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突破新课改瓶颈的几点体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突破新课改瓶颈的几点

体会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突破新课改“瓶颈”的几点体会

姓名:万公峰

单位: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2011年03月08日

突破新课改“瓶颈”的几点体会

台前县第一高级高中 万公峰

【内容摘要】:2008年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旧有的教学不同,不管是教材内容还是课堂教学方式,新课标教学都有了新的变化。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一线教师面临着诸多的困惑,比如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体会,教学方法的不适应等等。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我想就教学上的点滴心得写出,以供同行参考,共同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模式 困惑 反思

高中新课改的推行,对改变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它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困难更是不少,一些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突破新课改的这些“瓶颈”,是一线教师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课改教学中的困惑

(一)高一学生基础差,他们的知识体系与新课标模块式的教学体系相脱节

现行的高中新课程是建立在初中已经学过且扎实地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对高中阶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事实上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我市现行的中考制度是历史实行开卷考,学生连基本的必要的识记都谈不上,更不用说理解和掌握了。比如说,在讲到中国古代社会形态时,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初中历史基础的薄弱是新课改教学的一大障碍。

(二)教学方法上的不完善导致教学实际效果与新课标要求有很大差距

高中的一线教师大多是从事多年的老教师,在新课标推行起初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法和没有真正地领会新课标的内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都不同程度地沿用了旧有的方式,课堂气氛并不活跃,走上了“满堂问式”的道路,导致表面上虽然活动,实质上却是“满堂灌”的翻版。再不然就是,教师刻意强调学生活动的花样性,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唱歌,看多媒体,展示自己的资料,然后让学生作诗概括本节课的内容。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兴趣却实是调动起来了,积极性很高。但是从时间上来看,一节课让学生不断的活动,根本没有时间去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我想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求。它过分强化了教学目标的某些要求,同时也削弱了某些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更不用谈完成新课标的目标了。

(三)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

新课标开始实施后,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造成在对新课标的认识和推行上的差异。以我们学校为例,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对教育的投资很少,直到现在还是粉笔加黑板,根本达不到新课标关于硬件设施的要求。另外,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很少组织一线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交流,导致参加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感到茫然,对新课标理念把握和领会不到位,不能按新课程的理念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新的师生互动模式难以实施,探究式教与学成为一句空话,拿着新教材,走着老路子。

(四)缺乏完善和健全的评价体系与标准

通过新课程的教与学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很多学校还是刚刚起步。这就导致教师仍然按照成绩对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能力、思维、情感

价值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忽略轻视;再加上高考这根指挥棒,教师对学生的素质评价近于空谈。

虽然新课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足,但我们要清楚,新课改的实施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面临困难时,要不断反思,积极采取措施以深入推进新课改。下面就是我对解决新课改的一些反思和建议:

二、对新课改的反思与建议 (一)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新课标实施以来,多数人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可以放弃,转而采取新型的授课方式,其实不然。要想实施新课改课程理念,必须要建立在学生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合作探究中发表一些有价值的新观点,这样的合作探究才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另外,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创设各种引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质疑,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把课堂活动与知识记忆相结合,做到新旧教学方法的统筹兼顾:知识积累是基础,合作探究是提高。

(二)更新备课方式,注重合作意识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更多学生感兴趣且对教学有益的资料。另外,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对此,我们学校采取了“大教研、小集备”的备课方式,各年级的学科组成员在固定的时间,集体研究课程的设置,重难点的确定,教法的应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课堂的反应,以及应对措施,然后根据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

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才充分体现出一个“活”字。

(三)教师有意识地转变自身的角色。

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是课堂上的权威,教师的任务就是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是否掌握和是否快乐地接受知识则关注很少。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使用者。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四)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不仅要育人,还要育己,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实现自身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及教材内容的选取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以原有的知识储备应对新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识传给学生,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

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做到:及时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评价标准;为教师的新课标理论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一线教师真正领会新课标的主导思想和理念;加大对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方便教师运用新科技实施教学。

结语,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既注重学生知识点的积累,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注重自身的知识体系的改进,又要汲取他人宝贵的实践经验,实现多方面的自我超越与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解读高中新课程》,编委会,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

95cor8knj23xy6q955p40ne2d1fp330145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