1)教育活动目标所期望的结果应基本上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2)教育活动目标应全面反映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目标的要求(3)教育活动目标应该体现和前两个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即是前两个层次目标(总目标和年龄目标)的具体化和分解。此外,教育活动目标也要体现与前后教育活动目标之间的联系,以体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连续性。
★9.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1)科学性和启蒙性(2)广泛性和代表性(3)地方性和季节性(4)时代性和民族性 10.技术四个范畴。 11.
12.从不同维度对幼儿的科学探究进行不同的划分:(1)从探究活动的发起来划分,可分为自发探究和教师设计的探究(2)从教师指导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自主性探究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3)从探究问题的开放性来划分,可分为开放式问题的探究和封闭式问题的探究(4)从探究时间长短来划分,可分为课堂探究和持续探究 13.
14.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1)集体教学活动(2)区角活动(3)生活活动(4)集体活动、区角活动和生活活动相结合
15.区角活动的特点:(1)以材料为中心组织学习目标和内容(2)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组织
(3)个别化、操作性的学习与间接的指导
16.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的特点:(1)寻常性(2)真实性(3)松散性(4)灵活性
17.教师是幼儿学科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18.活动过程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1)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幼儿的已有的有关经验出发,或从提供给幼儿的探索材料或环境出发,提出问题或简短的指令,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
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2)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使用多种方法和探索对象相互作用,去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3)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探索活动的情况(包括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4)要求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5)教师以简短的语言,概括、小结幼儿的发现,并再一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启发、鼓励幼儿在前次探索、发现的基础上,继续进一步探索,以寻求答案或新的发现。(6)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7)老师鼓励、启发幼儿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法,陈述自己的发现和问题,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8)在幼儿表达、交流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作出小结和评价,包括对本次活动知识点的小结,对幼儿学习过程及表现的评价。
19.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1)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而导入活动(2)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3)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活动(4)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 (5)通过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
20.观察认识型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的过程。
21.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类型:(12)按照观察方法可分为个别观察和比较观察(3)按照观察时间可分为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22.认识。
★23.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科学观察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2)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3)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4)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5)引导幼儿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摆弄,将观察和操作相结合,全面地观察事物,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6)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7)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24.幼儿的科学实验是指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改变变量,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联系的方法。所揭示的也是事物之间明显的、可见的、表面上的因果联系。
25.实验操作型活动涉及到的重要教学目标有:科学好奇心,科学探究能力。
26.实验操作型活动的三种设计思路:(1)演示—操作式(2)自由—引导式(3)猜想—验证式
27.实验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以保证幼儿能反复操作、与客体相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2)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使实验活动成为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3)引导幼儿在实验中仔细观察,注意实验材料在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学习记录实验中的发现(4)组织幼儿就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开展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鼓励幼儿解释实验的结果(5)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但是不要急于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以避免超越幼儿理解能力的灌输或变相灌输。
28.科学讨论型活动是指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的活动。尽管它不是一种直接的探究活动,但也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这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活动类型。 29.
30.科学讨论型活动的三种设计思路:(1)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2)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3)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
31.科学讨论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避免把科学讨论型活动变成灌输科学知识的课堂(2)建立“民主”课堂,充分体现平等对话的精神。(3)帮助幼儿利用多种手段特别是艺术的手段表达他们的科学认识,使科学讨论的形式丰富多彩,而不致成为知识的堆积。(4)可以利用视听媒体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 32.使用科技产品或工具的活动的设计通常可采用的模式。
33.科技小制作活动的设计通常可采用“演示—操作—交流讨论—展示分享”的模式。
34.技术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制作材料(2)使幼儿明确科技制作
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标准(3)要让幼儿自己探索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35.班级区角科学活动在材料的设计方面,应考虑以下方面:(1)材料的结构性(2)材料的开放性(3)材料的丰富性(4)材料的层次性(5)材料的安全性 36.
