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看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看法

食安31402夏辉

序号:25 学号:201405028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面世来一直受到热议,最近更是上升到了舆论的尖端。转基因食品应用广泛,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本文主要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更好的面对转基因食品,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使转基因食品真正造福于人类。

转基因是现代发明的一项新技术,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但是这项技术发明的同时还有很大的争议,而争议的关键在于人类是否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可以代替上帝改造自然。毕竟人类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转基因食品现状:自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和马铃薯)问世以

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1994年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从1996年开始,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进入迅猛发展时期,2000年全球种植面积达到4420万公顷,2001年在有激烈争议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仍比上年增加19%,达到5260万公顷。其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为333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63%;其次为玉米,98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19%;面积较大的还有棉花和油菜。1997年我国第一例转基因耐贮存番茄获准商品化生产,其种植面积很小。转基因作物中唯一大面积种植的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抗虫棉。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的抗虫棉2001年种植900万亩(60万公顷)。孟山都公司研制的抗虫棉也于1997年批准商品化生产。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例转基因的大宗粮食、油料作物和转基因动物产品批准商品化生产。

2: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1)增加作物对特殊病虫害的生物抗性,包括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从而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降低耕作失败的风险,提高产量。比如,用rDNA技术处理过的非洲甜番茄能抵抗致命的花斑病毒,使产量翻倍。通常如果不用杀虫剂,每年将有60%的作物受这种病毒的侵染而遭受损失。美国人用Bt的基因对玉米进行了基因修饰,使玉米能够抵抗顽固的玉米虫害,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减少杀虫剂用量的目的。据Iowa州立大学1999 年的报道,1998年美国中西部地区有26%的农民种植了这种经基因修饰的玉米,他们普遍减少了杀虫剂的用量,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完全没有使用杀虫剂。同样,美国国家食品与农业政策中心1999 年7月报道,美国棉农在1996 年使用了抗虫害棉花种子以后,杀虫剂使用量减少了12%,约两百万磅。 (2)增加农作物对恶劣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诸如干旱、高盐分土壤,极端温度等生长环境。通过基因修饰,可以使植物产生亚油酸,这样,植物能够更好地耐低温,抗冷害。

(3)提高作物对除草剂的耐性,从而使除草剂能抑制杂草的生长,而对期望生长的作物无影响。对除草剂的耐性提高后,作物可以在几乎不需要耕作的情况下生长,从而保护了水土和节约了燃料。

(4)获得期望的功能和性状,如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增加淀粉含量,延长货架寿命等。

(5)获取期望的营养性状,如改变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提高植物中有用物质或营养物质的含量。全世界营养缺乏问题普遍存在,如缺乏维生素A、铁、碘、锌等,采用rDNA 技术可能可以增加作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又如在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中,水稻经基因修饰以后,可含有B-胡萝卜素及更多的铁,从而解决这些元素缺乏的问题。这些采用rDNA 技术后营养物质增多或达到一个最佳的营养水平的食品不仅仅可以治疗营养缺乏症,甚至还有助于防治一些慢性疾病。

3: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1)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由于导入新的外源基因,转基因作物获得或增强了生存竞争和繁殖能力,使其在生 长势、越冬性、耐受性、种子产量等方面,都强于亲本或野生种。若被推广种植,这些转基因作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机会特别大,因其又具有野生植物没有的各种抗性,将会迅速地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进而可能演变成农田杂草。例如,加拿大商业化种植具有抗除草剂及自播种特性的转基因油菜,仅几年后,其农田便发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包括草甘膦、固杀草和保幼酮等)具有耐抗性的杂草化油菜植株。据专家预言,这种杂草化的转基因油菜,将成为加拿大草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野草。 (2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 :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作物种内,栽培作物与其近缘野生种间,栽培作物和杂草之间都有 可能发生基因漂流。例如,引起广泛关注的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即在墨西哥偏远山区的野生玉米受到了转基因玉米DNA片断的污染,且污染比率高达35%。转基因作物中的一些抗除草剂、杀虫剂和病毒的抗性基因就有可能通过花粉杂交等途径向其同种或近缘野生种转移,使其获得转基因生物体的抗逆特性,对其他作物构成严重威胁的“超级杂草”。而自然界生物间的协同进化或生物与非生物抑制因子间的对抗最终会出现适应或淘汰的结果。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大规模种植可能使目标害虫或非目标害虫对毒素蛋白的适应在群体水平上产生抗性,有可能产生侵染力、致病力更强的“超级害虫”,造成更大的危害。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该转基因棉产生了抗性。

