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护理
【关键词】 呼吸机 呼吸机相关肺炎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肺实质炎症(排除在机械通气之前已有的或处于潜伏期的肺部炎症),VAP 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患者的发生率为10%~69 %,MV每增加 1 天,发生 VAP 的危险性增加1%~3%,其相关死亡率约30%,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 VAP则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而必须重视。VAP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1)早发性 VAP: 即气管插管或人工气道建立<5天发生者,约占 VAP的1/2,其致病细菌为口咽部寄生菌群 ( 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金葡菌);(2)晚发性VAP:即气管插管或人工气道建立≥5 天发生者,常由肠道革兰阴性细菌如肠杆菌科、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所致。
2005年5月~2008年11月,我科重症病房50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5例,并探讨预防措施,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25~75岁,其中重型颅脑
1
损伤7例,脑血管意外4例,重症肌无力3例,颈髓损伤1例。9例经口气管插管,6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后第3天和第5天吸取气管深部分泌物送培养,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其次为奈瑟氏菌等[1]。
2 预防与护理
2.1 一般性预防及及护理措施
2.1.1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与微生物学监测
重症病房控制感染的监测系统应及时准确地建立和保持反映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耐药状况和流行病学的基本资料,以早期识别医院感染和暴发趋势,从而有效指导预防VAP以及其它潜在医院感染。
2.1.2 预防接触传播性医院感染
增强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定期培训,严格执行洗手、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环境监测,每月做空气培养及医务人员手、物品表面的监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人员流动,对特殊感染患者及易感者适当隔离。
2
2.2 呼吸环路管理
呼吸环路是细菌寄居的一个重要部位,减少呼吸管道的更换频率可以降低VAP的发病率,一般呼吸环路以7天更换1次为宜,或者在可见管道污染以及管道工作性能障碍情况下更换管道即可。储水瓶始终在呼吸环路最低位,环路冷凝液是高污染物质,应避免倒流入肺和定期排空储水瓶,并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禁随手乱倒,以减少交叉感染。湿化器和雾化器内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保持32~36℃,最低不低于20℃,以免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易诱发哮喘,最高不能高于40℃,避免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并灼伤局部黏膜。
2.3 预防和减少误吸
2.3.1 正确选择和使用无创机械通气
依呼吸机与患者连接界面的不同,机械通气可分为无创机械通气(NIMV)与有创机械通气(IMV)[2]。有创机械通气能够高效、可靠地支持肺通气,但往往也意味着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气管插管跨越咽喉部自然屏障,同时削弱气道纤毛清除系统功能以及咳嗽机制,容易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副鼻窦炎等医院感染;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