37.外出的远足或散步活动、日常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38.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要求:(1)随机开展(2)不求同步(3)互动跟进(4)持续探究
39.选择自然角的内容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选择易于在人为条件下生长的、美观的、有趣的、不同类别的动植物(2)根据季节的
变化选择更新,丰富自然角的内容(3)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内容
40.种植活动的指导:(1)指导幼儿学习种植的技术(2)指导幼儿对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3)指导幼儿对植物进行日常管理,培养劳动的习惯
41.远足活动的设计与准备:(1)设计活动方案(2)做好联系和踩点工作(3)落实交通工具及行走路线等事项(4)通知家长,请家长写回执
42.远足中的教育活动指导是在远足过程中随机进行的指导,是帮助幼儿积累新鲜经验、验证已有认识的重要过程。教师和同往的成人要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具体情境做相应的指导。(1)在指导幼儿观察环境中的事物时,教师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提示幼儿观察所见到的实物和实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是参观,则可以提示幼儿注意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等(2)教师可指导幼儿收集一些第一手的观察资料,也可利用照相、录像、录音、笔记等手段记录远足的全过程以及计划外的偶发事件经过(3)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或成人要采取建议的方式协助孩子进行记录和测量,提出新问题,澄清原有的认识,并及时把以后活动可能会使用到的信息记录下来(4)密切关注全体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及个别幼儿的反应,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5)远足后,应及时组织幼儿对所经历的远足经过进行回忆,讨论、整理和布置收集来的资料。检查幼儿在远足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原有的错误认识是否得到了修正,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幼儿的进步和仍然存在的或新的困惑所在,从而引出下一步要研究解决的新问题(6)应组织幼儿及时将所获得的认识,感受表达出来。
43.偶发性科学活动是在教师完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由于周围环境中某一有趣现象或有趣事物的出现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观察和探究兴趣,随即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究活动。
44.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1)活动源于偶然的事件(2)活动内容广泛而丰富,活动时间、地点无法固定(3)活动需要外界的理解与支持(4)活动由幼儿的内在动机所驱使
45.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1)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动机(2)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抓住难得一见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46.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简单地说就是以整合的方式教科学。它是指在保持科学教育自身特点的同时,将科学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有机结合,并融入到幼儿园课程的整体之中,使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
47.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形式:学科间的渗透、学科间的交叉、多学科的综合、学科的融合。 48.
49.项目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围绕生活中某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的过程。
【篇三:认识大小教案】
数前概念“大小”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度)
年级:一班 学科:生活数学 济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李雪 授课人:李雪
授课时间:2015年10月 授课班级:培智一年级 课题:数前概念:大,小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分析大,小的活动过程,理解两个数前概念“大,小”在生活中的意义。
2、会通过看图片、实物比较,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3、加强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地生活习惯及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前概念“大,小”在生活中的意义,会分析。 教学难点:会区分大,小。
学情分析:本班有6名学生上课,a类学生有田嗣双,娄焕喜, 这2名学生理解力较好,能够自己通过电子白板多媒体
展示理解课本内容“大,小”的意义。b类学生有王杰,张政宇。c类学生有刘志鹏,张端瑞不能配合老师完
成教学任务,对问题不理解,不会用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游戏导入法、实物教学法、图片展示。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 看动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歌曲“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却很大,大手牵小手,走路?.”问:儿子和爸爸谁的头大?谁的头小?针对每个学生都提问一遍。让学生一个一个回答,指导尽量说出来。 板书:大,小领读课题 大小
三.师:同学们喜欢大头儿子和 小头爸爸吗?老师把他们请到咱们教室来做客了,同学们给他们打个招呼吧?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想情同学们帮助他们看看这些衣服,鞋子和袜子都是谁的?
(请同学们来把衣服,鞋子,袜子等分别给大头儿子和 小头爸爸分开)
师:为什么大头儿子的衣服是这件啊?为什么小头爸爸的衣服是这件啊???
四、探索新知
1、看图片说大小。
2、师: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画面第一幅图,谁大谁小?学生一一回答,不会的老师领读。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看着图领读:大小 3、
(1)看图提问:这幅图画的什么?哪个大?哪个小?
依次指名学生回答。随时指导纠正,尽量正确回答。跟老师读:大、小。这幅图画的什么?哪个大,哪个小?说出并指出来。
(2)看第二组图: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依次指名学生回答。随时指导纠正,尽量正确回答。跟老师读:大、小。?? 4、师领读,生跟读“大小”。 5、齐读词语:大小
6.师:同学们学的真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逛逛吧。 这是什么?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宝宝???
7、针对所学内容老师再考核一遍:看实物让学生一一分辨大小,并再次领读大小,进行巩固。
四、学儿歌,师生共同唱儿歌,进行巩固,引起学生兴趣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大小”,知道了“大小”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我们要充分理解,学会比较。
六、作业:课下学生看看自己的手和妈妈的,谁的手大,谁的手小?谁的脚大谁的脚小? 七、下课。 八、课后小记
这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对于物体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其中a类学生完成的较好,b类学生还需老师的辅助,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尚需加强训练。 板书 :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