(3)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转基因作物作为外来品种进入自然生态系统,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优势”,可能会影 响植物基因库的遗传结构,淘汰原来栖息地上的物种及其它遗传资源,致使物种呈单一化趋势,造成生物数量剧减, 甚至会使原有物种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墨西哥玉米事件的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世界玉米起源中心地区的玉米生物多样性资源。抗虫作物的抗虫基因不仅直接作用于目标害虫,对非目标害虫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伤害,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4)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在自然条件下存在许多过敏源。转基因作物通常插入特定的基因片断以表达特定的 蛋白,而所表达蛋白若是已知过敏源,则有可能引起过敏人群的不良反应。例如,为增加大豆含硫氨基酸的含量,研究人员将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转入大豆中,而2S清蛋白具有过敏性,导致原本没有过敏性的大豆对某些人群产生过敏反应,最终该转基因大豆被禁止商品化生产。即便表达蛋白为非已知过敏源,但只要是在转基因作物的食用部分表达,则也需对其进行评估。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检测主要是依据1996年国际食品生物技术委员会等制订出的一套对改良食品的分析方法。

(5)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性: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转基因植物食品中常用的标记基因,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 转入目标作物中,用于帮助在植物遗传转化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标记基因本身并无安全性问题,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其在基因水平上有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如抗生素标记基因有可能转移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

中,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在评估潜在健康问题时,仍应考虑人体和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 (6) 转因食品可能具有毒性: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达到的效果的 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此外,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可能对人畜健康有害,因为含有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的叶片、果实、种子等,既然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就有对人畜产生类似伤害的可能性。

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行还是十分有争议的。我个人对转

基因食品的看法是不支持转基因食品,应为我认为转基因技术从发明到现在的时间不长,目前人类对这个技术的应用不是很熟练,这个技术也不是很成熟。我们不能因为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取的食品中的成分跟供体的成分相同就判断这两个物质相同。不能有这种实质性等同的想法,即使是同一种化合物他们都还有结构上的区别,应为这类的化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我们还不能证明这个构型的物质多人体是否有害。现在我们做的证明转基因食品无害的实验的主要材料是动物,但是动物毕竟跟人的基因组成不一样,即使是拿跟人类基因最接近的灵长类来做实验也不可靠。一个基因片段的改变或许会使物种的性状发生巨大的改变。现在能证明的是转基因食品对一些哺乳类是无害的,但是没有直接证明对人体无害的实验。这个实验的证明需要人来做为材料,所以很难完成。况且现在还有许多的实验证明转基因食品对动物有害,现在那些证明无害的实验,我觉得一是材料的问题,没有自愿者做过这种实验就不能轻易得出转基因食品无害的结论。第二是时间问题,我觉的要想完全有力的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无害,那么实验时间必须很长,不能够通过短时间的观察就得出结论。就像人人都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但是其实对于短时间的抽烟是不会明显危害到身体健康的,而长时间用对人体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难道这就能通过短期抽烟无害推出抽烟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吗?所以说在没有完全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无害之前,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反对的。

下面是一些转基因食品找出危害的事例

1:1997德国农民克劳纳开始种植先正达Bt-176玉米试验田,头三年,玉米长势喜人、毫无虫害,当2001年,他将这种玉米用来喂养母牛时,牛开始剧烈腹泻并停止产奶,最后,他总共损失了70头牛。

2:1999年,美国康耐尔大学的研究者John Losey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3:2004年先正达研发的转基因Bt-176玉米爆发丑闻,德国黑森州北部农民从1997年开始试种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补充饲料,2000年当农民开始提高该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地球植物学研究所海尔比克教授发现,Bt-176中的用来毒杀欧洲玉米螟的Bt毒素,无法分解,最终毒死了奶牛。。。。。。

参考文献:1:农产品质量安全特稿 (2013年04期)

2:刘威、张竹.浅析转基因食品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

3:方德福 . 转基因食品之争 科技日报,2000

4:班凌伟、王旗、崔玲玲、陈萍萍 . 转基因食品利与弊思考 医学与哲学、2011 5: 李成贵、檀学文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观察、2008 6: 林小春 . 转基因食品大趋势:引力大于阻力 世界报道、2013

7: 朱世明 .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2009 8: 何伟 . 转基因食品安全亟待权威解读 中国医药报、2013 9: 冯华 . 美国人怎么看转基因 人民日报、2013

10: 雷虹 . 关于转基因食品问题的探讨 商场现代化、2008 11: 蒲鹏《论转基因食品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发展及影响———从生命伦理

视角》(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12:陈乃用 《 生物技术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

13:常超,伍金娥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年第6 期 No.6,2007

14:刘晓兰 王仁华. 动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湖南饲料, 2010

15:陈学敏. 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多样性的冲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0.11,2011 16:刘松鑫. 基因重组技术与伦理研究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 .6 ,27 17:百度文库以及中知网资料内容

18: 童学军. 重组DNA技术开发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 1996 (4)

19: 刘方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分析 《百名专家谈转基因》日期:2013-05-13 16: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20:曾北危. 转基因生物安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看法 

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看法食安31402夏辉序号:25学号:201405028摘要:转基因食品自面世来一直受到热议,最近更是上升到了舆论的尖端。转基因食品应用广泛,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同时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4l07886k825ui718xfz9x6b742rz501dy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