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情,掌握文本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含意。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体味词中的意象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重点】
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由词及人,进入到词人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的深刻意蕴。 【教学设想】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其主旨情感一目了然——“愁”。可想要挖掘这“愁”字背后词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多数授课者往往先“瞻前顾后”,找出首尾两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以明确情感,然后对中间部分的各类意象加以分析体会。本课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忽略了文本的连贯性,打乱了词人的情感脉络,使得文本的意脉出现了断层。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而这贯穿全词的情感脉络却是有踪可寻,从当时到当今,大多词评家的论述都集中在赞赏她的开篇十四个叠字上,仔细咀嚼这十四个字,除了韵律的特殊性外,后文词人的所见所闻所感,都集中在这十四个字上。所以本课以这十四个字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以此来引领学生入词境——品词意——悟词心。本课认为循着这样的教学思路,才能更接近词人,更接近文本。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点读、范读、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进行古诗词鉴赏。 【预习要求】
1.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训练美读,争取课前背诵《声声慢》。
2. 搜集李清照的其它作品作比较阅读;查找有关李清照生平的资料,做摘记(字数不限)。
3. 读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了解李清照生平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诵读
1. 导入: 她是“愁”的化身,她一生的悲怀愁情,都化作了词中的美丽音律。想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就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秋风黄花中寻觅她的容颜,去梧桐细雨中聆听她的悲泣,去《声声慢》中咀嚼她的无限愁情。
(板书:声声慢)
2. 学生自读、教师范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二、进入词境,初步感知
思考:词的开篇写得有什么特点?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
三、品读词意,披文入情
品读:词人是怎么寻觅的,寻到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随着词人的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心之所感去寻觅,去体会。
明确:淡酒、晚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的内涵 (板书:愁 意象 借景抒情)
四、感悟词心,诵读经典
探究:下面这些都是写“愁”的诗句(幻灯片),请大家读一读,看看这些诗句和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得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李清照的身世与生平,讨论探究《声声慢》的“愁”中所蕴含地更深广的含义。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总结: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情也凄凄,泪也涟涟;意也深深,愁也绵绵。让我们一起怀着敬仰的心情,背诵《声声慢》!
板书设计:
声声慢
寻 意象
↑
借景抒情
↓ 觅 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