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高考语文备考复习
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命题分析与预测
一、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概览 题目信息 年份/卷别 2017·全国卷Ⅱ 2017·全国卷Ⅲ 2016·浙江卷 2016·天津卷 选文 《窗子以外》 《我们的裁缝店》 《母亲》 《在母语的屋檐下》 √ √ √ √ √ 归纳鉴赏考点考向 分析品味表达审美考点综述 概括 形象 结构 语言 技巧 探究 √ √ √ 全国卷一度将对散文的考查打入“冷宫”,多年不用该文体命制考√ √ √ 题。2017年出现重大转机,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均选用了文质兼美的 √ √ √ √ 散文,散文阔别多年后,终于重现于考生的视野。形散神聚的散文,在理解难度上明显高于小说,他的表意之雅、意境之阔、行文之妙、语言之美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0192015·山东卷 《四堡雕版》 √ √ √ √ 年,散文阅读仍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
二、命题预测与考情分析
近年来,散文阅读在现代文阅读中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017年的几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约一半考查了散文。从考点的设置上来看,重点考查了“理解和品味重要词句的含义”“鉴赏散文的语言表达艺术”“概括内容要点”“分析结构”等内容。备战下一年度的高考,考生必须注重散文阅读的训练。
备考建议与要求
(一)树立一种意识
对散文的阅读,要树立文本意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抓住这一点,从总体上先梳理文本的思路,再概括大意,然后逐步深入赏析文章的艺术魅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审美鉴赏能力。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它通常包含了唯美的意境,通过多种文学手法的运用,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阅读散文需要考生具有审美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中的美,从而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陶冶自己的情操。审美性阅读需要发挥考生的想象力,调动各个感官,体验作者描述的唯美的意境。
1
二是文本探究能力。
命题者设计散文探究类题目,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现对散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阅读散文时要具备文本探究能力,对散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索。
第一讲 整体阅读——精做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考生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左右的散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考生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这就需要考生重视整体把握。
真题认识 真题文本 2017·课标全国卷Ⅱ 读文示范 2
窗子以外 林徽因 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②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③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④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⑤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一、关注标题,抓住由头 ①“标题”一般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这篇文章的标题点明了写作对象——窗子以外。 ③“窗子”包括有形的窗子和无形的窗子,而无形的窗子让人感知到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④以“窗子以外”为题,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②文章开头“话从哪里说起”一句颇显突兀,写出了作者的渺茫之感,读完全文,才能感知到正是这种茫然之感才使作者展开了文章的思路。 ③文章的结尾“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这就是作者的结论和对生活的感悟。 三、理清思路,抓住关键 第①段,作者从思绪茫然中起笔,表达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②段详尽地描写“眼帘底下坐着”的“四个乡下人的背影”,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第③段写作者由“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生发的感慨,巧妙地点题,笔法灵活多变。 第④段接着写窗外的见闻,连带着她本人的联想和遐思。“窗子以外”的展演让作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那里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 第⑤段,作者认为窗里窗外的隔阂,永远不能消除。窗外是劳作、奔波、挣扎、穷苦,窗内是奢侈、悠闲、烦闷、无聊。这是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窗外的人固然不了解窗里的人,窗里的人,也永远不能了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二、观察首尾,快速入文 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解窗外的人。 ⑥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第⑥段,表达出作者意欲走出“窗子”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