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无机化学》各章小结

第一章 绪论

平衡理论 :四大平衡

理论部分 原子结构

1.无机化学 结构理论:, 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元素化合物

2.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态

古代化学

3.化学发展史: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速率

Δc(A)υ=Δt

2. 质量作用定律

元反应 aA + Bb Yy + Zz

abυ = k c (A) c (B)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 浓度, 催化剂, 其它.

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的进行;温度降低又会减慢反应的进行。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 如相接触面等。在非均匀系统中进行的反应,如固体和液体,固体和气体或液体和气体的反应等,除了上述的几种因素外,还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机会有关。超声波、紫外线、激光和高能射线等会对某些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

4. 化学反应理论: 碰撞理论, 过渡态理论 碰撞理论有两个要点:恰当取向,足够的能量。 过渡态理论主要应用于有机化学。

1

5. 化学平衡: 标准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1)平衡常数为一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度。对同类反应而言,K值越大,反应朝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2)书写和应用平衡常数须注意以下几点

a. 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必须是在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应的值。生成物为分子项,反应物为分母项,式中各物质浓度或分压的指数,就是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气体只可以用分压表示,而不能用浓度表示,这与气体规定的标准状态有关。

b.平衡常数表达式必须与计量方程式相对应,同一化学反应以不同计量方程式表示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其数值也不同。

c.反应式中若有纯故态、纯液态,他们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必列出。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反应有水参加,由于作用掉的水分子数与总的水分子数相比微不足道,故水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合并入平衡常数,不必出现在平衡关系式中。

由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而改变,使用是须注意相应的温度

(3)平衡移动原理 如以某种形式改变一个平衡系统的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a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b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力变化只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反应平衡系统有影响 在恒温下增大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平

衡向气体分子数的方向移动

c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变化时,主要改变了平衡常数,从而导致平衡的移动。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常数变小。此时,反应商大于平衡

常数,平衡将向左移动。反之,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此时,反应商小于平衡常数,平衡将向右移动。

d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由

2

于它以同样倍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平衡常数K?并不改变,因此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6. 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1.强电解质溶液 表观电离度 2.水的离解 H2O Kw = 1014 3. 酸碱指示剂

4.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Ka 弱酸电离常数

Kb 弱碱电离常数

5.稀释定律,一元弱酸碱与多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

6.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同离子效应:在若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离解度降低的现象。

缓冲溶液: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溶液,缓冲溶液通常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所组成。

7.盐类水解

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弱酸弱碱盐,强酸强碱盐 8.水解平衡及影响因素 温度,溶液酸碱性等。 9.酸碱质子理论

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质子酸可以是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质子碱也可以是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酸碱共轭关系

根据质子理论,酸给出质子后剩余的部分就称为碱,因为它具有接受质子

H+ +OH-

的能力;碱接受质子后就变成了酸。此所谓“酸中有碱,碱能变酸”。相互依存

10.沉淀和溶解平衡 容度积,容度积规则,盐效应

(1) Q>K?sp,溶液呈过饱和状态,有沉淀从溶液中析出,直到溶液呈饱和状态.

3

(2) Q

始溶解,直到溶液饱和.

(3) Q=K?sp,溶液为饱和状态,沉淀和溶解处于动态平衡. 此即溶度积规则,它是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重要依据. 11. 沉淀的溶解,转化 第四章 氧化和还原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氧化值 (形式电荷),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中性分子分子中,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为零,离子中,元素或多元素的氧化值之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

氧化还原电对,如Cu2+/Cu ,Fe3+/Fe2+ 2. 离子电子法配平

原则:电子总数相等;原子总数相等 适用于溶液体系。 3.原电池

原电池的组成:至少两个电对,有象盐桥那样能连起来的装置。电极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Cu-Zn原电池符号,电极反应,电池反应。作为本章的重点必须掌握。 4.电极电势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电势,电池符号Eθ

本教材使用的电极电势是还原电极电势,一定要注意和其它教材区别,尤其一些老教材。注意: Cu2+ + 2e- = Cu 与 Cu –2e- =Cu2+ 的区别。 5.Nerst方程 6.电极电势的应用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 7.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元素电势图:元素不同的氧化值,按照有高到低的顺序排成一行,在相邻两个物种之间用直线相连,表示一个电对,并在直线上标明此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值。

应用元素电势图可以进行歧化反应的能否发生的判断。左电对电极电势大于右电对电极电势,则会发生歧化反应,反之,发生逆歧化反应。

另外,应用元素电势图,可以综合评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的判

4

断。如教材对氯及其氧化物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的性质进行的评价。 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轨道,电子云,四个量子数,Pauling 能级图

量子数,电子层,电子亚层之间的关系,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主量子数 1 2 3 4 电子层 K L M N 角量子数 0 1 2 3

电子亚层 s p d f 每个亚层电子数 2 6 10 14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2 8 18 32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理,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排布式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与元素周期律

周期与能级组,族与价电子构型,周期表元素分区。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

第六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1. 化学键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

分类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吸引作用

金属键:金属原子、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

3.共价键理论要点:配对原则和最大重叠原则

5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平衡理论:四大平衡理论部分原子结构1.无机化学结构理论:,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5vv2001eq0zdc5257g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