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天津南开区《教育综合》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0.8分,共36分)
1.在理化生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变化的过程、结构、性能。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2.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A.补偿教育B.义务教育C.终身教育D.回归教育 3.衡量一个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考察他的() 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
4.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规定教学的方向和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这指的是() A.教学设计B.教学模式C.教学原则D.教学管理
5.一名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了别人给老人让座位受到了他人的赞许,自己也起身给旁边老人让座。这体现了榜样示范学习的()(易错)
A.去抑制效应B.环境加强效应C.反应促进效应D.情绪唤起效应
6.刘明同学在阅读教材的时候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书中内容,并力图使之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业。从布鲁纳的理论来看,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
A.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评价D.知识的同化
7.张亮同学将某几个学科的知识画成了知识结构图,来帮助自己准备考试。他所利用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策略
8.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教师多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常考)
A.不平衡性B.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D.阶段性
9.某数学测验,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水平,说明这个数学测验具有较好的()
A.区分度B.难度C.信度D.效度
10.张名同学以往的屡次考试都不理想,这次期末考试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果老师对张名同学此次考试比较理想归因为(),将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A.努力B.能力C.运气D.考试难度
11.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与()相联系的情感。 A.社会需要B.生理需要C.客观环境D.物质需要 12.()言语是言语发展的高级阶段。 A.口头B.地方C.阅读D.书面
1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B.洛克C.贾克森D.苏格拉底 14.教学的作用直接表现在()
A.促进教育发展B.促进个体发展C.促进文化发展D.促进社会发展 15.自我意识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是()(易混)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6.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包括经验情境的寻求、问题的产生、资料的占有和观察的开展、解决方法的提出以及方法的运用和检验。他把这种思维称作()
A.反省思维B.情境思维C.逻辑思维D.形象思维
1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属于缺失需要的一种。 A.认知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审美需要D.尊重需要
18.某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课,另一批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下午对调。这种做法属于()
A.二部制B.工读制C.复式教学D.合作教学 19.()是学习障碍出现的主要年龄阶段。 A.成年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儿期
20.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理解性课程D.知识性课程
21.当得知自己负责的班级被评为全校“优秀班集体”时,王老师欣喜若狂。这种情绪状态属于()(常考)
A.应激B.心境C.激情D.亢奋
22.在主题班会上,王老师与学生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形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共识,并要求大家互相监督。这种品德培养的方法是()
A.树立榜样B.价值辨析C.群体约定D.有效说服
23.小明经过思考后能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与日期匹配起来,按知识分类的类型判断,小明掌握了哪种知识()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符号性知识D.时间性知识 24.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 A.独特特质B.表现特质C.个人特质D.根源特质
25.某学生学习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家里有钱,以求得心理满足。这名学生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易错)
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
2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27.用饿猫逃出迷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桑代克
28.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做反应,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
29.在教育测量中,用“1”代表男生,用“2”代表女生。这种测量属于() A.命名测量B.等比测量C.等距测量D.顺序测量
30.做英语阅读时,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调节策略B.注意策略C.计划策略D.监控策略
31.王丽特别喜欢历史故事,所以历史课听得很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常考) A.附属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生理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32.某班主任欲考察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与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性,他每天用一小时的时间去教室随机观察师生互动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记录观察结果。这种观察是()
A.参与式、结构式观察B.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C.非参与式、结构式观察D.非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33.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学评价的类型可分为()(常考)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34.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易混)
A.输入—编码—提取B.编码—储存—提取C.储存—加工—提取D.输入—加工—使用 35.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大学》B.《白鹿洞书院揭示》C.《论衡》D.《中庸》
36.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育技术选择性的继承发扬,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任务是按()的先后顺序进行的。
A.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目标B.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C.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教学媒体D.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学习目标
37.现实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他的“新三中心”指的是()
A.儿童、经验、活动B.儿童、活动、课堂 C.教师、书本、课堂D.儿童、书本、活动
38.《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天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
A.优先发展,以人为本B.促进教育公平发展C.以学生为本 D.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39.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0.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易错)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
