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一、软件工程专业群现状
软件工程专业群包括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时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密切联系,并对两个专业建设提供师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中软、硬件密切结合)。
滇池学院于2007年开设软件工程专业,本专业在校学生191名,累计毕业学生251名。理工学院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2011年成立了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2012年11月软件工程专业成功申报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下设八个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基础电路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软件实训实验室、杨林软件实验室、杨林基础电路实验室。与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培训协议,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理工学院学生实训基地,旨在培养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6个方面的能力,工具的使用与实验技能、工程设计与实现能力、评审测试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过程管理与控制能力和面向领域的应用能力。
滇池学院于2001年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在校学生193名,累计毕业学生838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9年立为学院特色专业。理工学院不断探索课程改革,计划在新的课程中开设嵌入式课程开发,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当前社会急需的热门技术,实现与就业单位需要间的无缝链接。
依托母体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加大自身师资培训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大校内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订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提高计划,鼓励和安排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访问,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高级研讨班的学习保证专业教师梯队的连续性与合理性,提高学历层次及业务水平;让部分老师参与到软
建筑
件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培养双师型教师。理工学院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52.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77.8%。专业群内兼职教师3个,企业指导教师10余人。聘请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1个、同时有计划的提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教师承担省级、国家级课题10余项,在各类各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省级以上有关荣誉、奖励、成果16项。
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分别与加拿大·达内科技培训集团、中软国际达成合作培养协议,2010年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室”,2012年建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理工学院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软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把工程师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培养阶段。在项目实训阶段,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在项目实训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
从2010年3月开始软件工程专业与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合作,每年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开始了为期四个月左右的在校实训。
在培训的过程中学生不外出实训,由知名软件企业提供实训案例和项目资源,派项目经理及老师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利用学院的实训场地设备对学生完成实训教学。实训中所开设的课程按相应学分折算充抵学生一学期在校所应完成的学分数,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把实训与在校的学习联系起来。为了保证学生在企业1学期学习的培养目标,按照培养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将来毕业后的职场定位,结合实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实训内容进行细化。考虑到我院实际情况,培养内容侧重于软件实现(编程)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当前软件编程技术的发展主流,划分为Java和.Net两个方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深度培养。同时兼顾学生将来的发展,适当增加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等工程能力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制定培养计划。
引入企业开发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形成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有利于建立滇池学院独有的循环人才培训体系。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最终形成理工学院独有的知识库,包括培训手册、科技成果和一系列软件项目文档,并形成软件专利。
建筑
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实习基地建设,聘请企业工程师为学生作相关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坚持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密切联系软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深圳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云南众成软件培训学院和云南信龙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软件、硬件建设情况良好,企业文化优秀,管理制度全面,管理人员负责,硬件设施精良,使用情况良好。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拥有毕业生251名,由于该专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就业一直领先于其他相近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7%,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5%,2013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4.9%。2014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5%以上。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就业方向,对软件领域的发展也是充满了信心,基本都在软件领域找到满意的位置,实现了学以致用、学以可用。得到了好的工作机会,其中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 Ltd)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昆明雅富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昆明航空有限公司,同方科技,法国城市照明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Alphawave Technology
(s)PTE ltd.,Singpore,北京南天软件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软
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单位。
2011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杨雪,毕业后就职于新加坡?alphawave Technology公司,目前担任EP级软件工程师。毕业前留言:“选择滇池学院,选择软件工程专业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决策。”这就是学生对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
部分毕业生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美国沃勒冈州立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毕业学生汪晓锋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胡良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博士。 理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大学生课外科技比赛,多项赛事获得国家级奖项,2013学年获奖成果如下:
建筑
? 获“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JAVA软
件开发本科组国家三等奖”1项。
? 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创新设计大赛本科组国家一等
奖,是云南省唯一获国家奖的本科院校,也是全国本科组参赛院校排名第一的院校;
? 获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3项;获省一等奖2项;
获省二等奖4项;
? 获201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省三等奖1项。
? 应届毕业生刘刚、蒋杰的论文荣获2014年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
优秀奖。
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快报数据),同比增长24.6%。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两个趋势:一是软硬比例趋于协调,软件设计比重逐年增加。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业收入比重达到25.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提高6.8个百分点。二是软硬融合步伐加快。随着产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高,纯粹的硬件设备越来越少见,绝大多数硬件都含有嵌入式软件、平台软件或应用软件,硬件设备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取决于其中软件产品的价值技术含量。以彩电为例,创维、海信、长虹等主要厂商通过组织力量研发配套软件,或与软件企业开展合作,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软件企业及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硬件制造领域,如乐视网推出电视产品,奇虎360推出随身WiFi设备等。
建筑
在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将“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这也将促进大量软件开发类及运用类人员的需求。
我院的学生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几年来,我院通过对云南地区和全国实际情况的考察,了解到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因此,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软件工程专业群转型发展有利于学生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遵循“面向工程、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指导方针,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构建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创新“双证通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订单式”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能力与实现能力、项目规范管理能力、交流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在校企共建项目中锤炼出来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多方评价、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开展校企联合项目开发为主的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社会服务。依托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取得的课程体系、教师优势、教学经验、实训基础等资源发展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
(二)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