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商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根据原始记录,及时整理日报表,分别绘制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可以从日报表中发现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测定温差控制是否理想,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 (3)加强技术管理
施工前进行详细技术交底,认真检查现场的施工准备工作,明确各人的岗位和责任。施工中严格按技术交底操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计量工作,定时检测混凝
土坍落度,及时处理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养护。 (4)合理组织施工
施工时配备2班人员,每12小时换一次班,减少交接班次数,避免因交接班频繁而带来质量隐患。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让先进技术与管理配套。由于大体积混凝土须连续施工,多人参与,因此必须制定管理网络,明确岗位责任,强化工序管理。
(5)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
底板混凝土由北向南浇筑,不间断逐渐向前推进。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应先将下层混凝土表面充分振捣,再浇筑上层混凝土。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至少5cm,以便上、下层混凝土充分咬合形成整体,上、下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4小时。及时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大量浮浆,使混凝土不均匀,影响筏板质量。随时用水准仪监控制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标高,确保整个筏基顶面标高误差在±5mm内。 5.3主体工程 5.3.1模板工程
1.结构施工模板、支撑系统材料的选用
本工程在结构施工中为了更好地确保砼工程内实、外光及几何尺寸,为实现合同质量目标,确保“优良结构工程”,创市“巴渝杯”工程,经项目工程部讨论,决定本工程模板体系采用木模板体系,支撑体系以Φ48钢管支撑体系。
2.各楼层的柱、梁模采用九夹板作面板,50×100木枋加固,Φ48钢管作夹具,模板安装柱、墙及梁采用φ12高强螺杆对拉,其纵横方向间距详专项方案。
3.板模采用50×100木枋平铺,间距距详专项方案,再上铺覆膜竹胶板形成楼板模板。地下室周边挡墙、主楼内筒体采用木模板现场拼装,采用Φ48钢管及φ12高强螺杆加固稳定,地下室及一层圆柱,采用定型圆柱钢模。整个工程的模板支撑系统均采用Φ48钢管现场搭设。立柱搭设间距、水平横杆间距详专项方案。裙楼模板架考虑满
23
云南工商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铺,主楼模板考虑四层。主楼在结构施工中,操作层外围护安全防护架采用全封闭落地式双排防护架,每隔2层增设一道固定悬挑式水平安全防护网,以利外墙的安全防护工作。 4.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的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和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2)拆墙、梁板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待该片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
(3)拆下的模板等配件,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脱模剂。
(4)拆模期限:侧面模板应在砼强度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同条件养护的试件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
(4)模板的拆除必须经项目部通知监理工程师申报同意后方可拆除。 5.3.2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
整个现场结构钢筋施工采用场外加工制作,塔吊吊运半成品钢筋至工作面后,人工绑扎成型的方法组织施工。钢筋进场后,首先要核对合格证是否与本批钢筋相符,经外观检查验收合格的每批钢筋应按规范规定取样做机械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严禁使用再生钢材及劣质产品。钢筋运至所需部位,采用人工绑扎成型并办理隐验手续后方可支模。 2.钢筋连接
工程结构用钢筋的接头,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受力钢筋直径d≥22mm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新Ⅲ级钢筋、以及直径≥22mm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方式,另外Ⅱ级钢直径<22mm的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或单面搭接焊,竖向构件中直径>14mm的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直径≤14mm的竖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各种类型接头位置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
框架柱、抗震墙暗柱内的竖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对接,框架梁的通长负筋以及纵向钢筋接长,优先采用对焊接头,其次采用双面搭接焊接头。焊接接头的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焊接接头焊工必须持证上岗,钢筋正式焊接前应先进行试焊,试焊件经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焊接工作。钢筋接
24
云南工商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头的位置,同构件同区段内的钢筋接头的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规范要求。 3.钢筋绑扎
(1)剪力墙钢筋绑扎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剪力墙箍筋数量,先将箍筋都套在下层伸出的待接筋上,然后接长绑扎剪力墙钢筋。
在立好的剪力墙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
按抗震要求,剪力墙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 剪力墙顶、梁柱交接等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剪力墙筋保护层:砂浆保护层垫块设在柱子下、中、上部,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2)梁钢筋绑扎
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
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架立筋与箍筋用套扣法绑扎)→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箍筋直径,如果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应不小于10d。
弯起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要准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主、次梁钢筋,要在主筋下垫好垫块,以保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梁的受拉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采用机械连接。小于22mm可采用绑扎接头。
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且符合规范中焊接、搭接接头占截面受力筋百分率要求。
25
云南工商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梁主筋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板钢筋绑扎
清扫模板上锯末、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画好的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钢筋有接头时,应按现行规范要求错开,其位置和搭接长度均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按规定用铁丝扎牢。
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最后垫钢筋马凳。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按建筑布置图中所示的位置及详图所示埋件要求预埋好铁件。钢筋铁件绑扎预埋完毕后,经质量监督部门及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和公司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5.3.3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前,须对取样复验,复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1.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应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浆或减半石子混凝土。
浇筑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剪力墙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剪力墙有一定强度再继续浇筑梁板混凝土。 2.梁、板混凝土浇筑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将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长,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推进。
浇筑板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
26
云南工商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浇筑梁板混凝土,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直于模板布料。
梁柱结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覆盖塑料布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剪力墙、梁的立面,采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护剂进行养护、外包塑料布。 5.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确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6.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