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期末各区试题汇编_实验探究
19.(12分)
实验小组探究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设计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实验1】 装置 - + 干电池 灯泡 实验现象 左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灯泡亮 右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镁条、铝条表面产生 无色气泡 G (1)实验1中,电解质溶液为盐酸,镁条做原电池的 极。 【实验2】 将实验1中的电解质溶液换为NaOH溶液进行实验2。 (2)该小组同学认为,此时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Al + 2NaOH + 2H2O 据此推测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 实验2实际获得的现象如下:
装置 实验现象 i.电流计指针迅速向右偏转,镁条表面无气泡,铝条表面有气泡 ⅱ.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经零刻度后继续向左偏转。 镁条表面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气泡逸出,铝条表面持续有气泡逸出 (3)i中铝条表面放电的物质式溶解在溶液中的O2,则该电极反应式为 。 (4)ii中“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的原因是 。 【实验3和实验4】
为了排除Mg条的干扰,同学们重新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3和实验4,获得的实验现象如下:
编号 实验3 装置 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10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3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 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2NaAlO2 + 3H2↑,
实验4 煮沸冷却后的溶液 (5)根据实验3和实验4可获得的正确推论是 (填字母序号)。
A. 上述两装置中,开始时铜片表面得电子的物质是O2
B. 铜片表面开始产生气泡的时间长短与溶液中溶解氧的多少有关 C. 铜片表面产生的气泡为H2
D. 由“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能推测H+在铜片表面得电子
(4)由实验1~实验4可推知,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与与 等因素有关。
1
21.(10分)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研究FeCl3溶液和Na2S溶液的反应。
【实验一】 已知:FeS、Fe2S3均为黑色固体,均能溶于盐酸。H2S气体有臭鸡蛋气味。 同学们对黑色沉淀的成分提出两种假设:
ⅰ.Fe3+与S2?反应直接生成沉淀Fe2S3。ⅱ.Fe3+被S2?还原,生成沉淀FeS和S。 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 取少量FeS固体,加入稀盐酸 现象 固体溶解,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 取少量Fe2S3固体,加入稀盐酸 固体溶解,出现淡黄色浑浊,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资料,甲得出结论:黑色沉淀是Fe2S3。
(1) 0.1 mol·L? 1 Na2S溶液的pH为12.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 (2)乙认为甲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证实,黑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Fe2S3。Na2S溶液呈碱性,FeCl3溶液与其反
应不生成Fe(OH)3而生成Fe2S3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
步骤 操作 现象 开始时,局部产生少量的黑色沉淀,振荡,I II 继续滴加Na2S溶液 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量的黑色沉淀,振荡,沉淀不消失 黑色沉淀立即消失,同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4)进一步实验证实,步骤 I 中局部产生少量的黑色沉淀是Fe2S3,黑色沉淀溶解的主要
原因不是Fe2S3与溶液中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步骤 I 中黑色沉淀溶解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5)根据以上研究,FeCl3溶液和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与________相关。
2
19.(14分)某小组研究Na2S溶液与KMnO4溶液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 Ⅰ 滴加10滴(约0.3mL) 0.1mol/L Na2S溶液 实验过程 5mL 0.01mol/L酸性KMnO4溶液(H2SO4酸化Ⅱ 滴加10滴(约0.3mL) 0.01mol/L酸性KMnO4溶液(H2SO4酸化至PH=0) 5mL 0.1mol/LNa2S溶液 紫色变浅(pH<1),生成棕褐色溶液呈淡黄色(pH≈8),生成浅粉色实验现象 沉淀(MnO2) 沉淀(MnS) 2+
资料:ⅰ.MnO-4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
ⅱ. 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
(1)根据实验可知,Na2S具有________性。
-(2)甲同学预测实验I中S2–被氧化成SO23。
①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的预测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2–②乙同学取实验I中少量溶液进行实验,检测到有SO24,得出S被氧化成SO4的结论,丙同
学否定了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_。
2-2–③同学们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证实该条件下MnO-4的确可以将S氧化成SO4。
碳棒 碳棒
0.1mol/L Na2S溶液
a.右侧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
b.连通后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
(3)实验I的现象与资料i存在差异,其原因是新生成的产物(Mn2+)与过量的反应物(MnO-4)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实验II的现象与资料也不完全相符,丁同学猜想其原因与(3)相似,经验证猜想成立,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5)反思该实验,反应物相同,而现象不同,体现了物质变化不仅与其自身的性质有关,还与________因素有关。
3
18.( 14分)某实验小组研究溶液中AgNO3和Na2S的反应。
实验 试管 0.1 mol?L?1AgNO3溶试剂 滴管 0.1 mol?L?1Na2S溶液 现象 液 (pH = 4) (pH = 9) 出现黑色沉淀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a2S溶液pH > 7的原因: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认为黑色沉淀中可能含有Ag2O、Ag2S或Ag,设计实验验证。
?已知:i.浓硝酸能将Ag2S转化为Ag?和SO24;
ii.Ag2O能溶解在浓氨水中形成银氨溶液,而Ag2S和Ag均不能。
① 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Ag2S。
试剂1和试剂2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1和现象2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 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不含有...Ag2O,将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 步骤i 取少量银氨溶液,向其中滴加盐酸 步骤ii 取少量洗涤后的黑色沉淀,____________ ③ 经检验,沉淀不含有...Ag。
(3)实验小组同学认为AgNO3溶液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氧化Na2S,设计实验
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测得电压为a(a?0)。 对AgNO3溶液中氧化S2?的物质进行推测:
假设1: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Ag氧化了S2?; 假设2: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NO3氧化了S2?。
利用右图装置继续研究(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① 将0.1 mol?L?1的AgNO3溶液替换为_______溶液,记录电压为b(b?0)。 ② 上述实验证实了氧化S2?的物质中一定包含Ag,其证据是______。
4
???实验结论:AgNO3溶液与Na2S溶液的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有关。
17.(13分)某实验小组探究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一)提出猜想
(1)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提出猜想1和猜想2。
猜想1:HCHO + Cu(OH)2 △ Cu + CO↑+ 2H2O
猜想2:HCHO + 4Cu(OH)2 + 2NaOH △ 2Cu2O + Na2CO3 + 6H2O 猜想1和猜想2均体现了甲醛的 性。
(2)乙同学类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提出猜想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猜想3: 。 (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已知:可用银氨溶液检测CO,反应为CO + 2Ag(NH3)2OH 化,气囊略鼓起。
8mL 0.5mol/L CuSO4溶液
12mL 20% NaOH溶液 6mL 37% HCHO溶液
水
A
B
气囊
2Ag↓+ (NH4)2CO3 + 2NH3。
实验在如下装置中进行。反应结束后,A中生成紫红色固体沉淀物,C中银氨溶液无明显变
银氨溶液 C
(3)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试剂是 。 (4)装置B中水的作用是 。
(5)甲同学取A中反应后溶液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乙同学另取该溶液加入到BaCl2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实验方案明显不合理的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6)已知CuO 稀硫酸 Cu + CuSO。
2
4
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生成的紫红色固体沉淀物是Cu,其实验方案为 。 (三)得出结论
(7)写出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