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学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实践报告
题 目___ __ ___ _ _ 学 院___ __ ___ _ _ 班 级___ _ ___ _ _ 作 者__ __ ___ _ _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日期: 年 月 日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正文写作要求:
(一)篇名: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可加副篇名。
(二)作者署名:作者署名置于篇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
(三)作者单位:作者应标明所在院、专业及班级,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如:(经管学院 会计专业151班)。
(四)摘要:摘要是文章主要论点的客观陈述,应能客观地反映实践报告(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一般不超过300字。
(五)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实践报告(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5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六)正文: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依次用“一”、 “二”、 “三” ……;“(一)”、“(二)”、“(三)”……;“1”、 “2” 、“3” ……;“(1)”、“(2)”、“(3)”……;“①”、“①”、“①”……等表示。表格采用三线表编制,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则置于表格下方,表内数字要对齐;插图要标明图序、图题。引文一定要核对原文,做到准确无误。
(七)参考文献:采用文末注的形式,用“[1]、[2]、[3]......”表示。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范文一:
浙江省武义县“下山脱贫”成效实证调查
□□□ □□□等
(经管学院 会计151班)
【摘要】下山脱贫,是中央、省、市、县对于欠发达乡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
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上级政府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1993年起,武义县正式颁布了全省第一个专门引导和鼓励农民下山脱贫的县政府令———《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迁移实行办法》,开始下山脱贫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381个自然村、16081户、48934人实现了下山脱贫。我们以浙江省“下山脱贫”工程最典型的武义县为例进行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及采访和问卷的整理,真实客观地反应并总结武义县“下山脱贫”政策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武义县;下山脱贫;成效;调研
一、引言
武义下山脱贫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范例”被纳入《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10年》画册,作为典型在2004年5月的“全球扶贫大会”上作交流。今年暑期,我们组织社会实践队来到武义,通过对金阳村、新九龙山村及马口区域等的深入研究调查,了解并掌握了这些地区“下山脱贫”的最新状况,总结武义县“下山脱贫”的成效,同时为其他省市开展扶贫攻坚战与下山脱贫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经过反复修改之后,我们得出《武义县“下山脱贫”成效调查问卷表》(见附录)。
调查目的意义:获取数据与信息,调查浙江省武义县“下山脱贫“成效,总结下山村民成功实现脱贫致富的道路,为其他地区开展下山脱贫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及思考。
调查主要内容:通过对金阳村、新九龙村和马口区域的调查,了解移民下山的村民的收入水平变化、职业结构变化、特色产业发展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从而掌握武义县下山脱贫的成效。
调查方案设计:通过走访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生活环境查看、对村干部乡干部及部分村民进行访谈、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取证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数据与信息。
调查实施情况:全组分为三个小分队,分别对浙江省武义县金阳村、新九龙山村和马口区域下山脱贫的村民及负责的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在15天的社会实践中,顺利地完成了问卷200余份、无数访谈、遍布村庄各角落的走访及通过各途径的收集信息与取证任务。
三、调研数据与结果分析
(一)从三地的调查数据看武义下山脱贫成效 1.下山搬迁工程大,移民人居得改善
金阳村是原柳城镇大岭头行政村的大岭头和大坑两个自然村(原再柳城畲族镇的东南部,海拔900多米高的山里)、原同镇梁家山行政村的外岗自然村及原桃溪镇锦后行政(下略)
(指导老师:□□□)
3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范文二:
关于萧山区所前镇杜家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等
( 经管学院 会计152班)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早已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划策,尽量提供些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利用暑假两周时间,到萧山区所前镇杜家村进行了一次小型的调查研究活动。希望本次调研能够对当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些建设性的建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力量。
