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二)
说明: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默写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一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后来人们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商隐《无题》中常被人们用来赞颂执着、坚贞、奉献精神一联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4-5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语文模拟二 第1页(共6页)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 分) 5.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2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孰视之(仔细) B.臣之妻私臣(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语文模拟二 第2页(共6页)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6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④以水沃面。往往粥⑤不继,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适:女子出嫁。②世家:家世。③南都:今河南商丘。④辄zhe:总是;就。⑤粥:稠粥。
⑥昃ze:日偏西。⑦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⑧慨然:慷慨的样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后天下之乐而乐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11. 宋濂和范仲淹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
语文模拟二 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