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一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1)定义: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2)装置及操作要领: 2、蒸发
(1)定义:将溶液浓缩、溶剂汽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2)装置及操作要领: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热蒸发皿使液体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
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盛液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 ——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蒸发过程中的两种结晶方式:
①蒸发结晶:通过减少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KNO3. ②冷却结晶:通过降温而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NaCl。 3.蒸馏
(1)定义: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仪器装置:
(3)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平齐;②加沸石(或碎瓷片);
③冷凝水“低进高出”;④不可蒸干 4、萃取和分液
(1)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2)操作方法: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其量不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2/3,盖好玻璃塞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选用萃取剂时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一般是水)互不相容。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其在原溶剂(一般是水)中的溶解度。 5、重结晶
(1)定义: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出来的过程。 (2)实验操作:
①将需要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于沸腾或接近沸腾的适宜溶剂中; ②将热溶液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的杂质; ③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 ④滤出晶体,必要时用适宜的溶剂洗涤晶体。 (3)正确地选择重结晶的溶剂: ①不与产品发生化学反应;
②高温时,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低温时则很小;
③杂质的溶解度或是很大(欲纯化的试剂结晶析出时,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是很小(杂质在热过滤时被除去); ④沸点不宜太高,以免该溶剂在结晶和重结晶时附着在晶体表面而不易被除尽。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步骤:(1)计算(2)称量 (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 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配制过程示意图:
2、 所用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 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 容量瓶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 误差分析
可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天平砝码已生锈 用量筒量取需稀释的溶液时仰视读数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溶液未冷却就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砝码残缺 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使用游码) 没有洗涤烧杯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溶质已潮解或含有其他杂质 定容摇匀后又加蒸馏水 用量筒量取需稀释的溶液时俯视读数 定容时蒸馏水加多后用吸管吸出 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洒在容量瓶外
因变量 n/mol 增大 增大 不变 不变 减小 减小 减小 不变 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 减小 不变 不变 减小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增大 不变 增大 不变 不变 不变 V/L c/mol.L-1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