【关键词】萧山区所前镇杜家村;新农村;建设;调查
杜家村地处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四面环山,是个具有明显山乡特色的村庄,现共有农户129户,413人, 主产杨梅、茶叶、桃子等。现拥有土地面积5026亩,耕地面积145亩,其中水田105亩,旱田40亩;山林面积5881亩,全村经济林面积592亩;2006年粮食总产量97吨,茶叶总产量5吨。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0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6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益2.4万元,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2.33万元。村子的农业和经济建设发展在所前镇18个行政村中处于中等水平。
一、调研内容及方法
(一)调研内容
本次小型调研主要围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村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看法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如下:
1.文化教育方面。调研内容涉及村民文化生活、教育程度、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和对于报刊杂志类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方面的需求。
2.医疗卫生方面。调研内容涉及村内医疗保险制度及村民对此的满意度,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情况,日常小病的治疗等。
3.村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看法。这方面主要是调研村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度及期望度。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访谈、查阅文献及记录材料等方法。
二、调研情况分析
我们共对全村66位村民进行调研,其中男30位,女36位,年龄跨度从十七八岁的学生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一)村民家庭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中农民家庭基本情况主要涉及调查对象家庭的人口数、人均月收入以及收入的用途等相关指标,主要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4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1. 家庭人口数
在被调查的66位村民中,家庭人口为5人和4人的为最多,大概各自占31%左右,如下图所示:
农民家庭人口数状况6人以上2%6人11%5人31%3人及以下25%4人31%3人及以下4人5人6人6人以上
图1 被调查对象家庭人口数状况 2. 月收入
在本次对村民收入的调研中,我只调研了月收入,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收入情况 收入分段区间 500元以下 月收入 500-1000元 1000-1500元 1500元以上 样本数 37 20 7 2 样本比例 30.30% 56.06% 10.61% 3.03% 表1 村民月收入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村民月收入普遍较低,其中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占了约30%,而月收入在500元和1000元之间的,占了约56%。
3. 村民收入用途
通过调查,从样本数据中整理的得出,村民的收入将近一半用于平常生活费,1/3左右用于子女的学费。具体见下图:
5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村民收入用途其他(化肥,农药等), 7,11%学费, 21,32%平常生活费, 28,43%医疗, 9,14%
图 2 村民收入用途
(二)文化生活医疗保险等情况 1.村民的休息时间安排
调查问卷显示,有45.5%的村民在工作之余会选择做家务,而43.9%的村民会选择看电视或者录象,其余有5.3%的村民选择打麻将,5.3%的村民选择看书。另外,在问及村民会看什么电视节目,有45.5%选择看新闻,37.9%选择看电视剧,其余16.6%选择看关于农业技术和反映农村的节目。而村民对于新建造的活动室,有15.2%选择去活动、看书,65.2%选择不去,其余的村民都不确定。
2.关于医疗保险
被调查的所有村民都表示村里有医疗保险,大部分都交纳了保险费,少部分村民因家庭经济贫困没有交纳。村里的医疗保险制度如下:每年上交20元,如果治病花费500元以上,则可以从医疗保险中报销一部分医药费。然而这种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位买过保险并且报销到医疗费用的村民透露,报销的程序复杂,时间很长,同时真正能拿到的钱又很少;而据一些没报销到费用的村民反映,报销条件的底限(500元)太高,日常医药费一两百的病没办法报销,而这笔费用对于农民来说又相当高。尽管如此,对于这项制度的满意度仍然很高,达87.9%。另外,村民在生病时,去村里的“赤脚医生”那看病的占71.2%,自己吃点药的占15.2%,其余剩下的极少部分村民选择到村外的医院看病。
3.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看法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0.6%的村民表示听说过,而其余39.4%的村民表示还不知道。而在阻碍该村发展因素的调查中,交通、资金、文化、信息这四大因素所占比例较高。具体数据如下图:
阻碍村庄发展因素50454035302520151050交通不便,46文化素质低,31信息闭塞,21资金不足,40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文化素质低资金不足
图 3 村民对村庄发展阻碍因素看法
????????????????????????????。(下略)(指导老师:□□□)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