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王勃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03期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语文教学是中学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培养审美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兴趣来源于娱乐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生态和特征,走访林业工人。结合课文实际,创设广阔的审美情境,从校园到家庭,从社会到自然,让学生全方位接受熏陶。课堂教学时可以挂出图片,让学生结合课外观察思考,再播放课本剧,首先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再重点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进入美的情境,感到快适就会萌发审美情趣。再例如学习《三峡》,教师可以出示庐山“三叠泉”山水画,学生亲自体验文中“素湍、绿潭、倒影、怪柏、悬泉、飞瀑”文字的描述,可以听录音,可以看图片。教师利用一切可行方式,让学生有最直接有效的感觉、感知,以此来树立美的意识,激发美的情趣。学习《天净沙·秋思》就可以引导学生吟诵后以作画的形式,在头脑中呈现“枯藤、老树、昏鸦”萧条、荒凉的秋景,形成以这些景物、景色为背景的“断肠人在天涯”的整体画面,对比进行感知体验,从形式到内容,从画面到意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美,从而感到蕴含在画面中游子凄苦的心境和沉郁的情绪。只有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学生才能积极感受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情状,才可以引起学生的美感,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进一步赏析、理解奠定感性基础。
二、启发体会,熏陶感染,培养审美理解力
语文审美教育要靠感情的渗透和意象的润泽及审美实践的感染来实现。体味是关键。学生审美的过程核心是体验,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体验关键性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以及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独特技巧进行理解。如《孔乙己》一文,同是写孔乙己买酒的动作,一前一后分别用了“排”和“摸”两个动词,收到精细的刻画人物、表现文章主题的效果。根据这两个词语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拿出两枚硬币,分别演示“排”“摸”两个动作,让学生仔细咀嚼、玩味,体味孔乙己复杂的心理活动,“排”字表现孔乙己为了掩饰自己被人嘲笑的不安,同时表现他对九文钱的珍惜。被丁举人打折腿后命运更加悲惨的孔乙己后一次到店里“摸”出四文大钱,他的贫困潦倒可见一斑。通过这两个词的理解,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