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 A.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B.尊重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C.爱护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D.关心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2.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A.无倒摄抑制的影响B.过度学习的影响C.无前摄抑制的影响D.记忆恢复的影响 43.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其确定依据是() A.相关当事人的经济条件、责任的承担能力B.相关当事人的过错性质、程度和悔过态度 C.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D.相关当事人的态度与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44.下列哪项不属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所提出的观点()(易混) A.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B.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
C.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D.知识并不能绝对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5.某学校为了生源和考试成绩的竞争,在初中三年级十个班中设立了两个所谓的“重点班”,来鼓励和激励学生中考的积极性。该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开学率和学校声誉的提升
B.不正确,“重点班”应由教育部门设立,学校无权设立 C.正确,有利于对学生的重点培养和因材施教
D.不正确,学校设立重点班、非重点班违反我国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0.8分,共11.2分)
46.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也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问题,此时老师可采用()来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
A.惩罚法B.强化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 47.隐性课程的主要特征包括()
A.隐蔽性B.两重性C.多元性D.非预期性
48.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实现的。(易错)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规范作用
49.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A.文法B.修辞学C.辩证法D.几何学
50.吉尔福特以()为维度,建构了智力结构的立体式模型。 A.认知B.内容C.产品D.操作
51.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对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A.语义记忆B.程序性记忆C.长时记忆D.陈述性记忆 52.影响学习迁移的情境因素有()
A.学习材料的特性B.教师的指导C.学习情境的相似性D.迁移的媒体 53.教学改革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方面。 A.探究式教学B.师生、生生交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C.教材选择自主化D.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
54.认为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学习理论有()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发现说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联结理论
5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要做到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下列选项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新型的知识观B.抛锚式教学
C.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D.构建发展性评价模式
56.下列关于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的陈述,正确的有() A.从顺从他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B.从评价较为稳定到评价较为不稳定
C.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能够对自己多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D.从评价外部特征发展到具有评价内心品质的初步倾向 57.下列选项中,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B.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
C.大部分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科尔伯格所说的习俗水平 D.情绪不稳定,对微小的刺激也可能有很大的反应 58.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A.教学方式不受学生喜爱的B.在外进行有偿补课的 C.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D.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59.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A.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
B.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C.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强调小组教学的作用
D.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系统,并实施配套的多元评估办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60.心智技能 61.替代强化 62.先行组织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63.简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64. 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策略有哪些?
65.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哪些?(常考)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9分)
66.调查显示,我国有70%以上的青少年不知如何实施“创造”,缺少运用技术“计划和行动”的能力,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并不多,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依然值得关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请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及相应的培养措施。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 67.最近一段时间,初三年级某班班主任孙老师愁坏了,她发现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梁丽同学整天愁眉不展,临近中考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有些下降,几次模拟考试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孙老师与她谈心时,梁丽说她最近无心学习,不知道该学什么,也不知道为谁而学,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和信心考上重点高中,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很迷茫。
另外,孙老师还发现“插班生”王磊同学行为孤僻,和同学很少有交流,无法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认为同伴们不跟他玩耍是因为看不起他,因为他是从别的学校插班来的。他觉得大家对他都充满敌意。
(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表现?(5分)
(2)如果你是孙老师,对案例中这些情况有何应对措施?(5分)
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参与度和互动感,B班班主任决定引入知识竞赛的教学方式。一段时间过后,确实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更加主动、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更加活跃,还有部分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更让他欣慰的是,一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和放学回家后,仍旧和同伴、父母进行知识竞赛,以此巩固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然而,班主任还发现一些学生为了竞赛名次恶性竞争,甚至有学生在竞赛中用手机作弊、偷藏资料,这让B班班主任大为不满。
(1)结合案例,从教育功能的类型角度,分析A班和B班的教学现象。(6分) (2)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如何减少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6分)
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题干所述提高了感知对象的活动性,遵循的感知规律是活动律。
2.B【解析】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因此,答案选B项。
3.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4.A【解析】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它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
5.C【解析】班杜拉分析了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分别是习得效应、环境加强效应、情绪唤起效应、抑制效应和去抑制效应以及反应促进效应。其中,反应促进效应是指通过观察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习得的行为。题干所述是反应促进效应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