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考前复习
一、选择题(单项,每题2分,共40分)
1.某一理想气体反抗恒定外压p? 绝热膨胀时,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 . A. W ? 0 B.ΔT = 0 C. ΔU ? 0 D. ΔH ? 0
2.将处于100℃,p? 下的1mol水与100℃的大热源接触并向真空容器中蒸发为100℃,p? 的水蒸气,对此相变化(水的汽化热为40.7 kJ·mol-1) ( ) . A. ΔU = 0 B. ΔH = 0 C. ΔS = 0 D. ΔG = 0
3.定温定压下,由两种纯液体(如对二甲苯与邻二甲苯)混合形成理想溶液时 ( ) . A. ΔmixV ? 0 B. ΔmixH ? 0 C. ΔmixS ? 0 D. ΔmixG ? 0
4.冬天向城市路面上喷洒食盐水以使积雪融化,若欲使其凝固点(或熔点)降至―10℃,则103 kg水中至少需加入NaCl的量为(水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f =1.86 K·kg·mol-1,NaCl的分子量为58.5 ( ) .
A. 2.69 kg B. 5.38 kg C. 157.3 kg D. 314.5 kg
5.已知水的三相点温度为 273.16 K,压力为 611 Pa。若将已冻结的蔬菜放入不断抽气的高真空容器中,使蔬菜中的冰升华来生产干燥蔬菜,则容器中T、P的范围应是 ( ) . A. T ? 273.16K,P ? 611Pa B. T ? 273.16K,P ? 611Pa C. T ? 273.16K,P ? 611Pa D. T ? 273.16K,P ? 611Pa
6.400K时气相反应 N2 + 3H2 = 2NH3 的ΔrGm? = ―3.0 kJ·mol-1,则反应NH3 = N2 + 在 400K时的K? ( ) .
A. 2.465 B. 1.0 C. 0.637 D. 0.406
H2
7.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作是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适用于 ( ) .
A. 强电解质溶液 B.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 C. 弱电解质溶液 D. 摩尔浓度为 1 的溶液
8.在某T、P下,应用Nernst方程计算出电池的电动势E ? 0,则表明该电池反应( ) . A. 正向自发进行 B. 逆向自发进行 C. 不能进行 D. 不能确定反应方向
9. 若反应物A消耗掉87.5%所用时间是消耗掉50%所用时间的 3 倍,则该反应为 ( )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10.下列关于催化剂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A. 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了反应的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 催化剂不仅缩短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且改变了反应的平衡状态 C. 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D.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某些物理性状可能会发生变化
11.水平液面的附加压力为零,这是因为 ( ) .
A. 表面张力为零 B. 曲率半径为零 C. 表面积太小 D. 曲率半径无限大 12.向水中加入醇或酸类有机物后,可以 水的表面张力,此类有机物分子在溶液表面 发生 吸附。( ) A. 升高、正 B. 升高、负 C. 降低、正 D. 降低、负
13.BET吸附理论是对Langmuir吸附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该理论及其吸附公式适用于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分子层吸附。( ) A. 单、物理 B. 多、物理 C. 单、化学 D. 多、化学
14.某液体对毛细管壁的接触角大于 90?,则当毛细管插入该液体后,毛细管中( ) . A. 液面呈凸形 B. 液体能润湿毛细管壁
C. 液面上升 D. 蒸气压小于该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15.实验室为了将不同蛋白质分离开来,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电泳 B. 电渗 C. 用离心机进行沉降 D. 用半透膜进行渗析
16.用等体积的 0.05 mol·L―1 AgNO3溶液和 0.1 mol·L―1 KCl溶液混合制得AgCl溶胶,其胶粒的电泳方向为 ( ) .
