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人类文明赋予了现代教育“生命高于一切”的丰富内涵。平安不存,何谈生命?生命不保,何谈教育?青少年如何善待生命,怎样在更安全的环境里更好地获得身、心、灵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生命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认识、尊重、珍惜、热爱、护卫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和美好人生价值的教育;生命与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护卫生命、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是人生需要上的第一课,是一切教育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是教育本源的理性回归,是关爱未成年人幼小生命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的教育。
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在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方面,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安全保护能力的培养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指导;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善待生命与护卫生命,帮助学生在目前并不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同时,强化学校安全设施建设与安全教育管理,营造出安全的校园教育环境。因此,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我们从知识课程观的狭隘眼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质量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升华和完整健康生命的成长。
基于对如上教育大环境的考虑,我校组织实施了安全教育的研究,我们认为这将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最急迫需要科学寻求问题答案与正确解决途经的首要课题。
1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课题在全面研究国内外安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安全教育理论。
(二)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与开展,能够唤醒中学师生与家长安全意识;开发出适合广大中学师生及家长身心特点的安全教育教材;同时为我校开展安全教育提供行政管理决策咨询。
三、该方面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968 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 Donald Walt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和落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日本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甚至曾经掀起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例如: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台湾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因而,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台湾中小学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小学的“生命的旋律”教学,主要是在参加台
2
大医院的活动中进行的。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之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
我国的江苏省和上海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2002年1月江苏省实验小学“小学生命教育”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为省“十五”重点课题,2003年12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为教育部规划课题。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于2004年12月22日下午在沈阳启动,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2005年6月上海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2008年开始黑龙江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受教育面达到100%。2008年起,吉林省开始实施以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生命教育,制定行政措施、设立系统课程、编写统编教材、培训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和家庭的安全普及活动等等,将生命与安全教育真正提到了中小学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
尽管如此,国内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滞后,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失与研究、指导误区,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
马斯洛在1944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生理需要: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社交的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尊、自重,或要求被他人所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三)生命教育观理论
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安全、健康、和谐、幸福与创造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与完善。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要论证充分、方法得当、科学实施。
(二)全面性原则:实验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也要关注教师与家长的生命。 (三)体验性原则:生命与安全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教育,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四)实践性原则: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树立生命与安全意识,提升生命质量,构建生命意义。
(五)主体性原则:实验研究要尊重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初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师生与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二)中级目标
4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材体系。整体规划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序列的内容,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幼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高级目标
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及家长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让“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成为教育、学习和生活常态,让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成长因此而广泛受益。同时,为政府和教育行政提供政策、决策参考和建议。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原则、研究方法、实施途径的研究 2.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多极化生命教育研究 3.构建和谐活跃生命教育体系的研究 4.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科学关系的研究 5.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6.生命关怀与安全成长的教育实践研究 7.学生护卫生命综合能力培养研究 8.“生命第一”的健康心理人格培养研究 9.提高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
10.个性化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 11.中小幼教师的教育生命质量研究 12.生命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