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对福州“三坊七巷”的简要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对福州“三坊七巷”的简要研究

【摘要】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缘起于西晋末的永嘉年间,成于宋代,遗留至今,逐渐成为福州的品牌文化。其建筑风格独特,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从古至今,人杰地灵,诸多名人曾聚居于此。如今,政府对其进行了保护修缮,合理规划,让这片文化瑰宝能更久远地流传下去。

【主题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旅游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以西。东邻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安泰河。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及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三坊七巷的兴衰历史。三坊七巷缘起于西晋末的永嘉年间,成于宋代。到了南宋,三坊七巷成为城市责族仕夫的聚居地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晚清民国初,三坊七巷达到了其发展的高峰期。首先是周围形成了候官衙、圣庙、学府、抚院使署等官方建筑和场所。其次,优越的区位和居住传统吸引了更多的贵族、学者、仕夫来此居住。从人文意义上说,三坊七巷迎来了它的中兴期。到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城和三坊七巷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口大量外流。解放后,在城市大建设和道路拓宽的背景下三坊七巷仅剩下两坊五巷保留原有风貌。同时因居住人口密集,沿街聚集了大量商业,三坊七巷成为城市商住功能混合的聚集区。同时,由于长期缺乏统一规划和维修保护,破坏性开发、建设违章措建和老化现象严重,生活条件不断下降,三坊七巷到了濒临毁灭性破坏的地步。过眼云烟,三坊七巷由兴及衰,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市变迁、人文生活的最佳印记,集中体现了多种城市文化变触而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

三坊七巷有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三坊七巷总占地约45公顷,目前,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约159座,其中包括“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保护

单位9处。坊坊相连、巷巷相通,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等。但如今,随着岁月的洗礼,经久失修造成的残缺破败以及人为地翻新,使得这片瑰宝级别的居民古宅渐渐失去了其古香古色的特色,让人心生惋惜。

下面介绍下三坊七巷的著名人物。自唐代形成之时,这里便是贵族和土大夫的聚居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 “三坊七巷”在清末明初之时更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这一时期的“三坊七巷” 涌现出了大量的对当时社会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中国近现代史上百余名风云人物曾在此居住,严复、沈葆桢、林旭、林觉民、林微因、谢冰心、郁达夫、庐隐、郭化若、陈李良、陈衍、甘国宝??因此,用人杰地灵来形容三坊七巷一点也不为过,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

目前,三坊七巷的老建筑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原来只能容纳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现在分割成若干小户,硬是挤进大量人口,老屋超负荷使用,又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有些住户在老屋的红色木门外加上了防盗门,门头屋多变成阴暗的杂物间,屋内的木地板大都破败不堪,不得不在上面另搭几片三合板,免得走路时一脚踩空,厅堂被封起来自成一间,往往要通过长长的阴深的走道,走到后面,又是新的一家了。天井也被分割出一些地方围成厨房,井水发臭,都被盖了板,鱼池没了,变成衣洗脚的水池,屋内的雕刻七零八落,难得有完好的。虽然这片古宅破败不堪,但是,三坊七巷承载着老福州的记忆,折射出老福州的精神和性格,这个“福州规模最大的明清传统居住街区”,在轰轰烈烈搞建设的现代化的福州城中,不过是弹丸之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我们的城市留下这一点点的记忆?市政府对三坊七巷的保护重建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我们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统筹资金方面,政府慷慨解难,大力拨款,还发动社会经济实体与有识之士进行捐款,为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物质的贡献。在居民安置家业方面,政府给出了优惠政策让居民在外置房,逐步迁出了一部分人口,缓解三坊七巷的人口压力。对还能修葺的房屋进行了加固翻新,使其能得以更好的保存。在传统

的文化方面,政府对南后街的沿街店面进行了整改与重建,低档次的服装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花灯点、书法店、古玩店,打造了一条文化街,另外也让一些福州老字号的商店进驻南后街。同时,找到一些与三坊七巷有关的历史记载,对相关的历史遗存加以标记,增强了历史感,也使历史得以延续而不被遗忘。再有,对福州特色的闽剧、评书予以了扶植,在三坊七巷中为其留出了舞台,定期举办活动,根本上挽救几近消亡的传统戏剧文化。正是珍贵的文化、风俗、精神面貌等得到保存,历史才能得到保存,物质的遗存只是它们的载体,是旧有的文化生活发生的场所。如果文化逝去了而得不到延续,场所的遗存也失去意义,得不到认同,成为历史的废墟。

正是由于三坊七巷的保护与修建,政府也借旅游开发打造其文化形象。由于保存下来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遗迹展示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突出展现了福州特有的历史古城风貌。政府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旅游品牌的核心,努力打造福州“古建筑特色之旅”的品牌,从而形成福州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的重头产品,把“三坊七巷”打造成—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旅游景区。每到节假日,三坊七巷的游客都络绎不绝,有的福州本地的居民前来走坊窜巷,有的是外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购物。到了元宵佳节,更是花灯高挂,个相媲美,人潮涌动,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氛围。政府为了促进三坊七巷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特殊景点增设了门票,但收费与普通市民的收入相适应,还配备了一些解说员,激发了游客对历史的兴趣,前来的人不少。

三坊七巷作为福州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景点,代表着有福之州的灿烂文明与历史文化。青瓦白墙石板路,从外表上看朴实不起眼,细细体会便会发现其中内涵丰富,精致非常,值得慢慢品味的细节很多,正如福州这个城市,古老却海纳百川,有着无止尽的韵味。

参考文献

【1】 林岷,《福州的三坊七巷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十大名街”的遐思》.散文天地. 【2】 官晓晶,《为城市留一点记忆--福州三坊七巷现状调查及几点保护建议》.福建建筑,

2006年第三期.

【3】 杨翼飞,《边界·梳理·重塑——记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建筑历史,2008年第四期.

对福州“三坊七巷”的简要研究

对福州“三坊七巷”的简要研究【摘要】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缘起于西晋末的永嘉年间,成于宋代,遗留至今,逐渐成为福州的品牌文化。其建筑风格独特,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从古至今,人杰地灵,诸多名人曾聚居于此。如今,政府对其进行了保护修缮,合理规划,让这片文化瑰宝能更久远地流传下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5vbx0ayhj3blzb1bwa62p7v43zg0p00hv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