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综合说明.71项目区概况.121.1项目区选择的依据.121.2项目区选定131.3自然条件.141.3.1地质地貌141.3.2土壤植被161.3.3气候、水文土壤侵蚀总量2.13亿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918t/km2.年。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当地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严重威胁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
贵州省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1992年开始在珠江上游实施南北盘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备受关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也相继实施,但是由于治理任务艰巨,资金投入不足,水土流失治理进展仍然比较缓慢,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治理步伐,既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需要,也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是长江、珠江两大河流综合治理的需要。
项目的实施,还将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技术,推进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
根据水利部安排,贵州省积极开展了项目的前期工作,编制完成
了《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世行贷款项目建议书》。
经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汇总上报,通过了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于9月在北京组织召开的技术审查会的审查。
11月,世界银行派出以伏格乐先生为团长的立项鉴定考察团对云贵鄂渝4省(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世行贷款项目进行了立项鉴定考察。
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世界银行云贵鄂渝4省(市)水土保持贷款项目立项鉴定考察备忘录的通知》(办函[6月组织编制了《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世行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涉及3个地(州、市)12个县(市),项目建设规模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409hm2,治理程度达到78.6%。
新建基本农田5979.2hm2,乔木林15635.4hm2,灌木林12703.9hm2,经济林7689.2hm2,果园7507.8hm2,种草1828.3hm2,苗圃142.5hm2,实施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塘坝25座、谷坊1957处、拦沙坝491座、蓄水池(窖)4013口、沉沙凼4477个、抽水站51个、沟渠464.49km、河堤整治141.01km、作业便道454.56km;配套建设畜棚61264m2,种畜3722个,果库61孔,沼气池8052个。 项目总投资5810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拟申请世行贷款3500.00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29050.00万元,其中中央配套资金8715.00万元,省、地、县配套资金5810.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4525.00万元。
建设期为6年,计划从开始实施。 项目区位置如图1。
分析表明,本项目的实施将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409km2,治理程度达到78.6%。 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9.5%提高到44.9%,林草覆盖率从35.5%提高到51.5%。
土地资源得到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各项措施生效后,平均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337.35万t,拦蓄径流3767.72万m3,减轻当地及下游地区的洪水和泥沙灾害。 随着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将大大加快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项目产生的示范效应,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有效开展。
据测算,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年经济效益可达13949.29万元。
经济分析表明,本项目经济净现值为23326.44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8.7%;财务净现值为17984.9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7%;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43,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均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立项依据充分,治理技术可行,综合效益显著,经济评价合理,建议国家尽早批准实施。
项目区工程特性表项目单位数量项目单位数量一、建设条件四、施工1.项目区面积km228平均降水量mm1145.9混凝土量m38平均气温℃14.83.主要材料7.森林覆盖率).5水泥t90992.188.水土流失面积km21328.47钢材t3116.359.土壤侵蚀模数t/(km2.a)3987油料t均用工日万工日894.90三、工程规模年劳均出工日工日61.综合治理面积km21044.09机械施工量台班345406基本农田hm25979.2年均机械用量台班57568水土保持林hm228339.35.施工期限年6经果林hm215197.0五、工程效益种草hm21828.31.年拦泥沙能力万t337.35封禁治理hm252922.82.年蓄水能力万m33767.72苗圃hm2142.53.林草覆盖率Q.5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治理程度v.8沟渠km464.495.经济效益万元307398.36抽水站座51六、经济指标塘坝座251.静态总投资万元58100.00蓄水池、水窖个4013工程措施万元22833.90谷坊座1957植物措施万元14265.87沉沙池、凼个4477其它措施万元4732.23拦沙坝座491支持服务体系万元10458.00河堤整治km141.012.动态总投资万元65628.63作业便道km454.563.综合经济指标喷灌设施处45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万元/km255.653.其他工程单位治理面积总经济效益万元/km2294.42畜棚m261264效益费用比1.43种畜头3722经济净现值万元23326.44果库座61内部收益率.7沼气池口80521项目区概况1.1项目区选择的依据针对贵州省水土流失和自然资源特点、群众的生产水平状况,综合考虑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因素,项目区的选择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严重,抢救性治理的任务迫切选定的项目区是贵州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之一。
大量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壤的质量和数量,导致土层变薄,肥力降低,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加剧了土地石化的进程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危及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水土流失泥沙淤塞水库、塘坝,严重威胁到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
对选定项目区进行抢救性治理的任务相当紧迫。
2、人民群众生活较为贫困项目区范围内的12个县(市)均为边远的岩溶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增长过快,经济文化落后,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化。
水土流失的加剧,严重地制约着当地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期难以摆脱贫困,导致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综合症”。 水土流失使项目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和抗旱能力差,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贫困。 人均产粮472kg,人均纯收入1307元。
3、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选定的项目区主要分布在属黔西高原山地极强度侵蚀类型区,大部分属于边远贫困山区和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类型、自然地理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项目区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可以为贫困山区在生态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提供较大的示范和推广作用,有效改变项目区大范围的贫困面貌和严重破坏环境资源的开发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