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消耗2n mol AB B.容器内三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D
【解析】任何时刻,生成n mol A2,必然消耗2n mol AB,A项错误;可逆反应中任何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均
共存,B项错误;达到平衡时,AB的消耗速率与A2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项错误;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D项正确。 2.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NH3(g)
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N2(g)+3H2(g) ΔH=+92.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关系:a=b
B.①②③反应的平衡常数:③>①>② C.达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①>③
D.①中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若反应①中NH3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a=b,若反应①中NH3的平衡转化率小于50%,则a
①中NH3的平衡转化率大于50%,则a>b,A选项错误;温度相同,所以反应①、②、③的平衡常数相同,B选项错误;反应③可以看成是在两个相同容器中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反应①,达平衡后,把这两个容器中的气体压缩到其中一个容器中,如果平衡不移动,氢气的体积分数应该与反应①相等,但是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达平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①>③,C选项正确;因为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容器恒容,所以密度始终不变,不能用密度变化来衡量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选项错误。 3.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L CO2、0.1 mol/L CH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H2(g),测得CH4平衡时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2CO(g)
A.上述反应的ΔH<0 B.压强:p4>p3>p2>p1
C.1100℃时该反应平衡常数为1.64 D.压强为p4时,在y点:v正>v逆 【答案】A
【解析】由图象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大,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A项错
误;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压强越大,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故压强p4>p3>p2>p1,B项正确;1100℃时,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80.00%,故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H4)=0.02 mol/L,c(CO2)=0.02 0.16×0.16mol/L,c(CO)=0.16 mol/L,c(H2)=0.16 mol/L,即平衡常数K==1.64,C项正确;压强为
0.02×0.02
2
2
p4时,y点未达到平衡状态,此时v正>v逆,D项正确。
4.等物质的量的A(g)与B(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是( )
A.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v正(A)=2v逆(C) B.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平衡常数K值越大,A的转化率越大 【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2v正(A)=v逆(C)时反应达到平衡,A选项错误;这是一
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B选项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C选项错误;平衡常数K值越大,说明平衡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A的转化率越大,D选项正确。
5.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在不
2C(g)+D(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
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8 min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min 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D.30~40 min该反应增大了压强或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A
【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前8 min内,物质A的浓度由2.00 mol·L减少到1.36 mol·L,故vA=0.08 mol·L
-1
-1
-1
-1
-1
·min,A项正确;由A、B、C的变化曲线可得出x=1,30 min时各物质的浓度均减小且正、逆反应速率
-1
相同,则改变条件为增大体积(或减小压强),40 min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故40 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C、D项错误。
6.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
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1
A.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 mol·L·s D.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答案】B
【解析】B项中,b、c两点的其他条件相同,温度不同,肯定反应速率不同。但两点变蓝的时间相同,可能高于
ΔcNaHSO3
40℃后,温度越高,I2与淀粉越不易结合。C项中v(NaHSO3)=
Δt5.0×10 mol·L·s。
7.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物质 初始浓度/mol·L 2 min末浓度/mol·L 平衡浓度/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增大平衡后的体积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 mol·L·min 【答案】D
0.1-0.05
【解析】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100%=50%,A项错误;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0.1c2
-1
-1
-1-1-1-5
-1
-1
-5
-1
-1
0.02 mol·L×10 mL
==
50 mL×80 s
-1
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 X 0.1 0.08 0.05 Y 0.2 Z 0 a 0.05 b 0.1 c2Z
3
X·cY
0.1=3=1600,B项错误;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增大,且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0.05×0.05
0.1-0.08 mol·L-1-1
向移动,C项错误;前2 min内,v(Y)=3v(X)=×3=0.03 mol·L·min,D项
2 min正确。
8.在温度t1和t2(已知t2>t1)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方程式 -1
K(t1) 1.8×10 36K(t2) 1.9×10 32F2+H22HF Cl2+H22HCl 9.7×10 124.2×10 11Br2+H22HBr 5.6×10 79.3×10 6I2+H22HI 43 34 依据K的变化,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B.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C.HX的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答案】A
【解析】A项,K值的大小反映出反应进行的程度,对反应的剧烈程度不能判断,错误;B项,同温度下,K值逐
渐减小说明反应进行程度减小,则反应物转化率逐渐降低,可见生成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正确;C项,随温度升高,K值减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D项,结合B项分析知其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 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3B(g)
2C(g),有关下列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据图甲可判断正反应的ΔH<0 B.在图乙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C.图丙中,可能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D.由图丁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ΔH>0 【答案】D
【解析】A项,由图知在平衡状态下升高温度,v逆>v正,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
正确;B项,虚线先到达拐点,说明反应速率快,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正确;C项,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之和变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正确;D项,已知M=
m总
,该反应进行过程中气体总n总
质量一直不变,正反应时总物质的量变小,所以正反应是M变大的反应,由图知升高温度,M变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错误。
10.将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
2C(g)+zD(g),若2 min
后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 mol/(L·min),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