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效历史概念教学
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解答问题的基本要素。由于历史概念便于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问题本质和自主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明显加强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为此,历史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以往对历史概念教学的片面认识。
目前,历史概念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讲解历史概念,或草草勾画了事。二是不会讲解历史概念,绕来绕去不知所云。三是重史实概念讲述,轻理论概念阐释。四是对史实概念缺少理论分析。因此,突破历史概念教学的误区,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乃是当务之急。 一、明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历史概念虽然源于史实,但它毕竟又高于史实。只有对史实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比较,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定义。
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特有属性,对历史概念而言,就是这一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性质。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主要从事件的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方面分析)。
比如在学习“美国政体”这个概念时,有同学分不清美国到底是总统制共和制还是联邦制,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理解“政体”这个概念的内涵。 “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而“联邦制”是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而不是政体。
再如分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这一概念,可以先具体分为美国
第 1 页
的总统制共和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这几种政体;再分析这些政体的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也就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这一概念的准确含义。 明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主要用来培养学生比较两种历史现象异同的能力,在比较历史现象时要抓住历史现象的本质和突出特征去比较,进而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
二、运用多维的感性材料创设情境
教师单纯地用文字来解读概念是枯燥乏味的,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违背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发展的趋势。近几年的高考大量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因此在历史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运用文物、模型、图表、诗歌、地图、视频多媒体等更为感性的材料来解释历史概念。 例如分析美国联邦宪法分权制衡的原则时,教师不仅需要展示教材上的“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更需要补充适当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我曾经看过山东省实验中学钟红军老师的一堂录像课,她是这样设计的:
师:三权分立的原则伴随着美国宪法200余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学案布置的第一个预习作业即实例体会――“三权分立在美国当今社会的实践”。有没有同学找到这方面的例子,与大家分享?
生1:随着美国安然公司的倒闭,一些内幕开始被揭露出来,安然公司
第 2 页
用金钱收买高官,使总统、国会相继制定出有利于安然公司的法律,这说明三权分立在金钱面前是有漏洞的,也反映出美国政府的腐败。 生2:在著名的“水门事件”中,最高法院要求总统尼克松必须交出作为关键证据的录音带,否则将视之为影响司法公正,而国会则要求将听证会面向全国广播,将尼克松在舆论方面推到不利地位。事实明确之后,国会行使了弹劾权。最后尼克松被迫放弃了总统的职位。在分权制平衡的机制下,总统犯错误也难以逃脱责任,美国人提起“水门事件”,都会感到很骄傲。
师:我再补充一个例子:美国打伊拉克,总统说我们要打,国会也说该打,最高法院说打得合法。三种权力的声音此时出现了高度的一致。我们把三个例子合起来看看是什么效果。第一位同学的例子说明三权分立存在着漏洞;第二位同学的例子说明尽管如此,三权分立起到了分散权力、监督权力、防止专制独裁的作用。老师补充的例子则说明三权无论怎样相互制衡,都是站在自己的国家利益和阶级利益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三权分立有利于权力的监督,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美国建国以来极少发生大规模的动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分权制衡的原则,这使我们看到了政治制度建设的魅力。
历史学科的范围是宽泛的,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却是终极目标。钟红军老师运用感性材料和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的概念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美国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理解,也将知识延伸向课外,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学以致用,达到治史的更高境界,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