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聘请专家来校指导 小 计 合 计 10 30 10 30 60 20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深入调研,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年针对 “双元主体、分段实训、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组织企业技术人员、专职教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对现有校企合作机制进行调研、评估,形成调研评估报告。根据调研评估报告调整现有合作机制,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实训作业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同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校企双方的权限和责任,确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和实训兼职教师的岗位职责与管理制度。 2.调整合作企业数量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现有校外合作企业的数量,两年内扩充3家校企合作单位,构筑起“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岗位实习”三级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创造更多的学生实习岗位,安排更多的学生实习。
3.成立以专业办产业的校中企业——扬帆广告设计公司,以办公自动化、平面广告设计、人像美容设计和网站建设为经营项目,对内实训、对外技术服务。
(1)组成专家组对市场进行调研,考核所需设备、技术、人员以及设计公司发展前景。
(2)根据相关政策进行设备的采购、安装,争取在半年内使公司可以试运行。
(3)制定学生实训实习相关制度,每学期安排在校学生观摩实训和顶岗实习。
(4)调整公司岗位安排,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4.进一步拓展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开展教学资源输出,重点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条件,为社会和行业开展技术培训、专题技术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服务;为XX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服务;通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提供各种技术支持服务;建设共享性教学资源库,搭建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并以此带动专业服务能力提升。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推进市场化办学进程,两年内为社会和行业培训达500人次以上。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完善基础实训室
与企业技术专家研讨,进一步拓展计算机基础、网页制作、硬件维修等专业实训室的实践教学功能,及时更新、购臵计算机等设备,使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95%以上。2012年7月完成对各专业实训室扩容,达到各实验能同时容纳300人同步实训的规模。
(2)扩建多功能计算机实训中心
与锐捷网络公司的资深专家共同论证、设计扩建多功能计算机实训中心方案,增加网络实训设备,电子商务初级实训设备,多媒体实训设备等缓解实训工位紧张现状,提高实训室的实用性,确保实训效果真实性(仿真性),充分体现专业课教学的职业特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6.完善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该专业已拥有3个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与使用使本专业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为进一步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新增实训基地3个,即美佳达科技网络公司、京德广告有限公司、XX一鸣电子城,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需要。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序号 1 2 3 实训基地名称 美佳达科技网络公司 京德广告有限公司 XX一鸣电子城 主要功能 网络搭建 平面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装 实训基地性质 顶岗实习 实习实训 假期实习 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经费预算表
经费预算(万元) 序号 1 2 3 4 5 6 建设项目 2013.7- 2014.7 2014.7- 2015.7 小计 制度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聘请专家来校讲座 专业办企业——广告工作 合 计 总 计 2 430000 5 2 196000 5 626000 10
五、建设进度
项目之初成立有行业资深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及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项目论证小组,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资料,提高对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认识,明确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与艰巨性,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计划,逐步实施。
要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论证,与项目组共同研究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专业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岗位标准,以 “双元主体、重徳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按实际需求岗位标准要求修订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研发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用教材;建设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了使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实训室,扩建网络技术中心,新建综合布线技术实训中心,从而实现校内实训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开展教学资源输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同类学校提供服务。
本着“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的总体思路,第一年着重基础资料的收集;包括各种计划、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过程记录及阶段性经验总结;课程体系改革实施5321工程(5门核心优质课,3本校本教材初稿、2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1门省级标准精品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2345工程(2名学科带头人、3人参加国家级以上培训、至少4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5名骨干教师);建立不少于8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按需聘请2-3名企业专家教师来校任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专业竞赛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实训室,初步完成综合布线技术实训中心建设。
第二年突出对项目实施中问题、经验的汇总与材料总结;修订、完善课程设臵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各种实习、实训的规章制度编制;继续深入课程体系改革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5门优质核心课、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修订3本校本教材,进行3项省级课题的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2345工程;建立不少于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并注意总结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搭建公共教学平台,以此带动本地区本专业(群)服务能力提升;扩建网络技术实训中心,完善综合布线技术实训中心。
七、保障措施
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是专业建设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保障:
(一)组织机构保障
为确保建设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及时落实到位,我校拟成立以校领导为领导核心,计算机应用专业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项目建设小组。另外,邀请相关高校专业领域资深教师、企业一线工程师、技术专家、及我学校一线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项目建设小组。小组人员的搭配力争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企业与学校兼顾为原则。要求建设过程中周密科学地工作,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都明确目标,确保各项工作在强有力的领导下顺利进行,做到各项建设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项目建设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调度、监控、检查,对项目建立定期自评、督查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整改落实。用足用好教育部项目建设经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学校自筹经费,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二)制度保障
为切实保证项目的建设和资金的正确使用,按照国家、省、市相关制度实施项目建设,并加强本项目的专项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和工作机制,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为建设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保障制度,包括“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专业人才引进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教学物品采购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项目跟踪检查反馈管理制度”等,提供项目实施的政策保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三)项目经费保障 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建设计划拟投370万元。其中有国家拨款投资300万,学校自筹70万。
根据建设的需要,其中5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主要用于成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实训教材研发,教科研项目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37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用于“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任教,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聘请职教专家讲学及教师其他业务能力提高培训。100万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主要用于组建计数机应用及信息技术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网络搭建实训机房建设与完善,影视、动漫实训室建设(升级、软件购臵),平面设计实训机房建设与完善。 (四)人力资源保障
内培外引双管齐下,加强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切实保证新教师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安排专任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系统安排专业团队教师参加国内、外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培训。大力引进或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从高等院校吸收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加入教学团队,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预期效益
通过建设,力争将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打造成具有中职示范性的重点专业专业,带动XX市及周边城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为黑龙江省以东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带动IT产业的发展,使我校成为XX市计算机应用行业技能人才的优质输送基地。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根据 “双元主体、分段实训、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了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合理使用的教学模式;以“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开发3门具有专业特色的主干教材及配套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库,通过教材编写提高编写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带动其他专业教师发展,使教师的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师资队伍
通过参加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两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使专业带头的比例增加12.5%;培养骨干教师4人,使骨干教师的比例增加25%;新培养“双师型”教师5人,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引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人,使兼职教师比列增加25%;聘请挂职的行业技术专家2人,使师资队伍中的行业技术专家比例增加12.5%。从而形成素质精良、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专兼结合师资团队,使职称、学历、类型、年龄等结构更加合理,达到数量、水平更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和培养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效果。
(三) 校企合作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每年至少与1家以上企业签定校企合作协议;每年至少输送5名教师到企业实践;深入调研,每年至少聘请1名以上的行业技术专家来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每年为2到3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从而实现校企互动,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四)实训基地
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实训实习设备,使实习实训条件达到领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每年能为企业输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100人。同时为也能为企业和社提供培训服务,培训人次可达到每年100人,使教师培养、实习教学、学生就业等校企合作项目质量明显提高。两年内至少与3家以上的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既能用于教学实践,也能用于企业生产,达到产学结合的效果。
项目建设小组组织机构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主要成员:
企业参加人员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