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
1.物块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拉力F随时间
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丽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物块A的位置(用“·”表示物块A),如图丙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为6N B.8~l0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小于9N C.l0~1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11cm/s D.若18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用一个导体制成长度相等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体a和b(a和b互相连接),a比b的横截面积大,将它们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通过a、b电流分别为Ia,Ib,a、b两端电压分别为Ua,U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a>Ib、Ua=Ub C.Ia=Ib、Ua>Ub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4.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太阳能
C.煤炭
D.天然气
B.Ia<Ib、Ua=Ub D.Ia=Ib、Ua<Ub
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6.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已经能够支持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通过学习,能接受司机的语音控制,完成部分操作,但不接受乘客的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能识别是否是司机发出指令,是通过司机
语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7.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L熄灭,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A.一定是灯L开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可能是灯L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一定是电阻R开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可能是电阻R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置于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V,此后15s内定值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60J.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10V B.R1的阻值为9Ω
C.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2Ω D.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4:3 9.以下不属于电能的优点是 A.便于转化
B.便于输送
C.便于分配
D.便于开采
10.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170cm,体重60kg,他的体积约为 A.0.006m3
B.0.06m3
C.0.6m3
D.6m3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将沙匀速向上提升2m,已知沙重180N,动滑轮和桶总重重20N,绳重和摩擦均不计。则在此过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为_____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就如何提高该装置的效率提出一点建议_____。
12.如图甲、乙所示,使用测电笔的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如图丙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___________种电荷相互排斥.
13.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于水中,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袋中的手机,手机接通后能听到手机发出的铃声,这说明_____可在水中传播,我们听出手机铃声是汪峰唱的《飞得更高》,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辨别的.
14.游乐园的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下滑过程中,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臀部有灼热感,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15.如图为旋转式变阻器的结构图,A、B、C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P为旋钮触片.将该变阻器接入电路中调节灯泡的亮度,当顺时针旋转旋钮触片时,灯光变亮,则应连接接线柱_______(选填“A、B”、“B、C”或“A、C”)和灯泡_______联后接入电路中.
16.小明家电能表如图所示,他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_____W.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表上工作10min,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300转.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_____J,它的电功率是_____W.
17.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
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形变在弹性限度内),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该过程中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____(守恒/不守恒)小球动能最
小的时刻是____(t1/t2/t3),此时是____状态(平衡/非平衡)在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____(先增大后减小/先减小后增大/一直增大/一直减小)
18.如图甲所示,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是5m,现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像距为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_m.一束光在空气与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界面MN的右侧是___________(填选“空气”或“透明介质”),反射角为_________度.
19.(6分)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如图所示,OA是人眼在A点观察河里B处鹅卵石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补全人眼看见鹅卵石的光路图:
若用激光笔沿AO照射,则激光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鹅卵石上.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6分)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被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连着一个金属小球.用力轻推小球,小球就周期性的摆动起来.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由A向下摆动到B位置时,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注:忽略空气对小球的影响. ( )
21.(6分)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_____)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8分)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是____. 实验序号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应该在_______一侧观察
(3)实验时,因为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所以能看到两个蜡烛的像,若玻璃板的厚度为0.5cm,则两个像间的距离为_______cm.
(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小组同学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没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 ,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
(5)调整后,若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放在35cm刻线处,适当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_____的像,___________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应向____移,所成的像将_______.
23.(8分)在探究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和实验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玉兰同学对两个实验做了一些对比。如图1中a、b、c、d所示,玉兰同学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一的探究过程;如图2中甲、乙、丙所示,玉兰同学在同一水平木板面上进行了实验二的探究过程。
1 15.30 15.30 2 23.02 23.15 3 25.60 25.60