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总结:
健康管理师包含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2个专业。基础知识分为16个章节,全书共352页,内容丰富、知识点多。
考试题型剖析:1、上午基础知识考题分两部分,70单选+30多选,单选多选的分值都是每题1分。多选题少选多选都没分。 2、下午技能操作考题分两部分,58单选(共用题干单项选择题)+42不定项选择(案例分析题),具体题目数量以实际考试为准。 现特别结合教材和练习重点,归纳了每章节的重点知识!以下按教材章节顺序,有些相关内容顺序会有调整。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
1、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
(1)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基础方法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为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用以了解和分析不同疾病的分布规律、找出决定健康的因素,评价干预方法效果。
环境卫生科学:(包括环境、职业、食品卫生,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化学)主要研究人们周围环境特别是物质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控制各种物质环境因素,达到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
社会和行为科学:(包括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研究社会因素和行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从而采取有针对的社会卫生和行为干预措施来促进人们的健康。
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法、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医院管理)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卫生体系内部有关的政策、经济效益以及管理制度和机制,从而保证卫生服务质量、效率、效果和效用。
妇幼卫生、儿少卫生等学科主要是针对不同特定人群的特点而设立的。
(2)预防医学的特点:①工作对象: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策略措施:既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③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的关系。
2、健康影响的四大因素 (1)环境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人际关系、受教育程度、工作就业条件。
2)物质环境:A按性质分:①生物环境(寄生虫、细菌);②化学环境(农药、苯、铅、汞等有机无机化学物);③物理环境(温度、湿度、气流、气压);④建筑环境(住房工作场所,道路的设计绿化)。生物、化学、物理,以空气、水、土壤和食物为载体。
B按来源分:①自然环境;②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是最重要的大气污染来源);③农业耕种。
(2)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系尤为密切,绝大多数慢性病都与四种行为危险因素密切相关:①吸烟、②过量饮酒、③缺乏身体活动和④不合理饮食(包括过多摄入饱和脂肪、精制糖、食盐,水果蔬菜摄入不足)。还有⑤吸毒、⑥药物依赖、⑦不安全性行为、⑧危险驾、乘行为。
(3)生物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包括遗传,免疫,生长,发育,衰老。遗传因素也会造成机体对某些环境污染物易感的重要因素,如肝肾功能不好者对解毒代谢功能受影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后代患相同病的概率更大。 (4)卫生服务:(健康服务因素)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的服务网络、经济投入、合理的卫生资源的配置。 考题:不属于健康相关行业的环境影响因素:A家庭与教育;B经济发展;C环境污染;D大众传播。
3、健康生态学模型:环境—人群—健康。 分为5层:
①核心层:先天的个体物质(年龄、性别、种族、易感基因等生物遗传因素); ②第2层:个体的行为(行为与生活方式); ③第3层:个人家庭社区的人际网络(精神层面); ④第4层:生活与工作条件(物质层面);
⑤最外层:全球、国家、当地的社会、经济、卫生、环境、政治因素。
4、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有几个明确的阶段(疾病自然史):病理发生期、症状发生前期、临床期、结局。 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死亡)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人的健康问题的出现,是一个从接触健康危险因素、机体内病理变化从小到大,最后导致临床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尚未发生前,根本性预防)。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包括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对象:个体和整个公众(群体)。 1)个体措施:
①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合理营养、体格锻炼、培养良好行为与生活方式、行为干预、自我保健、预防性咨询指导); ②预防接种;
③婚前检查、产前咨询、(预防遗传性疾病、切断性传播途径、优生优育、生长发育评估); ④(妊娠、儿童、妇女、老年人、自我)卫生保健;
⑤化学预防(高危个体服用药物预防疾病):A孕期妇女补叶酸;B育龄、怀孕、幼儿补铁;C补氟防龋;D阿司匹林防心脑血管病; ⑥职业病、医源性疾病,←(病因明确、单一的,针对病因预防); ⑦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因尚未肯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有效)。 2)公众(群体)措施:
⑧公共政策、法律、规章制度、大众传播、(大众禁烟、体育场所、健康讲座); ⑨食品、交通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公众健康意识; ⑩环境保护、卫生治理。
任何疾病都应强调一级预防,无论致病因子是否明确(最重要)。
(2)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症状发生前)。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达到“三早”的根本办法是宣传。对象:临床前期、高危人群。 措施:①普查、筛检、定期检查、多做体检、自我检查、产前检查;
②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 ③提高诊断水平,建立疾病监测。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象:已患病人群。 措施:①治疗与康复、功能恢复、心理康复; ②家庭护理指导;
③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社会活动,延长寿命;
④病因和危险因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只有第三级预防);
⑤临床期预防、并发症和伤残预防。
5、预防保健目的:1)消极方面(被动):疾病防治、减少罹患、伤害、残障及早发性死亡、降低患病率及死亡率。
2)积极方面(主动):健康提升(促进)、达成身心、社会等健康安适、生活功能、生命品质、延长寿命。 6、临床预防服务:①指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高危人群)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②临床预防服务主体是临床医务人员,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社区预防服务主体是公共卫生人员,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③临床预防服务是临床环境下,第一级预防与第二级预防的结合。⑤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对象是无症状的个体(高危的个体)。
7、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1)健康咨询、(2)健康筛查、(3)化学预防、(4)预防接种。
(1)健康咨询:收集健康危险因素,制定改变的不健康行为的计划,并随访其执行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国,使自觉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减轻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健康咨询的内容:劝阻吸烟、增进身体活动、合理饮食、保持正常体重、预防意外伤害和事故,预防艾滋病(HIV)及其他性传播疾病(一级预防)。是临床预防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
