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

“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XX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组织学生进行选择实践与评价:要求学生写出希望自己将来第一份工作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并排列顺序。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逐项删除并排序。最后剩下的一个条件,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条件。最后对这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板书小结>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随堂练习>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

答案:1.C 2.B 3.D 4.A 5.C <课后作业>

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1题,第2题。

2.我们国家有很多成语,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一些成语的意思和出处: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请列举说明这几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目标】

1. 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 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温习教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案例1:(多媒体展示)歌曲《山不转水在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

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56zd2xm364bptb11x4w7g2499ip7300mn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