A. 移向正极 B. 移向负极 C. 不移动 D. 不能确定移动方向 17.对于上题中的AgCl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力最强的是( ) . A. NaCl B. Na2SO4 C. Na3PO4 D. AlCl3
18.高分子溶液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随着其浓度的增大而( ) 。
A. 增大、增大 B. 增大、减小 C. 减小、增大 D. 减小、减小 19.高分子溶液在离心力场中达到沉降平衡时 ( ) . A. 其浓度各处均匀一致 B. 其溶质分子匀速下沉
C. 其溶质分子所受离心力=扩散力 D. 其溶质分子所受离心力=沉降阻力 20.下列关于乳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 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 C. 乳状液的类型主要由乳化剂的性质决定 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W/O型乳状液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公式ΔH = Q 适用于封闭体系中满足 且 条件的过程。 2.在热力学中,熵判据(熵增加原理)对于一个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指在 体系中 , 。 3.在一定的T、P下,若物质A在? 相和? 相中的化学势满足 向是 ;若A在两相中达到平衡,则
> 。
,则A在两相间的迁移方
4.原电池Ag,AgBr│Br-(0.1mol·kg-1)‖Ag+(0.1mol·kg-1)│Ag所代表的电池反应为
= ;已知 298 K时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 0.728 V,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5.溶胶的丁达尔(Tyndall)效应是由 引起的;胶粒的布朗(Brown)运动是 的结果。
6.两种溶胶相互聚沉时需满足的条件是 及 。 7.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稳定性有影响,当高分子相对用量较多时对溶胶起 作用;用量少时则起 作用。
8.乳化剂在乳状液的制备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乳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 ,② 。
9.新制得的凝胶在放置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液体分离出来,而凝胶本身体积缩小,这种现象称为 ;不稳定凝胶的触变性是指 。
四、计算题(共 30分)
1.1mol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在300 K,1519.5 kPa下定温可逆膨胀至101.3 kPa,(1)求过程的Q、W、ΔU、ΔH、ΔS及ΔG;(2)若为向真空自由膨胀至101.3 kPa,上述各热力学量又为多少? (10分)
2.已知298 K时电池Zn│ZnCl2(0.1mol·kg-1)│AgCl,Ag的电动势E=1.015 V,其温度系数 = ―4.29 ? 10―4 V·K―1。(1)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2)计算电池反应的ΔrGm、ΔrSm、ΔrHm及此过程的可逆热效应QR。 (10分)
3.已知组成鸡蛋的卵白蛋白的热变性作用为一级反应,其活化能Ea为85 kJ·mol―1。在海拔500 米高处(大气压为0.94 p? )的沸水中煮熟一个鸡蛋需要15 分钟,试求在海拔2 km米高处(大气压为0.76 p? )的沸水中煮熟一个鸡蛋需要多长时间?(10分)
物理化学答案
一、 选择题(部分)
1.D 2.D 3.D 4.C 5.C 6.C 7.B 8.B 9.B 10.B
二、 填空题
1.定压、只做体积功。
2. 孤立、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直到熵增加至最大时达到平衡。 3. 由? 相 向? 相 ; =。
4. Ag(0.1mol·kg)+ Br(0.1mol·kg); AgBr 2.05 ? 10 。 5.胶粒对光的散射;分散介质对胶粒不断撞击。 6.胶粒所带电性相反、电量相等。 7. 稳定; 絮凝。
8.降低水油界面自由能 , 在水油界面形成保护膜 。
9.脱液收缩 ;在外力作用下,凝胶变为溶胶或高分子溶液,静置后又恢复成凝胶 。
+
-1
--1
12
四、计算题
1. (1) ΔU=0; ΔH=0; W= -6.75 kJ;
Q= 6.57 kJ; ΔS =22.5 J/K; ΔG =-6.75 kJ (2) Q=0; W=0;
ΔU、ΔH、ΔS、ΔG的值与(1)相同。
2. (1)电极反应为:(-)Zn → Zn+ 2e (+) 2AgCl + 2e → 2Ag + 2Cl
--2+
-
电池反应为:Zn + 2 AgCl → 2 Ag + ZnCl2
(2)ΔrGm= -195.9 kJ/mol; ΔrSm = -82.7 J/K.mol;
ΔrHm= -2206kJ/mol; QR=-24.67 kJ/mol 3. t2=23.4 min
物理化学答案
一、 选择题
1.D 2.D 3.D 4.C 5.C 6.C 7.B 8.B 9.B 10.B
填空题
1.定压、只做体积功。
2. 孤立、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直到熵增加至最大时达到平衡。 3. 由? 相 向? 相 ; =。
4. Ag(0.1mol·kg)+ Br(0.1mol·kg); AgBr 2.05 ? 10 。 5.胶粒对光的散射;分散介质对胶粒不断撞击。 6.胶粒所带电性相反、电量相等。 7. 稳定; 絮凝。
8.降低水油界面自由能 , 在水油界面形成保护膜 。
9.脱液收缩 ;在外力作用下,凝胶变为溶胶或高分子溶液,静置后又恢复成凝胶 。
+
-1
--1
12
计算题
1. (1) ΔU=0; ΔH=0; W= -6.75 kJ;
Q= 6.57 kJ; ΔS =22.5 J/K; ΔG =-6.75 kJ
(2) Q=0; W=0;
ΔU、ΔH、ΔS、ΔG的值与(1)相同。
2. (1)电极反应为:(-)Zn → Zn+ 2e (+) 2AgCl + 2e → 2Ag + 2Cl
--2+
-
电池反应为:Zn + 2 AgCl → 2 Ag + ZnCl2
(2)ΔrGm= -195.9 kJ/mol; ΔrSm = -82.7 J/K.mol;
ΔrHm= -2206kJ/mol; QR=-24.67 kJ/mol 3. t2=23.4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