(2)健康筛检: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健康缺陷的人,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属于第二级预防。
1)健康筛查的特点:是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的年龄和性别,来确定间隔多长时间来开展什么检查。 2)健康筛查的内容:定期量血压、称体重、胆固醇测定,听力测试,乳腺筛查等。
1.高血压的6项高危因素:①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②超重或肥胖和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③高钠、低钾膳食;④年龄≥55岁;⑤高血压家族史;⑥长期每日饮白酒≥100ml。
2.血压测量:A18岁以上成年人在130/85mmHg以下者,每2年检查1次血压;B辖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3次测量);C有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3.血脂检查:A20-40岁,每5年测一次;B40岁以上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C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1次血脂。
4.可通过筛查,可有效发现早期疾病的:①高血压;②青光眼、弱视;③子宫颈癌;④直肠癌。
(3)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来预防某些疾病。已出现症状的、有既往病史的,使用上述任何物质来治疗预防疾病,都不是化学预防。 1)常用化学预防包括:①对育龄或怀孕的妇女和幼儿补充铁来降低罹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
②孕期妇女补充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婴儿出生的危险; ③补充氟化物降低龋齿患病率;
④特定人群采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脑卒中以及某些肿瘤。
(4)预防接种:目的,是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
8、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1)健康咨询、(2)健康筛查、(3)化学预防、(4)预防接种。
按照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预防干预活动一般包括:①健康咨询指导;②实验室检查;③疾病的早期筛检;④现患管理和随访。(不包括,免疫接种)
9、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指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
个体健康维护计划:在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而计划一系列干预措施。 10、社区:指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在地域上可能是重合的;社区边界比较模糊,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 11、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1)社区预防服务主体是公共卫生人员,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 (2)开展内容:①疾病预防;②健康促进;③健康保护。
(3)遵循原则:①以健康为中心;②以人群为对象;③以需求为导向;④多部门合作;⑤人人参与。
1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体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辖区内常住居民(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和非户籍居民)的健康档案,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
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2)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 (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孕早中晚期的健康管理和产后探访、健康检查。新生儿3日内随访。
(6)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65岁以上老人每年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 (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35岁以上居民进行筛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年一次全面健康检查。 (8)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高危人群每年测量1次空腹血糖,确诊患者每年4次测量,4次随访,每年1次全面体检。 (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首先监护人是配偶。(未成年人是父母)
(10)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推介转诊。72小时之内探访确诊的常驻肺结核患者。
(11)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0至36个月内常住儿童,对其家长进行相应的儿
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传染病的发现、登记、上报、应急处理措施。
1)甲类:鼠疫、霍乱、(黄热病);乙类:非典、埃博拉、禽流感、黄热病等;要求2小时内报告。其他乙类和丙类:流感、风疹、腮腺炎等;要求24小时内报告。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指突然发生、B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C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D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E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3)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①食品安全信息报告、②职业卫生咨询指导、③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④学校卫生服务、⑤非法行医
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⑥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
13、职业病:1)直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诊断先决条件是职业史) 2)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个病种:A尘肺、B间皮瘤(接触石棉)、C噪声聋、D高温作业中暑(①热/日射病;②热痉
挛;③热衰竭);E金属烟热、滑囊炎(限井下工人)、淋巴管闭塞症、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
14、工作有关疾病:1)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 2)促使潜在疾病显露或加重病情。
3)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可使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
4)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A矿工的消化性溃疡、B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
15、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直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可消除或减少疾病发生。
2)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是可检测和识别的。
3)群体发病。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患者。 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 5)职业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6)重在预防(属第一级预防)。
16、职业病诊断和证明书:1)职业病诊断,由省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2)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由参与诊断的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
生机构审核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